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乾县】十月一日送寒衣

十月一日送寒衣
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起源有多种版本,乾州蕞娃后边选择部分予以解释说明,恕不一一列举)。寒衣节流行于北方,南方鲜有耳闻。因为在北方,这一天标志着严冬即将到来,所以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很多北方人还会在冬至节为人烧衣服。所以,清明、十月一、冬至和除夕是乾县人祭祀祖先的四个重要节点。
在这四个时间节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家为亡去的亲人上坟,不然会被人耻笑。家在城市的人无法回到家乡在亡人坟茔前为焚化纸钱的,就会在十字路口焚烧(近年来为了城市文明,已经严禁焚化纸钱了,倡导用鲜花等形式文明祭祀、绿色祭祀)。在十字路口焚化纸钱时,要先写一个路单,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把所要焚化的纸钱等放在纸袋中,意在表明这是某人烧给自己亡去亲人的纸钱,人们称之为“包袱”。如果不知道这个的,最简单的也要在地上画一个圈,再把包袱放在地上,并且说清楚这是我给谁烧的,以防止别的游魂野鬼抢了去。
据记载,明代北京有专门售卖寒衣的纸店。寒衣上印有文字、印章,写明亡者的籍贯姓氏字号,仿佛邮寄信件一般。这一天晚上,家家准备齐全,出门祭奠,叫着亡者的名字将纸衣烧掉。家有新丧的,要用白纸来做。贫家无力购买,则自行制作。

小时候不像现在,所有的祭祀用品在丧葬用品店里都可以买到,无需自己动手。那时候祭祀用的寒衣、冥币自己要用制作。有些人不会糊制寒衣,就烧包袱,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我就用印板印制过冥币。制作冥币的模板是木制的,涂上染衣服用的枣红色染料,就可以在整张的白纸上印制,印制完了以后在一张一张的裁开来。
不过也有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这是秦人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秦人过年的节日食品是'黍臛’([shǔ huò],一种杂以黍米的肉羹),《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中国农历每月初一),黍臛,俗谓之秦岁首。’阴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秦朝虽然早亡,但秦岁首之习,不仅在汉初沿用,而且在汉行《太初历》之后,仍有影响。宋人蒲积中编《古今岁时杂咏》卷38载诗人沈遘(gòu,相遇)的《初冬近饮酒作》,其中咏道:'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从中可以看到秦文化至宋代,仍有遗存。”这个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还有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据说这个精明的商人生逢东汉,乃是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见蔡伦造纸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造纸。蔡莫是个急性子,工夫还没学到家,就张罗着开了家造纸店,结果造出来的纸质量低劣,乏人问津,夫妻俩只好对着一屋子的废纸发愁。眼见就得关门大吉了,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个鬼主意。
一天深夜,惊天动地的鬼哭声冲出了蔡家大院。邻居们吓得不轻,次日一早,赶紧跑过来探问究竟,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只见当屋一口棺材,蔡莫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烧着烧着,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的声音在里面叫道:“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回过神儿来,上前打开了棺盖。只见一个女人跳出棺来,可不是慧娘是谁?
那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 “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众人,她死后到了阴间,阎王发配她推磨。她拿丈夫送的纸钱买通了众小鬼,小鬼们都争着替她推磨--有钱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钱贿赂阎王,阎王就放她回来了。
蔡莫装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说:“我没给你送钱啊!”慧娘指着燃烧的纸堆说:“那就是钱!在阴间,全靠这玩意儿换吃换喝。”蔡莫一听,马上又抱了两捆纸来烧,说是让阴间的爹娘少受点苦。
夫妻俩合演的这一出双簧,可让邻居们上了大当!众人见纸钱竟有让人死而复生的妙用,纷纷掏钱买纸去烧。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天,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光了。由于慧娘还阳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后世的人们便都在这天上坟烧纸,祭奠死者。
乾县人传说,农历十月一日为城隍出巡日,四乡群众汇集城隍庙,为逝去的亲人焚化纸钱,并在坟头烧化纸衣纸钱等,称为向亡人“送寒衣”。
旧时,农历十月一日乾州城隍出巡,由城隍庙道士与会首主办,早上出城仪仗排列顺序是,两面大道锣,八面大旗,两面回避牌,两面富德候牌,金瓜、钺斧、朝天镫全驾执事,后为城隍八抬轿子,轿前后有牛头马面(假面具),和一群孤魂饿鬼(穿有鬼魂马夹,全是十二三岁孩子所扮)。当日出城巡行四乡,傍晚即回。
每年的寒衣节,我都会写文章纪念我的母亲,这篇整理乾县地域风俗民情的文章就算是我对母亲的怀念了。

最后,要申明的一点,农历十月初一是传统“寒衣节”,焚烧纸钱的方式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市民在遵循传统、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同时,应当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对此,可以考虑在社区组织集体祭祀活动,以中国民间表演、上香行礼等方式来慢慢引导传统改变,“移风易俗宜疏不宜堵,不能靠强硬取缔实现” 。

(0)

相关推荐

  • 寒衣节的三大传说,你可知道?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祭祀节日--寒衣节. 十月一,烧寒衣.在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品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品--冥衣.在祭祀的时候,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就叫做"送寒 ...

  • 民间三大鬼节之一——“寒衣节”,你了解多少?

    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是我们中国民间的祭祖节,是我国传统的三大"鬼节"之一,之所以说是鬼节,是因为这三个节日所关联的,都是故去的亲人. 因为在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的供品 ...

  • 【行走在乾县】正月初九送灯笼

    正月初九送灯笼 正月初九以后,凡是新出嫁未有小孩的媳妇,娘家都要为女儿送灯笼(大红灯笼,一般是纱(绒布)的那种宫灯),也有类似于玻璃的那种.夫家高高悬挂于门楣之上,看起来非常的喜庆. 个别村镇还有给新 ...

  • 【行走在乾县】袁富民:乾陵,不能忘记杨正兴

    乾陵,不能忘记杨正兴 袁富民 今年夏季的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乾陵博物馆杨云洪打来的,他说他是杨正兴的儿子,要给父亲出一本纪念文集,约我写一篇纪念文章,我欣然答应. 杨正兴先生原是乾陵博物馆馆 ...

  • 【醉翁专栏】 屈建修:巫山一段云·“行走在乾县”四年祝贺

    [前言]张发奇老师的<跨年献词>发布以后,有感于乾州蕞娃的<前言>,屈建修老师发来了<巫山一段云·"行走在乾县"四年祝贺>,感谢屈建修老师的贺词 ...

  • 【行走在乾县】许劲文:秦方言汉字之注音及其他(十一)

    [前言]近日杨汉高中杨欣老师的<乾县方言荟萃>一书印刷出版了,这是近年来乾县出版的第二部方言研究专著.这激发了远在西安的许劲文老师的兴趣,他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整理<秦方言汉字之 ...

  • 【行走在乾县】乾州蕞娃: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藏品推介(十)​清末爱国三杰在乾州

    [内容提要]清末爱国三杰在乾州留下足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相关佐证,因此乾州人文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的左宗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乾县驻足的历史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从 ...

  • 【行走在乾县】许劲文二零一九年诗词选(二)

    (6)七律·金婚抒怀(新韵) 许劲文 己亥新年初五日, 童颜鹤发庆金婚. 荆钗敝履常相守, 淡饭粗茶永不分. 堂上椿萱同奉膳, 膝边子女共操心. 古稀恩爱福如水, 欢乐和合寿若春. 己亥正月初五于曲直 ...

  • 【行走在乾县】许劲文二零一九年诗词选(一)

    [推荐语]要我来推荐评价许劲文老师的诗词作品,我多少有点惶恐不安,因为我对诗词创作几乎一窍不通,所以只能以个人学习许老师作品之后的感言来代替."诗为心声,词为情物",从许老师的作品 ...

  • 【行走在乾县】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六)窑匠

    失传的手艺消失的行当(六)窑匠 窑匠,年轻人不知道是干啥的,许多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很早以前,人类都是穴居在山洞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和北京人遗址),后来演变成半地穴式(陕西半坡古人类遗址), ...

  • 【行走在乾县】冬至节

    冬至节 "冬至到,吃水饺",对于大多数北方人而言,冬至就是预示着寒冷的日子即将来临,冬至要吃饺子,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而南方关于冬至的记忆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