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六百零九首《竹枝词九首(其七)》(刘禹锡)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五】
竹枝词九首(其七)
【中唐·刘禹锡·乐府诗】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拼音版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壹/
“瞿塘嘈嘈”一首,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险阻形势。从“十二滩”中可以想见其险绝情况。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江峡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诗人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名家点评
贰/
“人心莫测”,“人心隔肚皮”, 自古以来,这类古训早已让我们对人与人的这种关系既心存警惕又深恶痛绝。从本质上来说,这一现象是人类生存斗争的一种非正常表现。特别是在一个商品意识淡薄,缺乏正常的竞争机制,而又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狭小的生活空间的人群中,这类现象将很难遏制。中国许多古典诗歌都从不同角度接触到这一问题,只是表现方法有所不同罢了。刘禹锡的这首诗也对此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喟叹。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 自古以水湍、江狭、暗礁令江行者闻而生畏,见而变色。特别是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更是如此。诗中以“嘈嘈”形容江水的咆哮之声,以“十二滩”写瞿塘峡险滩迭起,江行困难重重。再以“人言”二字点明自古以来瞿塘峡便以难行著名于世。既然如此,那么瞿塘峡水的汹涌澎湃,波涛起伏自然无须明言了。应当说这二句是以自然界作比,意在以如此险恶的瞿塘峡水竟然不如人心更险恶作映衬,说明人心之险远胜于江水之险。三、四两句点明主旨,人心的险恶不仅在于人心不平,尤其在于人心恰恰在不应该“起波澜”的“等闲平地”来个波澜迭起。平空捏造,无中生有,信口雌黄,栽赃陷害,总而言之,是无奇不有。联系作者的身世,这种喟叹当不难理解。刘禹锡的《竹枝词》是他远谪南方,学习巴楚民歌的产物。触景伤情,联类而及, 自然会写下这样的诗篇来。特别是一些人生旅途上遭逢过挫折的敏感的诗人,他们对此往往会有更深的体会。同样遭遇过挫折的孟郊,也发出过类似的感喟:“虽笑未必笑,虽哭未必哭。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择友》)可见,人心之叵测。我们提倡人与人坦诚相待,但也提醒人们要警觉,切莫受恶人之骗。这或许对我们不无益处吧。
叁/
刘禹锡的《竹枝词》共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七首。诗以瞿塘峡的艰险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喟。
“瞿塘天下险”,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尤以多礁石险滩,更见危险。峡中水急如奔,一遇礁石险滩,便顿生旋涡,舟行其间,稍有不慎,便船毁人毙。白居易的《夜入瞿塘峡》写道:“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崖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瞿塘峡中尤以滟滪堆最险,杜甫说:“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滟滪堆》)在此行船确是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明代孙蕡的《下瞿塘》中写道:“滩声橹声历乱聒,紧摇手滑橹易脱。沿洄划转如旋风,半侧船头水花没。船头半没船尾高,水花作雨飞鬓毛。争牵百丈上崖谷,两旁捷走如猿猱。”刘禹锡意不在写湍急滩险,仅以“嘈嘈十二滩”轻轻提过,即给人以恶险的印象。嘈嘈,急流冲滩之声;“十二”,概言其多。自古以来都认为这是条险途。
诗人写瞿塘之险,乃是为了导引出“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起波澜如瞿塘起浪涛,这是正比顺接,而“人心不如水”,则为逆向思维所得。人心不如水,是在“等闲平地”就生出波澜,水却要在“滩”的阻遏下才生波澜。这就翻跌了一层,人心比水势更险。急流险滩符合物理,平地波澜则有悖事理,可是却契合世情。在封建社会中,尔虞我诈,翻云覆雨,阳奉阴违等屡见不鲜,真是人心不盈寸,波澜大如天。同时,人心惟危,隔层肚皮隔重山,平白无故起波澜。刘禹锡写出了封建社会中“人心”的险恶,实为对官场人物的抨击。那些奸佞小人,惯于无事生非,飞短流长,兴风作浪,播弄是非,诬陷他人,确是“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此诗是他人生经验的概括。他参加王叔文集团搞“永贞革新”后,受到群小围攻,众佞陷害,两次被贬,长达二十三年之久,因而发出了这愤世嫉俗之语。今天我们不必“长恨人心不如水”,但也不可完全忽视“等闲平地起波澜,”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刘禹锡此诗至今仍能赢得读者,其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肆/
关于人心,有这样一句诗: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句诗明白晓畅,通俗得让人以为是来自民间谚语,不过这出诗实是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
竹枝词九首(其七)刘禹锡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前两句以瞿塘峡的地理形势起兴。瞿[qú]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峡中多礁[jio] 石险滩,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所以说“人言道路古来难”。嘈嘈,是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后两句从地理形势的描写转到对人心的感叹。瞿塘峡地理形势凶险,多波澜,那是因为瞿塘峡水底不平,多礁石,然而人心却不一样,在普通的平地之上,都会掀起波澜。
这首诗有着警世的意味,却用民歌的形式写出,使得诗中对人心的感叹,有如从悠悠历史、攘攘万民中来,更有悠远深长之感。“人言道路古来难”虽是说瞿塘峡的道路艰险,但已有世路艰难的兴味。“长恨”二字则传达出诗人对于人心深深的失望感。
刘禹锡一生仕途跌宕起伏,早年永贞改革失败,屡受政敌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他在自己的诗中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他被贬官到边远的地区,呆了二十三年之久,可谓深知人心之凶险了。
瞿塘之险可见,人心之险难测,刘禹锡的这一句诗,写尽了人心的凶险,所以化入民间俗语,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名句。
伍/
《竹枝词》,又称巴渝词,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刘禹锡据之创作了两组以《竹枝》命名的新词。先作的一组为九首,后作的一组为二首。《竹枝词九首》之前有一小序,说明因为受到屈原《九歌》的启发,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诗人于长庆二年(822)人夔州刺史时,创作了这组词。这是其中的第七首。
诗人从声音嘈杂、处处险滩的瞿塘峡说起,因为人人都知道这是一条十分危险的水路。但此诗的关键所在是比险滩更可怕的世路。水路虽然有礁石险滩,但这是人所共知的,是可以提防的。而在这条布满暗箭的世路上,诗人苦楚凄凉地整整走了“二十三”年,吃尽了人心难测的苦心,往往在平白无故中遭到谗害——“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没有他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的切身体验和特定心态,是难以写出这种带有哲理性的意味深长的诗句的。
此诗所蕴含的道理,本来是艰深和令人寒心的。它之所以能够流传人口,主要得益于对民歌的汲取和改造。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