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皇帝王候名录
据史书记载,陈氏当过国君的47人,被封为国公的84人。
陈胡公 陈国第一任国君
申公讳犀侯,胡公卒,子申公立,陈国第二任国君。
相公讳皋羊,申公卒,弟相公立,陈国第三任国君。
孝公讳突,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陈国第四任国君。
慎公讳圍戎,孝公卒,子慎公圍戎立,慎公当周厉王时,陈国第五任国君。
幽公讳宁,慎公卒,子幽公宁立,二十三年,幽公卒,陈国第六任国君。
釐公讳孝,幽公卒,子釐公孝立,三十六年,釐公卒,陈国第七任国君。
武公讳灵,釐公卒,子武公灵立,武公十五年卒,陈国第八任国君。
夷公讳说,武公卒,子夷公说立,夷公三年卒,陈国第九任国君。
平公讳夔,夷公卒,弟平夔立,二十三年,平公卒,陈国第十任国君。
文公讳圉,平公卒,子文公圉立,十年,文公卒,陈国第十一任国君。
桓公计鲍,文公卒,子桓公鲍立,三十八年正月,桓公鲍卒,陈国第十二任国君。
厉公讳佗,桓公卒,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冕而立佗,是为厉公,七年被杀,陈国第十三任国君。
利公讳跃,厉公所杀桓公太子冕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是为利公,利公者,桓公子也,利公立五月卒,陈国第十四任国君。
庄公讳林,利公卒,立中弟林,是为庄公,庄公七年卒,陈国第十五任国君。
宜公讳杵臼,庄公卒,少弟杵臼立,是为宣公,四十五年,宣公卒,陈国第十六任国君。
穆公讳款,宣公二十ー年,杀其太子御寇,立款为太子,御寇素爱厉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宣公卒,子款立,是为穆公,十六年,穆公卒,陈国第十七任国君。
共公讳朔,穆公卒,子共公朔立,十八年共公卒,陈国第十八任国君。
灵公讳平国,共公卒,子灵公平国立,十五年,灵公卒,陈国第十九任国君。
成公讳午,征舒伏驽厩门射杀灵,灵公太子午奔晋,征舒自立为陈侯,楚庄王率诸侯伐陈,诛征舒,乃迎陈灵公太子午于晋而立之,复君陈如故,是为成公,三十年,成公卒,陈国第二十任国君。
哀公讳溺,成公卒,子哀公溺立,哀公弟司徙招知哀公宠爱留,而杀悼太子师立留,哀公怒,欲杀招,招发兵围守哀公,哀公自杀(哀公在位35年),楚灵王闻陈国乱,乃派公子弃疾伐陈,陈国第二十一任国君。
陈留弃疾伐陈,陈君留奔郑,十一月,楚来陈,弃疾为陈公,陈国第二十二任国君。
惠公讳吴,司徙招杀太子师之子名吴,奔晋,楚灵王灭陈五岁,弃疾弑灵王代立,是为初立,欲得和诸侯,乃求太子师之子昊,立为陈侯,是为惠公,惠公立,继续哀公卒时年而为元,空籍五年矣,二十八年惠公卒,陈国第二十三任国君。
怀公讳柳,惠公卒,子怀公柳立,怀公在位四年卒,陈国第二十四任国君。
湣公讳越,怀公困于吴,因卒吴,陈乃立怀公之子越,是为闵公,二十四年,楚惠王复国,以兵北伐,杀陈闵公,遂灭陈而有之,是岁,孔子卒,陈国第二十五任国君。
陈胜(?一前208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人(今河南登封东南),雇农出身。秦末赋役繁重,刑政苛暴。农民被迫要把收获的东西三分之二交作赋税,还负担非常沉重的兵役和谣役(无偿的劳动)。秦朝的人口仅2000万,其中150万人以上就被征发去服兵役和筑长城。秦朝刑政苛暴,一人犯死罪,就要“族诛”,一家犯法就是“连坐”。刑罚有苦役、斩脚、割鼻、处死。这是陈胜所处的生活环境。公元前209年7月,有900农民被征发到渔阳(今北京密山西南)去戍守边地。陈胜和吴广当小队长。他们走到蕲县的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因遇大雨,行进受阻,自感不能如期赶到渔阳,900人都将被处死。陈胜和吴广商量,杀了押送的军官,号召推翻秦的统治,发动900人起义。起义军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号召,陈胜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激昂气概带领起义军,起义军很快攻占了大泽乡。接着又攻占蕲县和附近的几个县城。不到一个月,起义军就拥有六七百辆兵车,骑兵1000多人,步兵几万人,并乘胜在陈县(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被推为王。陈胜称王后,北起燕、赵,南到吴、越各地农民纷纷杀掉官吏,攻占郡县,响应起义。陈胜的队伍也发展到几十万。陈胜派周文率主力军进攻关中,因秦军反扑,周文战败,秦将章邯围攻陈县,陈胜率领起义军英勇奋战,失利后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为叛徒庄贾所杀。
陈胜率领起义军所进行“伐无道,诛暴秦”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虽然战败了,却为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起了首创作用。陈胜在中国历史上的首创精神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买公平公长子,讳买,伐胡有功,封共侯,父卒袭父爵曲逆侯;卒于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生子恢。
恢公,买公子,继袭典逆侯,妣庄氏,生子二:河、澄。
考公,与京公之子,陈胡公35世商孙,斩单于之子,报几十年異族入侵之耻,封为破胡侯,妣廖氏,生子一:汤。
汤公满公36世孙,考公子,字子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西至长安求官,富平侯张勃与汤文,高其能。初元二年推荐为郎,后迁西域副校尉。时匈奴作乱,公与西域都护甘延寿奉命领兵出征,几经征战,斩郅支单于及王室以内千余人,大获全胜,使西域臣服汉朝,
立下汗马功劳。汉元帝封湯爵为关内侯射声校尉,邑三百户。曾犯事为庶人,徒敦煌:公元元年(汉平帝元始元年),湯公卒于长安。王莽为安汉公秉政时,奏请太后,追谥破壮侯,长子冯为破胡侯、次子勳为讨狄侯
鸿公讳冯,汤公之长子,是陈胡公37世裔孙,汉元帝封破胡侯,妣胡氏,生子二:晟、藏。
勋公,汤公之次子,是陈胡公37世裔孙,汉元帝封讨狄侯。
陈蕃字仲举,陈翔公之四子(金氏生),陈胡公43世裔孙,初仕豫章太守、尚书郎、太子太傅、武英殿太学土,封高阳侯。
陈婴封堂邑侯,卒谥安。
陈到字叔至,汝南人,官为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陈矫字季弼,东阳人,尚书,明帝时进爵东卿侯。
陈霸先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父文赞,母董氏,满公60世孙。年少时有大志,涉猎经史,好兵书,善于谋略。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梁朝权臣侯景反叛,起兵围攻京都建康(今南京)。霸先时任西江都护,高要太守,闻讯乃兴兵勤王;先平定广州刺史元景仲,后举兵北上与洗夫人合兵于赣,历四年之久平定侯景。丁丑受梁敬帝禅有天下,国号陈,都金陵(即南京),在位三年。公生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卒于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寿五十六岁崩,葬万安陵,庙号高祖武皇帝。因皇后张氏生子昌,封太子,守江陵,陷于北周,不得嗣位。武帝崩,以兄昭烈王(谭先)长子临川王蒨入大统,在位七年又崩。文帝子临海王伯琮在位二年,被叔顼践位,宣皇帝寿五十一岁崩。在位十四年,立叔宝,为后主,在位七年亡於隋。
谭先公字道谈,文赞公之长子,武帝霸先公之胞兄,是陈胡公60世裔孙,封始兴王,王氏生子二:蒨、顼。
休先公,文赞公之三子,武帝霸先公之胞弟,封南康郡王。
文帝蒨,谭先长子,文帝,庙号世祖,高祖武帝之子昌,封太子,守江陵,陷于北周,不得嗣位;武帝崩,以兄子蒨登帝位,蒨登帝位后,着手铲除地方割据势力,先后打败盘踞在湘州和郢州(今湖南、湖北)的王琳,驱王琳于北齐:铲除盘踞在江西的熊县朗、周迪;铲除割据福建的陈宝应等等地方割据势力,以武力统一了长江以南版图。在位七年崩。立子临海王伯琮继位。世祖十三男,封王11人。
废帝伯琮,蒨公长子,讳伯琮,字奉业,小字药王,继帝位二年被废。梁承圣三年(554年)五月庚寅生,世祖嗣位,立为皇太子;世祖在位七年崩,立临海王伯琮继位,仁弱无人君之器,光大二年(568年)十月甲寅,慈训太后集群臣于朝堂,令曰:“祖宗基业,将惧傾陨,岂可复肃恭禋祀,临御兆民?式稽故实,宣在流放,今可特降为临海郡王,送还心籓邸”,其后宣太后依诏废帝焉,是日,出居别室。伯琼於太建二
年(570年)四月薨。
宣帝陈顼,谭先次子,谥宣帝,庙号高宗:临海王伯琮登帝位一年多被
废,由文帝弟顼继位:他心胸开朗豁达,为人宽厚,具有非凡的智勇。
奖励百姓开垦,兴农耕种,号召士兵复原垦荒务农,制定垦荒免税政策,使民富国强。以超群的智勇,武略收复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疆界。但没能解决王室奢侈,将领骄傲,士兵堕落,百姓疲劳的君主国的旧习,渐渐使国库空虚,国力走向衰败。寿五十一岁崩,在位十四年,由太子叔宝嗣位。高宗四十二男:封王31人,封侯11人。
伯昌公又名昌尧,武帝陈霸先之三子,容貌俊伟,神气清馨,读书一览成诵,受封阳王,江陵陷落时困于周被杀害。生子三:季风、季麟、季祥。
昙朗公,休先公之子,封南康王,生子四:方秦、方庆、方华、方顺。
后主叔宝宣帝嫡长子,字予阳,由太子嗣位。后主叔宝是一个荒淫的君主,在位七年,文过饰非,淫侈成凤;寄情于诗文酒色之中,亲近小人,并委淫侈成凤;以重任,排斥忠勇之士,懒于朝政,而喜寻欢作乐,整天在西宫张丽华的深宫中,通宵狂饮,纵情声色,不理朝政;造成上下相欺,众叛亲离,强兵压境尚不醒悟。待隋兵攻破都城,闯入内宫,才同西宫张丽华躲进井中而被俘。叔宝亡国于公元589年,被隋军押送长安,死于隋文帝仁寿4年(公元604年),寿52岁,葬洛阳芒山。追赠大将军,封长城县公,谥号为炀。叔宝生二十二男。
伯山公,字静之,文帝陈蒨公之二子,严淑媛生,累官司空,封鄱阳郡王,生子二:君范、建光(鄱阳派)。
伯茂公,字郁之,文帝陈蒨公之三子,沈皇后生,任扬州刺史,封始兴王。
伯固公,字牢之,文帝陈蒨公之四子,潘容华生,累官都督扬州刺史,封新安郡王,生子一:鉴(新安绩溪派)。
伯恭公,文帝陈蒨公之五子,严淑媛生,封晋安王,入隋为成州刺史、
太常少卿。
伯信公,文帝陈蒨公之六子,受封衡阳王,厥余未详。
伯仁公,文帝陈情公之七子,王充华生,封庐陵王(声陵派)。生子一:瑀。
伯义公,文帝陈蒨公之八子,张修容生,封江夏王(江夏派)。生子:玘。
伯礼公,字用之,文帝陈蒨公之九子,韩修华生,太建初为吴兴太守,封永宁王。入隋官临洮太守。
伯智公字策之,文帝陈蒨公之十子,江贵妃生,封武安王,入隋为国子司业。
伯谋公文帝陈蒨公之十一子,孔贵妃生,封桂阳王,生子一:晃。
伯陵公,文帝陈蒨公十二子,爱封义阳王,厥余未详,入隋为番禾令。
叔陵公,字子嵩,宣帝陈顼公之次子,彭生,封始兴郡王,入隋为扬州刺史。
叔英公,字子烈,宣帝陈顼公之三子,曹淑华生,封豫章王,入隋官至司空,为涪陵太守。
叔坚公,字子成,宣帝陈顼公之四子,何淑仪生,封长沙王,入隋官任司空、将军、荆江刺史,迁瓜州,更名叔贤,终遂宁郡太守。
叔卿公字子弱,宣帝陈顼公之五子,魏昭容生,封建安王,入隋官至中书监、都郎官。
叔明公,宣帝顼第六子,字昭(555-618),何淑仪生,陈封宜都王,寿
63岁:隋大业中(611年)为鸿胪少卿,后避隋乱,匿闽中。妣万氏,生七男:志高、志能、志铉、志龙、志熙、志静、志范。
叔慎公字子敬,宣帝陈顼公之十六子,淳于姬生,祯明初为湘州刺史,封岳阳王,被隋斩于汉口。
叔达公字子聪,宣帝陈顼公之十七子,袁昭容生,封义阳王,入隋为内史舍人、出使絳城通守(太守),后为唐高祖丞相府主簿,管机密,贞观初,累擢礼部尚书,后授教散秩归第,卒谥忠,生子一:靖公。(生四子:政德、玄德(生顺州刺史陈仲方)、贤德(官至水部郎中)、绍德。
叔雄公宣帝顼公之十八子,王姬生,封巴东王。
叔虞公,宣帝陈顼公之十九子,王修华生,封武昌王,生子二:良公、動公。
叔平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子,韦修容生,封湘东王。生子二:原立、原仁。
叔傲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ー子,施姬生,封临贺王。
叔宣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ニ子,曾姬生,封阳山王。生子二:道清、道荫。
叔穆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三子,杨姬生,封西阳王。
叔俭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四子,申婕妤生,封南安王,生子一:用节。
叔澄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五子,申婕妤贵妃生之次子,封南郡王。生子二:观公、礎公。
叔兴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六子,施姬生,封沅陵王。
叔韶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七子,申婕妤生,封岳山王。
叔纯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八子,袁姬生,封新兴王,生子一:相公。
叔谟公,宣帝陈顼公之二十九子,吴姬生,封巴东王。
叔显公,宣帝陈顼公之三十子,刘姬生,封临江王。
叔坦公,宜帝陈顼公之三十一子,袁昭容生,封新会王。生子二:芝、兰。
叔隆公,宣帝陈顼公之三十二子,秦姬生,封新宁王,生子一:道公。
叔荣公,宣帝陈项公之三十三子,秦姬生,封新昌王。生子一:英公。
叔匡公,又名叔真,宣帝陈顼公之三十四子,申婕妤生,封太原王。
昌公,字敬业,官吴兴太守,封衡阳郡王,安都溺杀之,谥献。
晃公,系伯谋之子,受封建城侯,迁居高安,厥余未详。
深公字承源,后主陈叔宝之长子,生性聪慧,有志操,容止严然,虽左右近待,未尝见其喜愠,初封治安王,祯明中立为皇太子,先避隋迁于西川东门,后仕隋为抱罕太守(西川东门派)。妣张氏,生子三:仙、纶、绒。
胤公,又名允公,字承业,后主陈叔宝之次子,为孙姬所生,他生性聪明好文学,废帝封之为吴兴王,入隋,卒于长安(吴兴派)。妣沈氏,生子峰。
凝公,字承嶽,后主陈叔宝之三子,封南安王,官至扬州刺史,卒于长安。
彦公,后主陈叔宝之四子,受封永嘉王,厥余未详。
虔公,后主陈叔宝之五子,受封南海王,厥余未详。
祇公,后主陈叔宝之六子,受封信阳王,厥余未详。
兢公,后主陈叔宝之七子,受封崑阳王,厥余未详
庄公,字承肃,后主陈叔宝之八子,受封会稽王,官任扬州刺史,入隋为会昌令。
恮公,字不愆,后主陈叔宝之九子,受封东阳王,生子二:尚、志、金。
藩公,字不忘,后主陈叔宝之十子,受封吴郡王。
恬公,后主陈叔宝之十ー子,受封钱塘王,生子猷。
敬瑄公,田令孜兄,累擢西川节度使,封颍川王。自请讨贼,敬瑄败之,为
建所杀。
忠公,字中鄂,河南光州固始人,敬公之子,封邓国公,为南院(亦名南陈)开基鼻祖。
邕公,字崇福,号南山,光州固始县人。忠公之子,玄宗开元时赐光
禄大夫兼礼部尚书左仆射,授太子太傅,封鄂国公。与皇叔李林甫不睦,被谪入闽,始居兴化,继分漳泉,在漳州建南院,是为南院开基祖。卒九十五,封忠顺王,墓在海澄水头庄,世传大夫墓是也。
玄礼公,唐玄宗时宿卫宫禁,以纯笃自俭,帝尝欲幸虓国夫人第,谏曰:
未宣敕不可轻去就”。帝为止。安禄山反,谋诛杨国忠于阙下,不果。至马嵬,卒斩之,并请赐杨贵妃死,从入蜀还,封蔡国公。
谟公字以忠,又字正献,号月溪,又号毅夫,是陈政的长玄孙,官朝议大夫中郎将、漳州刺史、迁五岭南北大总管、兵部尚书、福建江西采访使、观察使,封魏国公。
大谟公,是义阳王陈叔达长玄孙,任江南节度使,迁福建河州上杭,黄巢
攻城而卒,封魏国公。
洪进公,字致先,陈邕12世次孙(丰田、丰江派之祖),太平兴国3年(公元978年)献漳、泉二州,宋賜順化臣、太子太师、入朝同平章事(宰相),封南王。
安南简定帝陈顾公、重光帝陈季扩公,公元1407年、陈艺宗之子陈顾自立为安南国简定帝,大臣邓容复立陈顾之侄陈季扩为帝,史称重光帝,这叫安南国后陈朝,传二世、仅7年、后于公元1413年被明
成祖所灭。
安南国王陈日照、陈威晃《齐东野语卷十九陈日照》中载道:陈日照,祖籍浙江会稽山阴县人,其中一支南迁福建长乐县形成大族。陈日照,容貌俊美,丰神潇酒,而且颇具才华,性格落扩不羁,不爱料理家产,因杀人寓居安南(南宁藩属国,今越南),成了安南太尉陈承义子。会试中,荣登榜首,获得国王召见,国王之女照圣公主看见这位才貌双全的陈日照,十分爱慕,于是陈日照做了安南国婿。南宋理宗景定2年
(公元1261年),陈日照进贡两头大象,次年上表求世袭,宋理宗皇帝就高兴地册封他为检校大师、安南国王。其子陈威晃先后授静海军节度使、观察处置使、检校大財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安南国王、效忠顺化功臣,赐金带、器印、鞍马。安南国作为南宋的藩属国,传八
世十三王,共175年(公元1225-1400年)后来,国王位被大臣黎李季所篡,建国为胡朝,国号大虞。
陈友谅,是陈普才之三子,是陈国高宗宣帝陈顼的皇六子宜都王叔明公在
江州义门的后裔,即陈氏96世裔孙,他是元末著名的农民领袖。他出生于公元1320年,为元末沔阳(今湖北)人,出身于贫苦的渔家子。少读书,通文义,刻苦奋进,当上了县吏。元顺帝至正11年(公元1351年),陈友谅毅然投奔徐寿辉的红巾军起义,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隶属于倪文俊,任簿掾,升为元帅。至正17年(公元1357年),
倪文俊企图谋杀徐寿辉,以夺取起义军首领的位置,陈友谅愤然起兵,
杀了文俊,兼并了他的部队,接着率兵攻打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直入建康,迎徐寿辉由汉阳迁都九江,自称汉王。至正20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取代了徐寿辉,自立为帝,建都九江,国号汉,年号大义。这时,陈友谅拥兵七十余万,是江南势力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后于至正23年(公元1363年)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不幸,陈友谅被流矢中晴贯颅而死,其次子陈理于武昌继位,改元德寿。次年(公元1364年)被朱元璋收买友谅故臣罗复仁入城招降,陈理遂降。后来,朱元璋大肆报复陈友谅九族及整个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对陈友谅亲属采取先安抚后充边或杀,如友谅之次子陈理先封归德侯,后流放远充朝鲜;把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则贬为疍民(水上渔民)和丐户。陈友谅生子二:善儿(鄱阳湖之战被敌军俘)、理。
陈氏文化研究员 陈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