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的寓意是什么?《红楼梦》的主旨其实在第一回中已经完全揭示了,这是一部“反清悼明”的史书

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已经讲过,《红楼梦》是一部“反清悼明”的史书,将许多历史事件给隐写了。

这部书中提到的所有历史人名、所有的戏曲以及所有的事件,其背后都是有着深刻的寓意的。

而在这其中,绝大多数人都会疏忽的即是书中第一回中所提到的“女娲补天”的故事。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但在笔者看来,这个传说却是最为重要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它其实已经揭示出了整部书的主旨。

女娲是我们华夏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对我们民族来说,她的地位就有如西方基督教中的上帝。伏羲和女娲的传说也是我们华夏民族最初的记忆。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

尔后,她又创造了人类社会、建立了婚姻制度,让男女婚配、能够生儿育女,使得人类文明得以生生不息、世世代代地传承了下来。

(女娲造人)

除了造人之外,关于女娲的另一个重要传说即是补天。

而这也即是《红楼梦》中第一回所提到过的。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是因为天塌了下来,而背后的原因则是火神祝融氏和水神共工之间的那场战争。

和大多数人不同,笔者并不认为这仅仅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认为是我们民族对已经发生过的史实的一种浪漫的想象。

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

共工最终战败,气急败坏,他用头猛撞支撑着世界的不周山,导致天塌陷下来,天河之水注入了人间,人间一片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十分的凄苦。

(共工怒触不周山)

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天下生灵始得以安居。

《红楼梦》是一部隐写历史的“史书”,在 “女娲补天”的这个故事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史实呢?

其实只要清楚了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这里所隐藏的史实简直就是呼之欲出!

大明帝国的这个国号“明”字是由“日”“月”二字组成,其寓意也是十分的明显:日月不停轮转、永不会熄灭,属火!

而清廷的“清”则明显属“水”。

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决定改国号“金”为“清”时,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用清的“水”来浇灭大明的“日月轮转”之“火”!

共工是水神,正是因为他用头去撞不周山,导致天塌下来,大水注入了人间。

这里的寓意很明显,即是影射满清的“祸水”流入了中国,对于所有的华夏子民来说,也即意味是天塌下来了!

(作者用洪水来影射清廷肆虐全国)

对于共工这个人物,作者在书中已经借着贾雨村之口将其归入了“大恶”之人:“大恶者,则应劫而生”,“ 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

这其实也即影射清廷是“大恶者”,是“应劫而生”的,而且“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

据《列子·汤问》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颓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在这里提到了“天倾西北”和“地不满东南”,而在《红楼梦》的那块石头上的第一句即是“当日地陷东南”,没有“天倾西北”,又哪来的“地陷东南”呢?

紧接着,书中又写道甄士隐家的“南直召祸”,“葫芦庙”着火,将一片“竹篱木壁”烧得犹如“火焰山一般”。

很显然,这里的“南直召祸”即是指清军在南方诸省的大屠杀,因为“南直”是只有明朝才有的专有地名,清时是没有“南直”的。而“葫芦”的谐音即是“胡虏”,即是指清廷。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当时南京周边即是“直隶”。后来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地从北平打到了南京,取代侄子朱允炆做了皇帝。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但他无法降低南京的地位。从此,明朝也就有了两个直隶,分别为北直和南直。

(明成祖“靖难”成功之后,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从此明朝有了两个“直隶”,分别叫做‘北直隶“和”南直隶“)

(清朝攻入北京之后,直接以这里为都城。因此清朝只有一个“直隶”,并没有“北直”和“南直”之分。

(一句“南直召祸”其实即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身份,很明显他是明末清初之人。只有那个时候的人,才会习惯地将南京周边的地区称为“南直”。

(红学家们所说的那个“曹雪芹”是清中叶的人,此时距离明亡已经一百多年。那个时候的人是不可能对明朝有什么感情的,也不会刻意说出什么“南直”这样的话。)

很明显,这里的大火即是指清军入侵时所带来的战火。而“竹篱木壁”的寓意也很明显,即是指朱明天下。

从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辈起,明朝皇室的命名严格遵循着“五行相生”的原则,而第二代正好即是从“木”字辈开始的,比如说太子朱标(后早逝)、后来做了皇帝的四子燕王朱棣等人,而他们的下一辈则是火旁,不管是建文帝朱允炆,还是明仁宗朱高炽都是如此(木生火)。

接下来即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也即是父子之间的传承。等传到明宪宗朱由校和明思宗朱由检时,大明皇室的“五行相生”已经经过了三个循环,又恰好传回了“木”字旁!

在明末清初,整个明朝宗室也大都是木字辈,比如说永宁王朱由植,末代衡王朱由棷等。

而在南明小朝廷的几个皇帝中,开始的弘光帝朱由崧和最后的永历帝朱由榔也都是木字辈!其中永历帝在位足足有十五年,而整个南明也不过就只有短短的十八年而已!

也正是因为此时的明宗室大多是“木”字辈,所以作者用“林”作为全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的黛玉的姓氏是最合格不过的了。

(林黛玉的姓氏”林“,即影射明末之时,明朝宗室大多是木字辈)

因为木多了,自然就成林了。而《红楼梦》整本书的主线之一即是讲黛玉怎样受人陷害而最终香消玉殒的,而这其实也即影射着清廷对大明江山的残害!

“天倾西北”和“地陷东南”之后,自然就是满清对整个中国的征服。经过数十年的大肆屠杀和思想控制,清廷终于得以稳固在全中国的统治!

而这一切也正应了真真国女儿的那首诗的前两句“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讲明清易代的。

昨夜朱楼梦”讲的是以前这里还是明朝(明朝皇帝姓朱),而“今宵水国吟”则是讲此时的中国已成一片水国了(“清”的祸水占领了整个中国)。

很可惜的是,作者已经说得如此明显了,就差直接告诉读者了。可是还是有许多的“专家”不肯承认,实在是令人贻笑大方。

在第一回中还有这样的一首偈诗: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里的“无材可去补苍天”即是指作者们在感叹自己“无材补天”,他们在心里感觉很是自责。

他们不能为大明王朝和中华撑住那片快要倒塌的天,致使清廷的祸水流遍了全国,全国人民一直生活在这祸水之中而无法自拔!

其实这从他们的笔名之一的“畸笏叟”也能看得出来。

“笏”是官员上朝时所持的玉板,一直到明朝,官员上朝的时候还会持着这个“笏”,但到了清朝,这样的物件却被废除了。

由此可知,《红楼梦》根本就不可能是清朝中叶的作品,作者只可能是由明入清,“笏”代指官职。

(笏是古代官员上朝时所用,一直到明朝还有,但在清朝时废除了)

而“畸”则是不正、不好的意思,“叟”则表示作者们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一群老头,他们极有可能做过清朝的官员,一直为这件事耿耿于怀,于是用“畸笏叟”这样的笔名来调侃自己。

由此可见,关于《红楼梦》的主旨,早就在第一回中作者即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了。

虽然只是隐喻,但只要有相关的知识再加上认真思考,许多看似藏得很深的东西还是不难知道的。

只可惜我们一般读者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从而无法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也让主流红学有机可乘,蛊惑了相当多的读者,从而带偏了整个《红楼梦》研究的方向。

其实只要有足够多的知识,《红楼梦》这本书还是很容易解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