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户的日子,你体会到食与情的缠绵了吗
摄影:杨柳
《人间滋味》读后感
武汉市第二初中八年级 李晨曦
闲来无事,便浅尝了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滋味》。若粗鲁地翻阅,便仅仅认为此书是一本“满汉全席”,而捧起细细地咀嚼,会品见不俗的乐趣。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那篇《端午的鸭蛋》,仔细品读,味蕾上都残留着咸鸭蛋的咸香,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孩子们还用络子挂起鸭蛋,为端午节增添了许些明亮的色彩。一个个普普通通的咸鸭蛋,貌不惊人,但滑入口中的绵软,总能将人带进故乡的温情。咸鸭蛋,也许就是牵着远方孩子的络线,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刻刻牵动着心中的念想。一个小小的鸭蛋上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如此滋味?
食物具有不一般的力量,它总能勾起人心中的各种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食物和情感,总有藕断丝连般的缠绵。
汪老先生用最朴实最纯粹的语言将祖国大江南北的美食娓娓道来,却更多的是让我们体会到各地的人文和情怀,人间最美的滋味一开始也许并不能获得你的青睐,但它的味道总是萦留在你的记忆中,在某个不经意间迸发,令人回味无穷。
“口味单调一点,耳朵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社会兴趣要广一点。”汪老先生在《吃食和文学》中写道。这对不能出门这些的这些日子,尤其有些启发。
在目前滋味隔离,足不出户就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日子里,不得不承认,我们确实丧失了不少往日的滋味。唇齿间少了街边小吃,应酬的酒水,电影院爆米花的味道,倒是多了几分自己炊饭的清香。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创造的想象力,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清闲的生活总会多了几分滋味。
想象力如何发挥呢?例如在一碗热气腾腾的水煮面中搁几片蔬菜叶,成为了“农家风味”放上几条鳕鱼片,就成了“海景”,再淋上一勺辣椒油,便成为了“香辣农家海景面”呢,生活因你而有了滋味。
而这“农家风味”,“海景”不就来自于故乡的味道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外面的世界的食物是多么的诱人,经常游荡在美食街上的你多久没有吃过家乡的味道了?吃多了山珍海味,心中不免想起故乡的美食。食物不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一种感情寄托,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家常便饭,街边小食还是玉盘珍馐,在满足人们生理的同时,寄托了我们或浓厚或淡薄的情感。
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情感,只需一口便可以唤起沉睡的记忆,只需一口就能让人泪流满面……
食与情,缠缠绵绵。
点评:
汪曾祺先生是当代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平淡质朴,回味无穷。正如晨曦同学所说,“捧起细细地咀嚼,会品见不俗的乐趣。”
这不俗的乐趣,在于一口米饭也能寄托故乡的深情,在于加片菜叶就能创造出惊喜,在于食物与情感的万千缠绵。一言蔽之,人间有味是清欢。
不能出门的日子,从耄耋老者到两岁幼儿,全民皆成厨师,甜点、面食、火锅、烧烤、泡菜轮番上桌。以前想做却没空做的美食,如今都可以大显身手,大饱口福。这可不是贪吃,这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啊!
像汪曾祺先生一样,晨曦同学娓娓道来,从书中家乡美食的情感记忆,写到足不出户的清闲滋味,而后又回归到家常便饭蕴藏的情意,细细品读这篇习作,仿佛品味了一顿久违的爽口的记忆深处的奶奶亲手做的佳肴。
食与情如此缠绵,是因为我们心中存着美好与热爱!
(夏天)
抗击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点击下面标题,可阅读名师教作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