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堂里的天籁之声
布拉格,我租住的B&B房东的男朋友马丁在圣弗朗西斯教堂工作,得他之便,我在教堂听了两场音乐会。
圣弗朗西斯教堂位位于布拉格最著名的查理大桥东岸,门前就是十字军广场和查理四世雕像。教堂始建于12世纪,但在17世纪时由两位意大利建筑师改建为巴洛克式,在教堂的介绍里,说这是一座“世界著名的登峰造极的巴洛克式建筑”,这也是当时捷克王国建造的第一座意大利式的巴洛克建筑。
教堂外部在布拉格老城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群中看起来不算太起眼,但一走进教堂,我就被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晃瞎了眼。从西欧到东欧,各个国家的各种教堂我看了不少,但这一座教堂还是令我印象深刻。
圣坛是金碧辉煌的洛可可式,大殿由古希腊爱奥尼亚式大理石立柱支撑,顶部是一个半圆形的穹顶,穹顶由一个椭圆形座圈支撑,穹顶内是由捷克著名画家莱涅尔(Rainer)绘制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主穹顶下四角的壁龛里,伫立着圣安娜、圣乔治等四位圣人的雕塑,面容慈祥平静。
教堂的各个角落,还有着数不清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装饰,比如镀金的悬挂式镂空錾刻烛台,鎏金雕刻的布道坛。每一样都在展现着巴洛克装饰的极致。
由于我到得晚,音乐会已经过半,我坐在教堂后排的座位上,耳边回响着庄严神圣的管风琴音乐,却四处也找不到演奏者。仔细观察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声音是从圣坛右边二楼阳台上传过来的。这也是这座教堂的一大特点-----管风琴修建在圣坛旁边。而绝大多数的教堂,管风琴都在教堂的座位后方,教堂入口的二楼处。
因为管风琴所在位置的缘故,音乐奏罢好几首,我却完全看不到演奏者。这更增加了音乐会的神秘与庄严,仿佛这声音不是来自音演奏者,而是上帝所在的天堂。当初设计师将管风琴置于此处,可能就是这个用意吧。
不一会儿,一位乐手出现在管风琴对面、圣坛左侧的阳台上,随着管风琴音乐,悠悠地演奏起小号。老实说,前面几首管风琴曲子虽然庄严雄浑如排山倒海,但这主要是由管风琴的音质决定的,演奏者的水准很难评判。但这小号一响起来实在让我惊艳,声音清澈婉转如拨云见日,我简直不敢相信在一座小教堂里竟然能够听到这样如同天籁般的演奏。
乐手接连演奏了好几首曲子,每首都令我如醉如痴。音乐会结束后,我跟在马丁身后帮他收拾会场,一个男人提着一个手提箱走到马丁身旁,轻声和他闲聊了几句。我看他很像刚刚的小号手却又不敢认,待男人离开,我向马丁询问。马丁认真地对我说:你今天真的很幸运,刚刚那位小号手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演奏家,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誉,能请到他来演出是很不容易的。
我啊的一声,心中暗暗懊悔。回国后我搜索了一下这位演奏家的名字,Miroslav Kejmar,确实是一位著名的小号演奏家,灌制过无数唱片,是捷克爱乐乐团的成员,还担任过许多国际比赛的评委。当时,我真应该打声招呼,表示一下我的赞美之情的。
说到古典音乐,大家都比较熟悉德国与奥地利,但其实捷克也诞生过很多著名的音乐家,比如德沃夏克、斯美塔那,许多伟大的音乐家也曾在布拉格留下足迹,比如莫扎特的二幕歌剧“唐璜”,就是在布拉格首演的,甚至有人说,唐璜就是莫扎特为布拉格而创做的。我对唐璜不熟悉,但说到莫扎特,马丁抬手指指二楼的管风琴说:“莫扎特就演奏过那架风琴”。口气轻松得好像在说一个邻居家的孩子。
这就是一座城市的底韵。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古典音乐基础的国家,捷克拥有大量优秀的音乐家。我的房东、马丁的女朋友艾米,按马丁的话说,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吉他演奏家”,但捷克经济情况算不上太好,很多国家级的艺术家不得不在教堂里演出。这让我想起8、90年代,我国艺术团体转型之际,也有很多的优秀艺术家不得不四处走穴讨生活。
第二天晚上,我再次来到教堂聆听了一场音乐会,这次是一场古典歌曲的演唱会,节目单中包括了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莫扎特等的作品,两位男女歌唱家分别来自布拉格国家剧院和布拉格国家歌剧院。他们的演唱并没有像前一晚的小号那样令我惊艳,但两位演唱者还是奉献了很不错的演出,尤其是男高音,明显比女演员更加技高一筹。
布拉格的老城中到处是教堂,旅游季节,几乎每一座教堂晚上都有这样的音乐会。在欧洲,无论多么著名多么漂亮的教堂都是免费参观,因此,举办这样的音乐会也是教堂创收的一种方式。音乐会面向的主要是布拉格的旅游者,竞争非常激烈,票价也很便宜,演出的曲目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片段或小品。
如果你是一位古典音乐爱好者,面对这种教堂内的完全商业化的小型演出,可能会觉得不过瘾,也难免会遇到表演者水平良莠不齐,但总的说来,这些表演者的水平和能力是有保障的,而在这么美的教堂里欣赏演出,音乐之美与建筑之美相得益彰,就更是一个难忘的享受。来布拉格,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更多捷克游记,请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