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知识课堂 | 汉印的线条美(三)

汉印美的表现形态

汉印的美到底表现在何处?它的基本形态有哪些?按传统习惯的说法,有章法美、刀法美等;按美学的观点说法,有阳刚之美、雄健之美、阴柔之美、娟秀之美等。在今天,我们仍应以这些观点来归纳或总结,也可以新的审美角度,来重新评判其某些艺术现象,归纳其异同。现试从汉印的特点出发,以线条、结构、刀笔、情趣等几方面归纳分析之、以供参考,不要与未尽善之处、尚望读者批评指正补充,或待来日充实之。

汉印的线条美

汉印的制作手段、有铸、凿、琢、镌,因而产生出各种不同的线条。其形有粗、细、直、曲、方、圆,其位有横、竖、斜、倾,其性有刚、柔、劲、秀,其别有大、小、长、短等等。但这种线条,仅是篆刻艺术作品中形式美的构成因素之一。而这些线条的表面形态必须与手执其刀的人,并与印石等工具材料交融,即通过印家的手、思想、情绪以及长久积累的技巧与经验相结合,才可能产生出有意味的线,有生命的线。那样的线条,才是美的线条。这种具有思想感情和趣味的线条,它产生于笔法与刀法与印材的结合,同时又与文字的结构与组成结构因素的线条紧相关联,这也就是刻家在表现思想情趣之先,应解决的篆刻的基本技巧。如果这些基本技术不能掌握,就恐难表现其情趣了。为此,我们在探究线条美之先,为了说明问题,还是先从线条的处在形态入手,加以认识,按直线曲线、斜线三类具体分析,因篇幅有限,今日仅论述斜线:

斜线

斜线是直线在方位上的变换,也有的具有直线和曲线共有的综合特点;有的线在本身不是纯一的粗细,甚至是粗细变化极大的统一体,因而构成它特有的品格和特有的趣味美。例说如下:

1.直折的线

这是由长短不等的斜直线所连接的曲折线。局部看是直折,整体看是曲折。它具有“涩”的味道。这种线具有浑朴、沉着、苍厚、峭拔之感,具有动中有静之情。在清代“西泠八家”学习汉印夸张而成一种线条,就是典型的代表。在汉印中表现程度又各有差别,如“关外侯印”中之“印”、“外”两字中屈处曲数折组成;“冠军将军章”中之字,每条线两侧均有波折、加之腐蚀,更形古拙;“安平令印”中各字转弯处,均为直折而成。

2.肆意的线

这种线在方正的印面中多以各种不同的较长的斜直线所组成,构成印面上放肆不羁的主调。偶有配置较短的斜线或平竖线以为陪衬。这种线具有粗犷、泼辣、豪放、爽利的情感,给观者造成动势、不安定、肆意、勇猛之态。在汉印中以将军印和魏晋南北朝中的凿印为代表,现代印人齐白石的朱白印,多取法于此。如图中“破虎将军章”、“□聿义将军章”两印中之线多如此,空白也显得不规整:“宛川护军章”、“鹰扬将军章”印中多以竖直为主,但路有偏斜,因而显得较为自由与肆意。

3.短斜的线

短斜的线不如长斜线的动感强。由于斜线短,相对就变得粗一点,在不稳定中有稳定感,尤其是置放在较长的横、竖直线中,相对就显得短而涩有变化和生动感。如果是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如波折线或梯形线,则更显得有一定的韵律感。如下列几印中,都各具有这一共同特点,但各印中又各有差异,如“永新令印”中之线,皆短而随意、不规则形,有的上小下大、有的上平下斜倾且线之接头均有小缝,显得有动感,但过之又有不安定感和动乱感;“安东将军章”与“平难将军章”中的线,由于竖线处较长或稍直、横线多较短而斜,有动感但不碍大局,显得不稳定中有稳定,稳定中又略有动感:“武安令印”中之线则是横线粗而斜、有滑动之感,但也有几条主要线成横平竖直,因而稳定,稳定中又显出有生动感。

文章来源:西泠印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