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35)治法点滴|消食化积法的意义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消食化积法的意义
◎凡病常带三分积
有个小孩,他父亲在6月22日带他来看咳嗽。小孩不到六岁,咳嗽了好几周,没胃口,精神也不好,吃了一些止咳宣肺药,始终不愈。
老师摸完脉后,便说,孩子舌苔根部有腻,脉象涩滞,肠道有积。我们换个思路,不用止咳药。于是开方:
鸡矢藤50克,山楂30克,扣子七4克,罗汉果1枚,党参10克。一剂熬成三大半杯,分三天服用。
7月18日,他父亲又来到任之堂,说要找出那天的方子,小孩自从吃了那方子后,再也没咳嗽。
我们把方子找出来,一看这方子哪是治咳嗽的,完全是化肠道积滞的。
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连,六腑积滞化开,五脏气机就更通畅了。所以老师说,见咳不能治咳,要有五脏整体观,如果病人有肠道郁滞的,先要把肠道郁滞化开。所谓的咳嗽不过是肠道郁滞的一种反应而已。特别对于小孩喂养过度、饮食失节的,凡病常带三分积。
小孩父亲说,这药吃完后,孩子胃口很好,吃东西香了,气色也比以前好了。所以想再抓几服药调调。
◎消积不忘补虚
我们看,为何老师选用鸡矢藤、山楂、扣子七这些消积化滞的药,还要加上罗汉果和党参呢?这也是用药的技巧。汤药里放了罗汉果或山楂,小孩喝起来会比较可口,罗汉果润肺清热的同时,还能起到矫味的作用。
至于党参,老师不仅是在这首方里加,在很多复杂的行气升降方里,老师都会加入党参或黄芪,因为在升降消积运化过程中,需要脾胃中焦一股动力,就像要脏腑去干活,先要脏腑吃饱饭。
许叔微这位医学大家,从《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进而悟到“留而不去,其病则实”的医理,从此对虚实夹杂相互转化的医宗大义领悟日深,开辟新境界,处方用药增益其神。
这也是消积化食和补气补虚联用的道理。脾如果不虚,肠道就不会滞涩,肠道滞涩,便会加重脾虚。所以小儿食积的实质多是虚实夹杂,或三分虚,七分实,或四分虚,六分实,或虚实各半。故而老师消积时常用上补气,看到湿邪,也照顾到虚处。
◎鸡矢藤、焦三仙的三大意义
从消食化积法治愈咳嗽体弱的患儿,我们可以看到,鸡矢藤或者焦三仙,用在方子里,通常有几大意义。
第一,有积化积,没积助药力。它们可以帮助食物、药物充分发挥力量,消化彻底。
第二,开胃纳食,使病人胃气能很好地下降。胃以降为和,胃气一降,吃饭就更香。
第三,增强体质。吃过后,人容易饿。农村俗话说,饿一饿,病气消。人懂得饥饿也是健康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