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古镇半日游
川沙古镇半日游
05-26 阅读1540
处于东海之滨的上海川沙古镇,现属浦东新区。有近半个世纪没踏上这块古老的土地了。都说上海在改革开放中“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不知道现在的川沙是否还能找到当年的模样。前几天,久雨逢晴,气温适中,我心血来潮,换乘三列地铁和两部公交车,从闵行浦江镇来到了川沙古镇老街。
原先是想先拜瞻黄炎培故居(原先的太史第,宋氏姐妹曾经的居所),但不巧的是周一馆休,大门紧闭。
不得已,转身踱入太史第附近的旧街小巷,去古镇老街走走。
小巷整洁宁静,一派祥和。也许因为不是双休日,街上没见几个行人与游客,让人顿生一股访古探秘之感。
在岔路口,一座石牌坊耸立在眼前。巍峨庄严,颇有气势。
牌坊的正面(东)有“御倭功赐”,背面则是“彪炳千秋”。古代东海上一带常有倭寇海盗出没,对沿海居民进行烧杀抢掠。牌坊上的文字告诉我们,这是明朝嘉庆皇帝为表彰奉政大夫乔镗而勅造的。
一阵古乐隐隐传来,向街对面望去,是个音乐茶座,正是开门营业的时候。门面既非古色古相,也不属于时尚新潮 ,却保持着近半个世纪的斑驳老模样,与这萧鼓琴音有点“混搭”的风格。
茶座边上是个油酱店旧址,现在却是个书画社的文创空间。社会发展,新旧交融在这里强烈地体现出来。
一个颇有三、四十年代建筑风格的石拱门。“署场街”三字,让人联想起“行署、校场”的权威,表明了此地曾是古代的行政管理中心。
老街上自然不会缺少吃饭的场所。这家网红饮食店就供应当地的传统或时新美食,品种繁多。糯米八宝饭、盖浇饭、塌饼、黑鱼面、各式馄饨,甚至还有炸猪排,光看看名字,就让人流口水了。
一排溜的花铺沿街展开,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游客可以在此选购几盆心仪的花卉,顺便驻足稍作休息。
一个姑娘在店门口拨弄吉他练习弹唱,揭示着这里的商业环境不仅有丰富的物质供应,也能满足你的精神需求。
与所有的旅游景点一样,老街上各类纪念品店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街面宽不过几尺,如逢节假日,定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
街角上一个供游人暂坐休息的凉棚。造型与材质,完全摈弃了江南水乡常见的六角翘檐风格的凉亭,总觉得有些突兀,也佩服川沙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逛了老半天,觉得有点饿了。时近正午也该找地方,得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将军了。这个观澜老面馆不早不晚就出现在眼前。
老店新开,窗明几净的环境,中西合璧的设计,正合吾意。
翻看了一下菜谱,店虽小,品种却不少,从阳春面到各色浇头面都有。我点了一份酸菜黄鱼面。面端上来了,竟然有两整条不小的黄鱼。汤汁浓厚,鲜香无比,面条韧滑。才30元,亲民价哟!
食罢离开老街,继续信步,目光被河边一座高楼锁定了。它像极了武昌的黄鹤楼。
桥堍下有条沿河长廊把我引向高楼。
走到长廊尽头,这座钟灵毓秀的高楼便矗立在面前。
要近距离观赏高楼,必须从川沙公园大门进入。此公园是免费开放的。
公园分东园、西园两部分,中间隔着一条河,有好几个入口。这个入口是距高楼最近的一个。
终于看清了,此楼名为“鹤鸣楼”。在古代,川沙就是一片滩涂,水草丰盈,是各类禽鸟栖息之地,仙鹤蹁跹鸣叫是司空见惯了的。“声闻于天”更是描绘出这里曾是仙鹤密集的留恋地。
鹤鸣楼高近六十米,除去地基,楼面为五层,气势磅礴,高大雄伟,人称“江南黄鹤楼”。
雕梁画栋,十分精美。
可惜疫情期间,楼门紧锁,不对外开放,只能在楼台底台上近眺远望一番。草坪上,红色的花朵拼出了100字样,庆贺建党百周年。
一座三孔石拱桥屹立在河面上,把东西两园连接起来。桥名双谊,桥侧披着绿藤,古意盎然,极具美感。
东园是以儿童游乐场为主,西园景点分布较多。河的两岸都有长廊与厅堂。
凭栏独坐悠闲人。
宽敞明亮的曲波廊
廊棚顶上挂的灯笼也别具匠心,造型独特。
长廊的透光雕窗,构思奇妙,与别处的园林有不同。
别处的窗欞,常见的是利用砖瓦堆砌出图案花样。而这里则是雕成各种花鸟走兽式样。
锦鸡、孔雀、小鹿各具神态,生动有趣。
走出长廊,豁然开朗。一汪碧水,波平如镜。
微风起绿皱,怎奈莲未生。
倚红又偎翠,赏心且悦目。
俯观楼外水,拾得一湖春。
曲径通幽处,密林积翠明。
鸟鸣幽林间,人在翠微中。
前有洞天门,引人入胜景。
虽是号称竹景苑,无处觅得潇湘杆。
瘦漏透皺太湖石
奇石嶙峋,随处可见。
烈日当头汗微沁,春晓亭里避夏阳。
谁支珊瑚炉,但见满目红。赤焰腾云起,微风烫人无?——初夏入榴园
这个老年活动室里有人在打牌喝茶,但取名为《桑艺》,不知出于何典故。
再见了,鹤鸣楼!再见了,川沙镇!今天时间关系,来不及去太史第和古城墙公园,留些个念想,他日得闲再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