武大,校园里有好几座山,珞珈山最有名
武大,真大!
校园里有许多的山和岭。
武大校园里的山是有故事的。
在中国,有多少个校园会有这么多的山和岭?
老斋舍就建在一座山上——狮子山。
樱花大道的另一侧,狮子山之南,不叫山,称为“坡”,“情人坡”。
樱花大道的东侧,新闻传播学院等单位所在,也是一个高地。也不叫山,只叫“乌鱼岭”。
乌鱼岭再东,是“半边山”。那是在东湖边上的山。
论名气,莫过于这一回我们下榻的“珞珈山庄”所在的珞珈山。
在这次到武大之前,总觉得,武大就是珞珈山;珞珈山下是武大。
总觉得那珞珈山是多么的高大的山呢。
老觉得这珞珈山的名字是多么的有来头。
原来,此山并不高。
此山的名字也并非特别有来头。
李四光骑着一头毛驴到此考察,将这所大学的校址从城里迁移到这山下。
这山是有曾用名的:“罗家山”、“落驾山”。有曾用名,自然会有许多的传说。
给这座有着诸多俗名的山以一个响亮名字的,是曾任武大中文系主任的闻一多先生。是他,将这座小山定下了一下玉质的名——珞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唐代人的句子用在20世纪的珞珈山是尤为恰当的。
这是一张老照片,是1930年代的珞珈山。
山上有房子,是别墅。是校方给大教授们建造的别墅。
学中文的我,只知道一些我能熟悉的教授的名字:闻一多、刘永济……
别墅建起来的时候,山,还是穷山,林木并不像今天这样茂盛。
别墅,在珞珈山东侧。共有18幢别墅。人称“十八幢”。
抗战期间,周恩来夫妇、郭沫若等人在这里住过。
山的另一侧,西侧,还有一个在今天看来并不干瞪眼的建筑——半山庐。
蒋介石夫妇曾在这里住过,指挥着抗战。
“十八幢”,是英式的别墅,每幢都有个小花园。
这十八幢,住着的是精英人物。从这十八幢里也诞生了不少杰出的人士,有多少个当年在这里出生的孩子,后来成为新中国的院士。
十八幢,成为珞珈山的风景。
珞珈山上的路,也成为今天武大人锻炼身体的健身步道。
山上,有当年的遗存——战争时期的碉堡;有葱郁的林木。
山下,樱花盛开的时候,山上,也在一天天地郁郁葱葱。
那一周的时间里,我早晚各一次绕着山路,或是跑步,或是快走。
尽情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真是太幸福了。
蕨,是山里的特产吧。
这一种,我在南京中山风景区里也曾见到过。“对马耳蕨”。
一场春雨过后,空气更好,蕨也更精神。
山里的树。
掩映在林间的别墅,曾经有大师住过,也出了大师的别墅。
这就是山的魅力,珞珈山的魅力所在。
当年的山,如今已经有了现代化的路。
跑山,是今日武大人的健身项目。
十八幢,当年是多么奢华的建筑。
建造这别墅的时候,我估计是没有什么特别响亮的口号的。
有的,就是将那些大教授们尊重起来的实际行动。
有仙则名。
在珞珈山,对这名句有特别的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