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陈旧性宫外孕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陈舒

初诊:2017年1月11日。兰某,33岁。因“宫外孕保守治疗后1个月”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周期5-6/30+天,末次月经2016年11月10日。2016年12月8日因“停经29天,腹痛伴阴道出血1天”于瑞安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右侧输卵管异位妊娠”,予保守治疗。2017年1月2日复查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4mm,右侧附件区混合性包块大小约37mm×13mm×43mm,盆腔积液47mm;1月9日复查血HCG 3.36IU/L。现仍有阴道出血,量少,咖啡色,伴右下腹隐痛。平素寐纳可,二便调。生育史:1-0-2-1(3年前平产1子,既往人工流产史1次,宫外孕史1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陈旧性宫外孕

中医诊断:癥瘕 气滞血瘀型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癥散结

方药:消症汤加减。

半枝莲30g  白花蛇舌草30g  三棱15g  莪术15g  制乳香4g  制没药4g  橘核15g 皂角刺30g  海藻30g  牡蛎30g  石见穿30g  荔枝核15g,7剂。

二诊:2017年1月19日。阴道出血已止,腹痛已消。1月18日于瑞安市人民医院复查B超示:子宫内膜厚度9mm,右附件区囊性包块大小约93mm×67mm×74mm,内见多条分隔光带回声),其旁另见囊性快大小约34mm×23mm×29mm,其内见多条粗分隔光带,右侧卵巢囊肿大小约9mm×8mm×8mm。

方药:

1、 内服方:制乳香5g  制没药5g  鳖甲15g  昆布20g  海藻20g  皂角刺20g  三棱12g  莪术12g  青皮10g  丹参15g  香附10g  郁金10g,5剂。

2、 外敷:侧柏叶60g  大黄60g  黄柏30g  薄荷30g  泽兰30g,上药研末,纱布包,局部热敷,2次/日。

三诊:2017年1月24日。B超复查示:子宫内膜厚度约5mm,子宫右侧附件包块大小约19mm×9mm×14mm,右侧卵巢囊肿大小约34mm×19mm,盆腔少量积液深度约11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中药守1月19日方,7剂。

外敷药治疗同上。

四诊:2017年2月7日:末次月经2017年1月24日,量色常6天净。B超复查示:子宫内膜厚度5mm,右侧附件区包块大小约20mm×8mm×17mm,右侧卵巢囊肿大小约33mm×15mm。追问用药情况患者诉已自行停用外敷药半月余。

方药:中药守1月19日,7剂。

外敷药治疗同上。

按语:异位妊娠在古代中医文献中一直没有明确相对应的病名,但相似症状在“妊娠腹痛”、“胎动不安”、“怪胎”等中均有散见,如宋代《妇人良方大全》中所述“经候顿然不行,脐腹痛,上攻心胁欲死。或因不行,结积渐渐成块,脐下如覆杯,久成肉癥。”而在祖国医学对本病的长期实践中总结认为因宿有少腹瘀滞,气血运行受阻,冲任胞脉不畅;或先天肾气不足,冲任虚损,输送孕卵迟缓,不能达到胞宫发育,而致孕卵停滞于胞宫之外,络伤血溢于少腹而致少腹血瘀。

察该病人,症见右下腹隐痛,概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气血调和,才能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生理效应,若气血不和,则必然影响胞宫的生理功能,致血瘀,气亦随之而郁滞,气滞则血必因之而瘀阻;胞脉受损,血溢于脉外故见阴道出血;上二因均可致癥瘕形成,虽已采取杀胚保守治疗,然气血仍郁滞于胞宫之外且日久,故B超提示右附件区包块仍存。患者复查血HCG已降至3.36IU/L,可确认绒毛已失活,虽包块仍存,但如无剧烈活动或碰撞,则无破裂危险,病情稳定,故初诊时考虑以消除包块为主,方以消症汤加减。因异位妊娠的腹痛肿块符合血瘀的表现,因此治疗上配合上当配伍以活血药,方中以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止痛,并以三棱、莪术加强破血之力,消积止痛;皂角刺消肿化瘀,搜风通经助气行血运;海藻、牡蛎软坚散结;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散瘀止痛;盐橘核、荔枝核理气散结止痛。

上药7剂后,二诊时患者诉腹痛、阴道出血症均已消;然B超提示右附件区包块却较前增大,故在前方的基础上行调整,续用乳香、没药、皂角刺、三棱、莪术破血逐瘀、消积通经止痛;易以昆布配合海藻共行软坚散结之消,并配合以鳖甲进一步滋阴清热、潜阳熄风;加以香附、郁金、青皮疏肝行气,辅以丹参活血祛瘀、调经止痛。诸药并用,使血气调行,癥瘕得消。同时以侧柏叶、大黄、黄柏、薄荷、泽兰清热凉血、散瘀消痈、疏风止痛之品研末局部外敷,透达经络,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病灶吸收,从而进一步加强消散包块的作用。5日后三诊,B超示右附件区包块体积迅速缩小99.5%,效果显著。然之后因恰逢农历新年,患者未能照前规律用药,半月后四诊时包块未再见明显缩小,然月经已正常来潮,遂嘱患者续以之前方案内服外敷同用,坚持治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