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战之178:荣辱两分
人各不同,有忠勇无畏的家伙,自然也有懦弱贪生者。越是激烈的恶战,越能体现出人的本性。1943年11月2日的拉包尔空袭,就是这样一场恶战。
从时间上来说,这节本来要聊的是盟军在1943年11月5日用海航攻击日本帝国在拉包尔的陆航,但查到11月2日美军第五航空队空袭拉包尔的时候,发现另外几个个有点意思的小插曲。
其实这主要说的是幸存机组,有点标题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43年的9、10月份,在盟军第五、第十三航空队的反复打击下,日军驻拉包尔的航空兵损失不小。11月1日盟军登陆皇后湾,拉包尔的战机更加不够用。
捉襟见肘不得已,古贺峰一将瑞鹤、翔鹤及瑞凤这三航母的航空队派往拉包尔,航母本身则停在特鲁克。只守不攻没有机动要求,而陆地上的跑道是炸不沉的,日本人占了便宜,将海航当陆航用。
这些海航是11月1日-------即盟军登陆皇后湾当天-------到达拉包尔,次日,第五航空队出动70多架B-25轰炸机跟70多架P-38战斗机空袭这日军大本营。
迎战这庞大机队的,是118架零战,其中大多属于海航。海航的素质要比陆航高,所以这次空袭中,第五航空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轰炸机战斗机各9架,43名机组成员阵亡/失踪。
这就是第五航空队的“血腥星期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吉尔森(Owen Giertsen)驾驶的是P-38战斗机,被防空火炮打坏一个引擎后,就跟着B-25机队返航,利用轰炸机的火力为自己提供掩护。但离开拉包尔不久,还是被一架零战追上来打掉了。
吉尔森落在怀德湾(Wide Bay)附近,海流将他推上了岸而且没被日军逮住,运气相当不错。几天后的11月6日,荒野求生中他遇到了一个人,26岁的马努(Gordon Manuel),也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家伙运气更好,掉了两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是B-17上的投弹手。1942年9月15日夜袭拉包尔之后,回航时天气极为恶劣,这编号为41-2659的B-17E出现仪器故障,迷航了,算着该是到机场的时候,下面却一片汪洋。
机长Raymond Holsey的技术运气都非常好,向莫尔兹比基地查询了自己的方位,然后在燃油耗尽的那一刻,将这轰炸机迫降在了胡德角的海滩上。
过程相当平顺,无人伤亡。
第二天,莫尔兹比基地派出战机给他们空投了补给,几天之后来了艘小船,带着燃油跟修跑道用的网状钢板--------在沙滩上降落没问题,但起飞的话,速度是起不来的。
在当地土著的帮助下,几天内就铺好了一条临时跑道。为减轻起飞重量,正副驾驶两人将飞机开了回去,其他人坐船。
小船上还带着个生活周刊的记者,把这故事拍了下来发在次年的杂志上。
这是马努的第一次遇险。
第二次就没这么幸运了。
1943年5月21日凌晨一点,马努的B-17从莫尔兹比起飞,任务还是夜袭拉包尔。在此之前的所有夜袭中,盟军战机无一被击落。
但这次不一样了,拉包尔的中岛月光战机(Nakajima J1N)经过临时改装,在飞行员后面加了一门20mm机炮,由另一名机组成员控制,有30度的仰射能力。
回航时,这架编号41-9244的B-17被日军王牌工藤茂(Shigetoshi Kudo)盯上。往东南外海逃离的过程中,轰炸机被月光战机加装的20mm机炮依次将3、4、1、2号发动机打爆。
机长Paul Williams下令跳伞,但在B-17坠海爆炸前,只有副驾跟一名枪手及马努跳伞成功。三人跳伞位置距离拉包尔不远,也就20公里左右。
机组11人中,8人失踪/阵亡,副驾跟枪手被俘后处决,只有马努在落海后上岸并逃脱追捕。他遇上了友善的土著,11月6日遇到吉尔森的时候,马努已经在这日军占据的岛屿上跟土著混了半年。
3天之后的11月9日,两人又遇上了两同伙,一个是同样在2日被击落的P-38飞行员Carl Planck, Jr.。这家伙是个狠角色而且比较倒霉:跟一架零战对射时把飞行员打死了,但他不满足,觉得要把飞机打爆才过瘾,结果,躲避不及被死人撞了下来。
好像有点活该:)
另一个是Edward J. Czarnecki,他是早几天的10月23日被击落的。这是个幸运的家伙,爬出座舱往外跳的时候,被机尾撞了一下,所以降落伞开的很晚,避免了被零战扫射的噩运却又落地不死。
跟澳洲在岛上的观察员接上头之后,四人于1944年2月5日被美军潜艇接走,地点是怀德湾对面的欧朋湾。
话说,猫鲨级潜艇之前已经出现了好几次,或者立功或者沉没,但猫鲨号却迟迟没有见着。这时终于露面了,接走这四人的,就是猫鲨级的猫鲨号本尊,USS Gato (SS-212)。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回到正题。
11月2日的轰炸中,第八轰炸中队队长,26岁的少校Raymond Wilkins轰炸一驱逐舰一商船后,已将航弹用尽,驾着B-25正要回航时,他看到一巡洋舰火力全开拼命攻向自己的机群。
没航弹,他直接冲了下去试图打掉部分防空火炮,同时吸引火力让部下尽可能逃生。结果,这架编号为41-30311的轰炸机被当场击落在拉包尔港内,机上4人全部阵亡。
1944年,他被追授荣誉勋章。
Dick Walker属第十三轰炸机中队,开的也是B-25。当天进入拉包尔之后,虽然防空火力密集,但他仍然带着僚机攻击了港内舰船,恪尽职守,干了该干的。
回头一看,他的中队长不一样:没飞到港内,只在港外轰炸其他目标,于是整个中队都跟着队长捏软柿子。除了他自己这两架。
中队长事后被撤职,具体名字就懒得再找了。毕竟,获得荣誉勋章需要超凡的勇气,大多数人只是你我,而懦弱贪生,其实也正常。
下一节应该是美军海航拼上日军陆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