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艺是否真谋反
1.首先罗艺镇守泾州,刚刚打退突厥,这时谋反显然是不合理的。刚立大功,加封了五百户,又封开府仪同三司,还没有回到家,还没领到赏,半道就谋反了?这合常理吗?
2.罗艺长期为大唐天下,而且都是打大杖,从他的军功垒封的爵位就可以看出他曾立过很多功劳。打杖都是用命去打的,自己跟手下打拼支持这个朝庭,好不容易天下一统了,现在应该是他们最高兴最欣慰的时候,受了多少次伤,死了多少将士啊!
3.在长期与窦建德、高开道、突厥、刘黑闼、刘十善等交战中损兵折将,尤其是与刘黑闼交战。在救乌城和镇守泾州中大战突厥也是大伤元气,正是军队休整的时候了。如果罗艺想谋反,他就不会去打后面这几场大杖了,这几次几乎都是军队损伤最严重的。
4.这时大唐已经一统,出师无名而且实力也远不及了。罗艺是个很有气节的人,被称为“天节将军”,出师无名他是不会做的,而且得不到各路英雄的支持,将会必败无疑,他是个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又什么会不懂这些呢?
5.罗艺在泾州举兵是说不通的,一方面他是去泾州抗击突厥,泾州本是天纪将军的地盘,罗艺是天节将军,天纪军不可能让天节军在泾州举兵反唐,否则他们也会被诛连,而且当时是全国对抗突厥,在泾州应该集结着各路兵马,光罗艺一支军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第二,从《唐书》:治中慈诰不知艺反,出城……,可见罗艺从泾州回到豳州这段路程并没有发生战争,如果罗艺在泾州举兵了,那么这一路应该战火四起才对。
5.供给、军粮
罗艺的封地在燕群,在泾州他是没有税收的,这么一支大军在外打杖军响军粮是很重要的,而他是来抗击突厥的,军粮供给全部得靠国家和地方供给,他一但举兵那军粮谁来供给,没有军粮军队很快这散了。没有军粮是打不了持久战的,罗艺如果想反唐,必须得先考虑这些,简单的说就是吃饭问题。
6.如果罗艺在泾州举兵将四面受敌。首先是同在泾州的天纪军会立马攻击他;其次是被他打败的反王残部;三是突厥会立马反扑,四是大唐的大军。
7.如果罗艺想举兵他最佳的地点应该是幽州或山东,他为什么不能等到回到自己的地盘,集结旧部并联络各地反对势力后再举兵呢?
8.时间也有问题
他最有力的时间应该是在隋末或唐初,或是刘黑闼时或突厥进攻时,为什么要平息了他们之后再反呢?
9.罗艺不需要反他已经是燕群王了,他为什么明知道打不过还要反?当时是实封制,他只要回到自己的属地就是个群王没有必要去打什么了。
10.罗艺如果真想反,首先他就不应该去打刘黑闼、不去救乌城,不去泾州抗击突厥,保存自己的实力。
11.罗艺进豳州时说他是奉密诏回京,而《唐书》说他是矫诏,那么是真奉诏还是矫诏呢?我们简单看一下他带了多少兵马就知道,如果罗艺是矫诏想率军入京擒王,京城的军队很多,他就是带完全部的兵马都嫌少,但实际上他身边才有几百名随从,就这几百人就想攻占京城吗?而且他还带着家眷和妻子,这不是累赘吗?
12.从“大军未到,慈诰与杨芨谋击艺......”,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是慈诰攻击的罗艺而不是罗艺攻击慈诰,罗艺如果是来占领这里的,他应该是进城后立马拿下这些主将并占领这坐城池才对啊!什么反过来他们先发动攻击呢
13.大军未到,慈诰、杨芨就敢单独率部攻击罗艺,可见罗艺的军队很少,杨芨是统军,兵力约为三千人,也就是说罗艺的军队远远少于这个数。从罗艺败逃时也仅有几百人也可以看出。那罗艺一个大将军,窦建德几十万大军他都没有被打败,什么才几千人他就败了呢?这说明两点,一是他没有做战准备,回京也就当是路过而已,二是,所带兵马很少,应该就是几百随从这样,而且还有家眷跟着。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唐书》把罗艺写得很坏而民间传说却是相反的,难道是他们没有看过《唐书》吗?显然不是。我们举个例子,如果韩信真想举兵谋反,刘邦能否打得过呢?至少也得有一场恶杖吧!那为什么罗艺手握重兵他却在回京的半道上,没有经过一场大杖,大军还没到呢,就给杀了?难道他的军队都是吃素的吗?显然不对,他只是携家眷回京,根本就没有带大军,只是一些正常跟随保护他们的随从而已。这才是他大败于统军杨芨的主要原因,罗艺从一个小兵到虎奔狼将,到幽州总管,到右武卫大将军,都是以军功垒出来的,可以说是一个久战成名的大将军,而杨芨只是一个王府的统军。罗艺手里的兵力约有十几万,而杨芨才三千,如果真的是在正面战场上,就是三十个杨芨也不是一个罗艺的对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