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经方讲座-15-六气解

前两天我看了一个报道,西方医学发现人体腹部有几千万个记忆细胞,作为一项研究成果公布了出来。其实中医在几千年前就知道了,古人说心知肚明、满腹经纶都是说肚子里面有东西,不是光大脑里面有东西。古人很多聪明的地方能拿西方科学理论证实了,他们觉得挺先进,其实中国古人已经早就应用上了。伤寒论上治到肠胃阳明经的时候,很多神志方面的病都和肠胃有关系,张仲景就用调理肠胃、急下存阴的方法把大脑神志上的病都治了,比如承气汤,桃核承气治疗一些狂躁型精神病,脑出血,脑梗塞,中医的认识比西方科学早了很多。

咱们以前讲一气周流、中气升降理论讲完了,下面咱们讲六气解。在这之前咱们再插一个八纲辨证,张仲景发现人体不但有五行和五气相生相克的规律,这种诊断就象X光片一样是平面扫描,还发现人体由表入里的六大层次。通过症状判断疾病攻到人体的哪一部分了,这种诊断方法就像是断层扫描,每层都有它各自的特点。所以有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等等说法,每一经病都有一个提纲。比如凡是脉浮、头项疼、恶寒的,也就是头疼、发热、恶寒的症状就是太阳表证。阳明证就是胃家实也,大便不通。咱们说的一气周流理论是说肝脾左升、胆胃右降、心火下行、肾水上升的循环过程。六经的十二正经也是在这个大的气化升降里面,它们之间又有相互升降,黄元御就是把这一点研究出来了,他的阐述对咱们学习伤寒论帮助非常大。

疾病要侵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就要和疾病抗争,疾病不除,抗争不已。双方斗争中反映出来的状况就是症状,是正邪之气相战产生的症候。中医把一系列症状高度总结起来成为一个证,中医辨的是这个证,然后根据这个证决定用什么药。中医治病注重的是人体正气的强弱,这就和西医有很大的区别,西医主要是杀死进入人体的细菌病毒,他们不考虑人体的气血阴阳关系。

西医认为有了细菌病毒产生了炎症就会发烧,所以他们一见发烧就去消炎退烧,这就是治标不治本了,就造成输完液又发烧的反复。但是中医认为发烧不都是细菌病毒造成的,它是人体内正邪之气斗争的结果。如果人体没有了正气,就是里面有细菌病毒也不会发烧的。这其实就是现代医学的误区,我在临床上经常看到这个现象。所以咱们要学好脉诊,在阳明的时候可以用消炎药,细菌喜欢在热的环境下生存,消炎药就可以起作用了。在太阳证的时候是没有作用的,因为太阳证使人觉得身上发冷。

看着发烧和怕冷是矛盾的,头上特别烫他还打哆嗦、盖被子,那是人体在自我制造热量。打颤是在摩擦生热,发烧产生的热量还不够,还要通过打颤积攒热量,透过发汗把病毒解决掉。这时我们用麻黄汤这个辛温解表药,出了大汗一剂就好了。如果他恶寒的时候给他用冰块、冷毛巾敷退烧,消炎就是在帮助邪气了。我们要时刻观察病人的感觉,病人在阳明经大热大渴肺炎高烧这时候喜欢凉、喝冷水,白虎汤证,这时用消炎药会有效。

太阳中风是他怕风,又是一种症状。桂枝汤一剂就好,消炎药无效,少阳经就是寒热往来,不爱吃饭,这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和解。在少阳经里面的发烧用退烧消炎药效果不好,他不吃饭呕吐,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用消炎药是不行的。入到太阴里腹满、大便稀、发烧、脱水,消炎药也不起作用。到了少阴经脉沉细、旦欲寐,心跳特别快,输液消炎会越来越重,最近我就看好几个这样的病人。现在很多人的体质不行,太少两感证很多。不管小孩大人,只要是脉洪大、发冷发烧的阳证都好治。

有一病号一上来就是头蒙疼、腰疼,脉沉细,少阴伤寒,没精神老想睡,去输液,几天后非常难受,一点活都不能干。这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吃一副就好了,而且没感觉到心慌、心跳快。吃第二幅时候有点心慌的感觉,那是麻黄的作用。在邪气正旺时不显这个症状,我让他多熬一会儿,让麻黄发散一下。张仲景让麻黄先煮,去掉上面的沫子。这种病现在得的特别多,有一个小孩子脉特别沉细,高烧三十九度五。嘴唇发紫,眼泡发肿,心脏跳动估计得是一百二十下,马上就成心肌炎了。

到少阴证就得用大热药,他是先输了几天液不烧了,过了一天又烧起来了。见发烧就退烧就会让人越来越弱,就容易转成心肌炎、肾炎,病毒性紫癜,等把小病治成大病了。到厥阴了还有发烧,不管在六经的哪一经都可以有发烧的。张仲景都给了我们治法,我治了一个慢性骨髓炎,西医治疗后伤口没有愈合好,医院说他好了让出院了。他到每年的夏天,就会发烧三个月,老是三十七八度,连着五六年。他是省里面的一个干部,输消炎液不管用,不行就吃退烧药。他烧到三十七度一二就难受的要死,闹得老婆也跟他离婚了,他感觉非常痛苦。觉得活着非常没意思,大夏天的浑身发冷。

我根据脉象辨证去看,一看舌苔白腻就用温病派的三仁汤。别的症状没有,还不是少阴脉,肝脉比较洪大。三服药下去效果不太明显,十副药后退到了三十七度一二。我突然来了灵感,换了方子一副药下去就退了烧。他怕第二天还烧,到了那个点就非常紧张,连试了三天没烧。又吃了十来副,从那以后半年再也没烧了。有一天突然又烧起来了,还用原来的方再吃不管用。咱们正常的人寸脉应该稍浮一点,尺脉稍沉一点,他的脉却反了。出现了寸脉特别沉细的少阴脉,但是肾脉浮起来了,我就根据这个脉象,将两个方子合起来开了一个方子。脉沉细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右尺脉浮起来就用真武汤,泻肾水救心火,三副药一下去就好了,到现在两年多再也没犯过。

这说明中医退烧的思路是对的,咱们学习这些东西非常必要,张仲景的伤寒论不光是中国的东西,应该是全人类的财富。把它研究透可以使病人少受多少罪,这是真理的东西。西医学不关注人,只关注病,不考虑人体能不能接受,这和中医是两个立场、两个靶点。前两天治了一个五十来岁人的子宫肌瘤,医院要求手术切掉。她知道自己的情况,每个月的月经量特别大,那几天人就受不了,脉特别弱。手术前的检查输液人就受不了,肚子胀的很难受,他找到我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正气旺了肌瘤自然就萎缩了。

八纲辨证第一个是阴阳,咱们学中医必须首先从脉上分清阴阳的关系,浮在表面、洪大、比较滑这几种大脉都是阳脉,是阳脉就可以用凉药去攻。出现沉、细、涩等阴脉就不能再用凉药了,就应该扶正了,否则人就受不了了。张仲景说察色按脉先辨阴阳,发烧、脉洪大、面红耳赤等机能亢进、兴奋、发扬的,是正邪两强激烈交锋的时候出现的,这就是阳证。阴证是比较抑郁、消沉的,从表情上也可以看出来,有人是烦躁的、声高气粗、红光满面的是阳证,面色晦暗、眼睛没神,躺下脸冲着墙不动这就是阴证。

疮面红肿热疼,高出皮肤了,或者流出白脓发出来了就是阳证,可以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药。黑暗青紫、塌陷了就是阴证,就要用附子、黄芪、白术等热药把它从里面提起来、攻出来。小便黄、口苦、大便干就是阳证,大便稀、小便清长、口淡无味就是阴证。饮食上喜欢喝凉水是阳证,喜欢喝烫水就是里寒的阴证。人体自身头部、四肢为阳、腹、躯干为阴,男人胸属阴、背属阳,女人胸属阳、背属阴,男女的阴阳是反着的。人溺水死亡后,仰面的是女人,脸朝下的是男人,都是阳面在上。

病在阳证就好治,到阴证就难治了。女人长乳癌、增生都不是要命的病,病在阳位都应该能治好。可是现在医院让你做检查,切片,损伤了正常结构,加上心里害怕睡不着吃不下,伤了心神也就成了难治的病了。女子右为阳,病在左边就难治。男子左为阳,病在右边就难治。病从里往外是从阴往阳走,这就是在好转。否则就是在加重,咱们自己心里要清楚。

要看破病的假象,就要结合虚实、表里、寒热。中医说的表证和里证,不是指病灶的位置,是正邪之气打仗的部位。一个人皮肤上长了一个病灶,但是脉特别沉,面色晦暗,病灶颜色青黑,这就是里证。一个人肝脏里面得了肿瘤,但是他出现发热、恶寒、头项强疼的太阳证,你就先不管它里面的肿瘤如何,就是表证。我们就按太阳证治疗好了,里面的肿瘤不管。按照六经去辩证治疗,很多癌症病人治到最后会出现由里出表的情况,出现表证是好事,治好表证人体的病就会有大的飞跃。

如果你被西医的病名所限制,你就看不了病了。表里说明的是正邪在哪个层次和阶段在战斗。就是在表面他也是分阶段的,在阳明也是分阶段的,有白虎汤证、有大承气汤证、有白虎加人参汤证。西医不分阶段,都是手术消炎,肿瘤老是化疗。中医在病人吃了几服药以后,还要根据情况调方。如果病由里出表了,从太阴证变成忽冷忽热的少阳证了,有效就继续治。所以倪海厦就说,我不反对西医或中医,谁对患者有利我就称赞谁,谁把病人治得手脚发了热,脑门发了凉,能吃能睡就是高手。用消炎药,或者长期吃降压药、降糖药,化疗药,越吃手脚越凉、脉越沉细,这个医学就需要修正,不修正就对人类没有好处。

原来呢不愿意说这些事情,随缘,但是不说人们又都不知道,往往说真话的人会受打击,黄元御说了真话,当时就受其他太医排斥。不说就不配当个医生,你的医德和责任就没有了。医生的天职是救人,所以说出来是对的,张锡纯老中医中医学的特别好,又学了西医,把西医好的东西又吸收过来。咱们现在不说眼看着人们就在受罪,小孩子反复输液退不了烧,最后成了肺炎心肌炎,所以不说不行,问心无愧一定要说。

咱们讨论了八纲辨证和六经辩证的关系,张仲景是以六经辨证为纲、八纲辨证为目,在一起用没有分开。六经辩证是断层扫描,八纲辨证又把局部具体化。六经辩的是病位,八纲辨的是病性。另外还有气血津液辩证,都是同时进行的。这和脏腑辨证是不一样的,后来叶天士他们在伤寒论阳明证的基础上,发明了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张仲景不愧是医圣,他在治三阳证的时候叫人重胃气、保津液。在三阳证里面用甘草、生姜、大枣、党参,麻黄汤里面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看着没有保津液的药,但是在《汤液经法》里面有苦甘化咸,苦的杏仁和甘的甘草化成咸味的,就化生出汗液了。补充了人体的水分,所以能一汗而愈。桂枝汤里面有生姜、大枣、甘草,直接就把体液充斥到皮肤了,也是一汗而解。

在阳明经燥热的时候叫急下存阴,马上就把他的大便排出去,因为阳明属于燥金。正常的情况下不伤水,不正常了就出现土的性质了。是足阳明的胃土化生的手阳明大肠的燥金,胃土和大肠的金成了一气的时候,胃土就随了大肠的燥金了,投降了,胃也就成了金了,这是正常情况。病了以后,胃就显出自己的本性了,就成燥土了。

阳明证出现后,胃的燥土就克到少阴肾水了。张仲景到了少阴证里面还有急下存阴、还用到阳明证得大承气汤,那么弱的人还要泻。他要是不用人就死了,伤到人的津液了,不泻就把肾水克没了。在阳明证急下存阴就是赶紧把他的燥火泻下来,否则燥土就会伤少阴津液,就会出现目中不了了,两个眼直勾勾地看着你,但实际看不到你。他已经没有表情了,其实是有了燥屎了。只能用黄元御的理论来解释伤寒论里面的疑问,以为这是断简残篇安排错了,其实没错,就是这么回事。很多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冒出这一句来。

比如小孩厌食,有一个两岁的小孩老不爱吃饭,一紧张或见到生人就爱摸自己的小鸡鸡。治这种病就用温胆汤,吃了两副药后就爱吃饭了,手也不摸那里了。了解了六经气化就能解释原因了,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生姜一共五味药,这是孙思邈《千金要方》里面的方子,原方上没有茯苓,但有人会加上。这里面没有开胃消食的药,还可以加上生姜,用四两是量最重的药。

胃胆应该右降,再由胆木化气生出少阳相火,不显木性了,它是木随了火了。肝脾左升入心成为君火,君火以明,相火以位这就是正常了。所以内经说,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只要胆火能下降,下面就会水温阳秘,阳气可以闭藏了。如果胆火不降,相火上升,甲木就会出现它的本气了。木气就会克到脾土,小孩就不愿意吃饭了。相火主欲望,相火起来就容易触动淫气。君火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触动人的欲火,相火上冲人就会受感染,那么点的小孩没有那个思想但有那个动作,这里面非常奥妙。

半夏、陈皮、生姜是降胃火的,半夏当时令顺降肺胃。枳实和竹茹是利胆的。竹茹是竹子里面那一层膜刮下来的东西,竹子是中空、绿色、入肝胆的。这个药下去后胆、胃气往下降,相火就收藏了。胆降肾水温了所以叫温胆汤。很多小孩睡不好觉、胆小就可以用这个药。人们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后就会泰山崩于前而不惧了,胆火上冲就会胆战心惊。惊悸失眠,胆木不生肾水而去上冲心火了,君火就不明了。所以胆是中正之官,胆气清的人说话、办事就比较中肯,不偏左,不偏右。胆火上升十二管就都不好了,所以胆特别重要。

咱们风水讲东南属肝胆,东南见水就会出飞娘和风尘女子,就是他的相火收藏不住了。君火不明就容易受到淫气触动,它的对宫就是乾宫,东南过低乾宫就过高了,国家就会出好色的昏君。从风水上分析杨广住的地方肯定东南见水,杨广那个时代大规模的开挖运河,运河就在他皇宫的东南方向。

张仲景当初设计方子并不一定知道能治后代这么多病,有个老大夫治了一个甲沟炎,就是脚上的趾甲往肉里长,红肿疼痛不能走路。他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这个病,是根据经络循行的道理,这里是脾经和肝经循行的部位。这个药的作用正好在少阳经和脾经,这是少阳经没有治好走到厥阴经了,吃了几副药以后他的趾甲盖自己脱掉了。这个方子就很神奇,不用刀子切趾甲,再长趾甲就不往里面长了。

后人运用这些方子就全在咱们的灵感了,灵感来了你一用就灵。就好像调频一样,你调对了马上就见效,包括一些现代病,不见好肯定是你的方子不对。桂林本的伤寒论也非常好用,有的看起来不像张仲景的原方,语气不太像,但是方子都很不错。还有汤液经法里面的理论,是全人类的知识宝库,大家懂了都会非常受益。很多人的病都不该致死,人不吃喝几天就不行了,喝了两幅药马上就能吃喝了,自己也能坐起来了。但要是在医院里就不好说了,中药和西药一块下效果就差了。所以倪海厦说如果西医插手的癌症病他是不会治的,确实你治也治不好。

张仲景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就是说发热又发冷的病属于阳证,不发烧光怕冷的病人属于阴证,这就是先辨阴阳、寒热。咱们中医说的寒热是病人自己的症状,还有就是通过看脉症辩他的寒热。寒症就用热药,热证就用寒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热也是人体正气和病邪相争的情况,但不是某个病就是寒,癌症还有热证。

我看了一个肺癌转移骨癌,几天不好好吃东西了,已经神志不清了。不让你摸脉,又不能说话,不能看舌头。大概摸了一下,不是沉细的少阴脉。我就根据他不让人摸,属于恐疑,这个病必定有肝胆上的事情。问他家人他的大便是干的,咳嗽吐黄痰,证明是热证。肺经病传变首先要克到肝胆的木上,治病要先治木截止它传遍,就是保证他的病不再发展了。

我就用了千金苇茎方和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清理肝胆的,再用桔梗甘草汤,把他肺里面的浊痰排出去。再用甘草干姜汤,四个方子合在一起同时用,一共十八味药。吃了三五付就开始吃喝了,睡觉不好但是能迷糊一下了。从原来躺着不能动到自己能翻身坐起来了,病人的症状多就用到张仲景的合方之法了,几乎也是一剂止。他能做到轮椅上看会儿电视,这几个方各管各的事情,不互相冲突。因为他有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张仲景就是把人体分成若干个部分,哪部分出问题就用治哪部分病的药就行了。

可能同时有热药和寒药,有升又有降,各走各的路,但不互相冲突。它不是烫水兑点凉水就成温水了,凉药去找热的地方,热药下去找凉的地方。中医就有这个本事让药走该走的路,咱们学一气周流的路线就是干这个用的,它不象化学药中和了,这就是和西药不一样的地方。我看了一个上热下寒的病人,大冬天上身不愿意穿衣服,下身睡觉时都得盖特别厚的被子,还非常口渴。我用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几副药下去上身知道冷了。你去医院输液就不知道用什么药,属于神经病。

咱们得把上热下寒调整过来,柴胡黄芩就是降胆火的,干姜可以升脾阳,就可以把阳气升上来,相火降下去了。虽然你用仪器测不出来,人体就是有阴阳寒热存在,他会感觉热的厉害,每天得喝好几暖瓶水,你给他治的脚热了就好了。咱们应该用中医理论去检验中医和西医,不能用西医的东西检验咱们科学不科学。病人自我感觉热、烦躁,西医的一仪器肯定检查不出来,测他的体温和别人都一样。

我们还要看是表寒还是里寒,表热还是里热。太阳麻黄汤证是表寒,大部分癌症是阴性的里寒,就要用生附子等大热药去攻里寒。还有就是分真热假寒、真寒假热,有的症状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有的是热在骨髓、寒在皮肤。症状反应就是不一样,有的人是阳明证的大热,但是表现出来的是怕冷。浑身打哆嗦就是假象,舌苔很粗糙,脉象很洪大。还有非常隐藏的脉象还是沉细的,四肢厥逆,里面是大热,这就容易误诊。但你摸他的肚子是拒按的,里面都是燥屎,几天不大便把血脉都压住了,阳明证把四肢的气血都郁闭住了。

所以黄元御让人把眼睛治瞎就是因为没有分清是假热,他以为是真热。相火上去看着是上面火大,其实是脾胃寒凉,他的相火就不能蛰藏下去。往上升就克到肺金,甲木就去克胃土,出现口渴、眼红的症状。看到上面有火的症状就用寒凉药,越用胆火越不降,越用凉药火越大。这也是现代医生的通病,吃那么多三黄片都不顶用,没读过黄元御书的医生都不知道这些。

吃点藿香正气片就没火了,夏天人们喝藿香真气水是因为人们喝凉水多,出现了特别热的假象。喝热药治中暑就是把人体内的热调下去了,相火上去湿热水蒸,人体里面中了暑了。把里面调好了,外面感染了暑气人也没事。肝硬化腹水等危重病人里面特别寒,你摸他外面是热的,那么大的腹水你一摸是烫的。里面成了阴实了,阳气进不去就出来了,阳不化阴反逆到表。这就是真寒假热,温病派和学院派看发烧就用清热解毒的药,治肿瘤就用白花蛇草、半枝莲,越用阴实越重。你把阴实外面这点阳气克伐消灭了,人就过去了,这就是经方与温病理论的区别。

化疗下去脉就沉细了,就伤到了阳气,阴实就好似人体里营养垃圾堆积到这里了,用热药和人体阳气把它化开,把它分解排泄走。西医用的放疗、手术、化疗三板斧伤了人体正气,那些营养垃圾没处走还是得积累下来,不在这里积累久得在那里积累。积累到一个地方就化不开,这就是癌症形成的原因,阳行阴不积就形不成癌症。这就是中医讲的阳不入阴,很多病人最后都有低热,用热药和活血药就可以是阳气打入到阴里面。

还有很多三阴证的小孩子,拉稀又发烧,就用理中汤自然烧就退了,用消炎药是不行的。脉沉细旦欲寐的时候,麻黄附子细辛汤这种最热的药一下去也就退烧了。你如果不会辩证,只要他的脉比较沉还发烧,不管大人小孩,脉有的快有的慢,这都不代表寒热,伤到了心脏肯定要快。这样的症状就可以灸大椎穴和命门穴,这种方法就没有副作用。但是脉洪大的阳证就不能灸大椎穴了,可以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咳嗽厉害可以在肺腧、身柱用梅花针或者三棱针点刺拔血罐,一会儿咳嗽就下去了。小孩子发烧嘴唇特别红,嘴唇是脾经,肯定就是血瘀到这里了,放出来会有效的。在家里不一定就用一个办法,阴证越输液越厉害,到了少阴证很可能转成心肌炎和肾炎和紫癜。

昨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病例,看人家一出手就是一个高手,我们可以借鉴到人家的真东西、好东西。他还不是见面诊断的,而是在网上诊断的。病人是一个老太太,背疼、左胳膊疼,疼得她想死的心都有,晚上也睡不着觉。医院也没有别的办法,止疼药也止不住。她就在网上找了一个大夫,说了一下症状。咱们分析一下这个方子,小青龙汤里面有麻黄、桂枝、白芍、炙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和半夏。大夫问清她是左胳膊疼,就说把小青龙汤去掉五味子和白芍。

咱们学过升降的理论,这个方子主要是麻黄汤,按照辅行诀说这是宣发左升的方子。可以通阳气,加上细辛和干姜这些行阳的热药。走肺的白芍和五味子是光管右边收降的药,所以要去掉。麻黄汤又叫还魂汤,有一些危急重症人已经不出气了,昏迷后灌下这个汤,病人就活过来了。这个方子可以使肝气行于左,一般的大夫不敢这么干,他是把这个方子研究透了。炙甘草和干姜是温中的,左升又照顾到中气。半夏是走胃的药,降胃气效果比较好

她胳膊疼肯定是寒邪、淤血凝聚到那里了,张仲景的方子桂枝是三两,一两按十克,所有的药统统三十克。他说吃一副就够了,病人到药店不给抓,就分成十分抓回来了。又合到一起熬药,喝完第二天就好了。这个高手不但敢用药,而且没有望闻问切,光问诊还只有一副药就解决问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厉害,现代科技能上天入地,但是对人体的研究越来越摸不着边,已经误入歧途了。他不管老太太身上的其他疾病,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的矛盾自然就过去了。

按辅行诀说酸是入肺的,辛入肝,苦入肾,咸入心,甘入脾,黄帝内经说是酸入肝、苦入心、辛入肺、苦入肾,甘入脾是一样的。伤寒论是按辅行诀来的,都是来源于汤液经法,这和黄帝内经是不一样的。按照黄元御的理论来说,辅行诀说的是对的。因为必须用辛味的药才能使肝木左升起来,必须用酸收才能使肺经敛降下来。其实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一个是补它能够看到的阴的物质方面的体,一个是补它的功能方面的用。如果肝血虚了,肝的物质不够了,可以用酸味的药去补。

所以伤寒论说酸味的药是泻肝的,它的物质不足了功能就会上亢,要想相对平衡就得把它泻下来,用酸味补肺金可以使金克木泻肝。苦能坚肾,四逆汤里面的干姜、炮附子是辛味的,甘草是甘甜味的,辛甘化苦,这两种味道的药放在一起熬就起了化学反应了。所以四逆汤就能补肾,这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化合后马上作用就变了。咱们研究中医伤寒论等理论越往前水平越高,汉唐以后就走偏了,违背了以前的思路了。咱们说的辅行诀在文革中被烧掉,张大昌凭记忆把原书默写出来了,以前的大夫都看不到这本书,就不知道古人设计方子的想法。

后世医家都是按药物的功能去推理,因为张仲景写方子就没有说出原理来,后人有把他神化的、有歪曲的。咱们有幸生在这个年代,能看到辅行诀就能明白张仲景的思路。汉唐以后各家学说纷纷就出来了,越往后发展中医越走向了没落,现在人们都不知道学什么好了。各家学说的书太多了,每一本书都是那么厚,没有老师带就没法学中医。这和现代科学不一样,越发展越先进,老是否定以前的东西。咱们中医老是肯定以前的东西,所以倪海夏的中医研究所叫汉唐研究所,他只相信汉唐以前的理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能超过张仲景和汤液经法的理论的。

古人能认识经络,现代这么高的科技还是找不到经络,所以咱们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很多事情仍然是个谜。咱们研究伤寒论可以从药物功效上理解它,还要从黄元御的升降理论去理解他,黄元御就是在破解伤寒论。所以咱们一定要把黄元御的理论学好,还得通过气味化和研究一下辅行诀和汤液经法,看看古人的思路,才能寻根问源。张仲景用药的量、总和的药量、一共几味药、气味的化合都符合了河洛之数等术数学里面的规律,三两的三这个数,属震卦和肝木。设计这些方子时是非常用心的,拿出来都能达到最佳的效量。量动了就没有那样的效果了,它的量符合了宇宙天地的大数的。 用现在科技是研究不出来的,伤寒论不但有完善的理论体系,而且是不断试验出来的不朽著作。病的传化、辩证和坏证,误补、误下等都有补救措施,都是从实践中来一用就灵的,这应该是全人类治病救人的不可多得的法宝。

八纲辨证中虚实的原则在《黄帝内经》之《通评虚实篇》,给虚实下的定义是,精气夺为虚、邪气盛为实,病人的气血很弱就是虚。在《经脉篇》里的定义为有则为实、无则为虚,能摸到但是拒按就是有肿瘤、燥屎等实质的东西,摸着哪儿都没事就是虚。太阳中风就是表虚,自汗出就要用桂枝加附子汤守住汗,如果肾虚就用四逆汤补肾就收住汗了。太阳伤寒是表实,恶寒发热无汗,就是表被寒气闭塞住了。中医治病不用太多的药味,五六十味药的方子就不能要。

中医治病有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四逆汤这样的三味药的方子都是治急症的,三物小白散有巴豆、川贝和桔梗可以将胸内寒痰很快泻下去,不治就憋死了。大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药味少起大作用的,里面还有药味的化合。就好像人们几句话把事情说清了,长篇大论了半天不知道说什么的,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正的规律就那么几句话。

虚实还可以和寒热联系在一起,虚寒就是四肢发冷冰凉特别弱的症状,虚热的人发烧是假象,用热药就退烧了。比如少阴热化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一下去就解决了。脉洪大、大渴、烦躁的实热是白虎汤证,这时再用热药就好似火上浇油。实寒就是三物泻白散证治胸腔寒凝、大黄附子细辛汤治腹腔实寒,大便不通是因为寒造成的。肠道不蠕动了,大便都堆到这里了,就用温下的办法去掉。它不是火造成的,火造成的用四逆汤,能分清寒热虚实方子也就出来了。

必须把八纲辨证搞透,就能定性用什么药,才能决定用热药、凉药、阴药、阳药。往往理论上很明白,一到临床上情况就特别复杂。你看这是虚证,他有可能是因虚致实,就是因为虚弱推不动造成的实症。我去年看好的一个老太太,当时她咳嗽喘、气管炎,输液消炎好不了。我一问出汗就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五副药下去就好了。

老太太八十多岁了腿摔伤了不能动,到冬天吃不下去饭,按肚子哪里都难受。晚上又没法睡觉,从下午到晚上专门有个人给她揉肚子,别的大夫用了很多攻下的泻药都不行。脉有点弦、舌苔黄,这是少阳证,我就用大、小柴胡汤效果还不太明显。我按她肚子里面有东西,又合上半夏泻心汤和小陷胸汤,因为她心下拒按。效果也不太理想,这就属于疑难杂症了,各种药都无效。我想肯定有淤血,就用大黄蛰中丸吃了一周就能吃饭了,一个月后老太太就胖了,一顿饭吃一碗半。这个病只要你治对了就像开灯一样,一按就亮了,这就是由虚致实。

你一看是虚证就不敢补泻,那就不对了。大黄蛰中丸是一个缓攻的方子,里面有大黄和很多活血药,把淤血攻开自然就能吃饭也不弱了。按着不舒服就不愿意让按,这就是有实了,这些疑难杂症往往和淤血有关系。大黄蛰中丸主治五劳七伤,还有皮肤病、肌肤甲错,一块块的溃烂,这些都需要攻淤,往往就出奇的见效。有时有淤血但是化验不出来,看着是一个人体组织,可是血在那里流通不好了。

咱们看汤液经法里面就有全息的概念,麻黄汤就是宣发之方曰青龙,白虎汤就是重收之方,大朱雀汤是清滋之方,玄武汤属于温肾、利尿之方。这完全符合黄元御后来提出的五行升降理论,几千年就在应用了,只是没有说出来原理而已。所以黄元御的理论是正确的,不管他早晚,正确的咱就要采取。

治病的时候你还要根据时间,五脏气化夏天是外热内寒,上面天是热的,地底下是寒的。辅行诀里面的大朱鸟汤里面有黄连、黄芩、白芍、阿胶、党参、鸡子黄、干姜,张仲景把干姜和党参去掉了,成了入心的黄连阿胶汤,能治少阴热化证。用党参和干姜可以照顾到中气,党参是补脾的,干姜是温脾的。因为黄连、黄芩、白芍都是凉药,大朱鸟汤对应了火、夏天,就是心火脾寒,这和时令有关系。黄连和黄芩平心火,阿胶和白芍可以右降生阴,这个方子设计的非常好。张仲景的方子都在照顾脾胃,去掉右降的只是左升更有力量,只要对症可以去掉没有用的那一套。

可以在原方上加减,一般人不会减,能减就是好大夫。不知道原理就不会减,一般都是原方遇到什么症状再加什么药,这就是功力大小不一样。你先把病克的那一脏治住,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不至于跟着病跑,又是一招下去很多效果就出来了。我们诊断得有预见性,咱们中医时间和空间因素都在一块考虑。

(0)

相关推荐

  • 辨病与辨证

    前言 现在人生病的很多,大部分是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如果仅依靠医生,医生就太累了,忙不过来,有时医院治疗的疗效不一定好.所以学中医就很有必要,了解身体是怎样运行的.生病是身体出了问题,把导致生病的因素 ...

  • 王四进经方讲座-82-劳伤解:阴虚阳虚;吴茱萸汤证;阴脱阳脱;精、神

    下面咱们继续四圣心源的劳伤解的阴虚部分,水为阴,而阴生于肺胃,胃逆而肺金不敛,君相升泄,则心液消亡,而阴无生化之原.麦冬.芍药,双清君相之火,半夏.五味,降摄肺胃之逆,元参清金而益水,牡蛎敛神而藏精. ...

  • 王四进经方讲座-88-劳伤解:气血;阳和汤:骨结核、骨肿瘤、炭疽病、痰核、淋巴结核;排脓汤;桂枝茯苓...

    一位肛周脓肿的五十岁左右的男病人,病了四个月,症状是脉沉细,肛门边上长硬脓包,总流脓好不了,红肿色暗,肿得不高但是里面很大,发不出来,不能坐下.这是阳气不足的少阴证,不学伤寒论按外科治疗,一般就用阳和 ...

  • 王四进经方讲座-83-劳伤解:精神;右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汤

    这是我在2002年学习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后悟到的一张图,中气在脾胃之间,中气在斡旋的时候产生了戊土和己土,己土得到一点阳气萌动就往上升.升到一半的时候就化成肝木,全升就变成心火了,阳多阴少就成离卦了.再 ...

  • 王四进经方讲座-27-脉法解

    咱们讲了天地气化.五脏气化和六经气化,黄元御这套气化学说是前后贯穿的.今天咱们就开始讲脉法解,从古到今都觉得脉法不好学,也不太好讲明白,比较抽象.我执业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五年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和我交 ...

  • 王四进经方讲座-21-六气解之太阴湿土

    现在咱们讲四之气丑未对冲合化为太阴湿土,下面的阳气全部升到地面上了,地下全都是寒湿的水气了,纯阴无阳了.上面非常之热,下面非常之寒.因为上面有太阳之火,还有下面升上去的相火,两个火都合到这里了.土为万 ...

  • 王四进经方讲座-20-六气解之少阳

    少阳证是戊土右降,胆木化生相火,相火归根.不正常了,戊土反逆或者因为寒湿的原因,或者因为燥火,胆木现其本气去克土.胃气就更不降,相火逆升克肺金,就会出现肺火大.咳嗽.咳血,还会头晕.胸胁胀满,克土以后 ...

  • 王四进经方讲座-19-六气解之少阳

    下面咱们介绍六气解之少阳,是按照六气的顺序走的,不是按照六经的顺序走的.从春天厥阴到君火,再到少阳相火.寅申对冲合化少阳相火,申为西方偏南土金之位,在天为阳气入阴之方,阳气要从申位往下降.主令在七月, ...

  • 王四进经方讲座-18-六气解之少阴

    下面咱们讲子午对冲合化为少阴君火,子里含癸水,午里含己土和丙火,一个北方一个南方,一个最上面一个最下面.先天乾卦是天上的纯阳,乾在八卦里属金,因为有中气,乾內一点真金降落入坤土,就化成坎卦.中间有戊土 ...

  • ☆王四进经方讲座-17-六气解之厥阴

    治因为肝寒造成的胃痛的方子,桂枝和白芍各20克.炙甘草10克.当归15克,细辛9克,生姜7片.吴茱萸15克.木通12克,加丹参20克.良姜15克,肾阳脉还行就不用加附子了.直接把肝脏阳气提上来,血液能 ...

  • 王四进经方讲座-16-六气解

    <四圣心源>之<六气解>这一篇非常不好讲,但是又非常重要,搞懂了对以后理解伤寒论会有很大帮助.咱们不管多难也要把它啃下来,五运六气怎么来的黄元御没说,其实根据日月循行配合十天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