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英雄】前进||05.龙潭后三杰之特工英雄申健

谍战英雄之五

龙潭后三杰之特工英雄申健

张前进

在我党有这么一位革命同志,党中央嘉奖称赞他:“身入虎穴,不顾个人安危;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机智勇敢,沉着大胆,含辛茹苦,英勇斗争,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使党的负责同志和党的机关免遭敌人的逮捕和破坏,转危为安;是全党的模范,为全体干部学习的楷模。”组织上评价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外交战士。”蒋介石曾两次单独接见他,并勉励他:“你在胡长官那里,很有前途。”这个人就是被周恩来称为龙潭后三杰之一的申健。从我党对他的称赞表扬可以看出,申健的功绩非常突出;从蒋介石对他的表扬勉励来看,申健潜伏敌营非常成功,潜伏期间,他表现的比国民党反动派特务还特务,手段高明、以假乱真,骗过了所有敌人,包括国民党的最高层。

申健,原名申振民。1915年5月2日出生在河北省大城县王文村一个农民家庭。当木匠的父亲给他取名振民。天资聪慧的申健小学毕业后(1937年),考入了取北平师范大学,在学校成绩表现颇为优异。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了躲避战火,北京师范大学迁到了西安。1938年5月,经西北联大共产党地下组织杨剑秋介绍,申健以化名陈松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杨剑秋向申健传达党组织决定,指示申健去胡宗南的战时干部第四训练团(在今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受训,并打入敌人内部。受训毕业后任三青团西安市分团部干事长、书记,兼任宝鸡工合事务所主任。1945年任胡宗南总司令部党政处上校参议。抗战后,熊向晖的三姐熊友榛(原名熊汇苓)与申健结婚。1947年经周恩来副主席同意,赴美西保大学留学,1949年6月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社会部、中央军委联络部科长、驻印度使馆参赞、外交部美澳司司长、中国外交学会副会长、驻古巴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1987年任西北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

当年在西安,申健与熊向晖、陈忠经都是来自平津地区的大学生,给国民党当局以左派的印象。在与胡宗南接触时,有点左倾的青年学生,反而更受到重视。因为在胡宗南看来,有点左倾的人往往是有见识、有能力的青年。在进入情报工作岗位之前,申健并没有受到过特殊技术训练。组织上虽然提出过深入埋伏的原则,但没有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为了深入虎穴长期埋伏,他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而复杂的过程。为此,他苦恼、痛苦,甚至还哭过。深受胡宗南赏识的申健,想尽一切办法迎合敌人的兴趣和满足敌人的需要,这是唯一可以获得信任和深入的办法。在敌人有兴趣于组织训练青年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创办了三民主义青年团在西安的分支机构,同时他还以三青团书记的身份加入以戴笠为首的军统和以陈立夫、陈果夫为首的中统。被多家特务机构看上,可见申健能力非同一般。

申健在隐蔽战线上工作,常常地与敌人斗智斗勇,屡次化解难关。他与战友们约定,如果一方被捕,另一方执刑,必须豪不留情。因为隐瞒得太深,他一直被认为是反派分子,坏事做绝。谍战剧《风筝》有这样的桥段:军统六哥——郑耀先在向组织报告他受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委派打入国民党内部的事情时,公安局长陈国华暴跳如雷说到:这不可能,你怎么可能是共产员?杀人如麻的军统六哥郑耀先怎么可能是共产党。谍战人员隐藏太深的好处是不易被敌人识破,缺点是也可能误导了自己人,谍战人员绝大多数是单线联系的,一旦联络员牺牲,极易与组织失去联系,成了断了线的风筝。军统六哥——郑耀先对组织的一番话,道出了谍战人员的心声:党没让暴露的时候,就好好隐蔽自己,党没让牺牲的时候,哪怕被同志误解,被自己人追杀,也咬碎了牙往肚子咽。潜伏期间,要做到隐蔽精干、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进行地下工作,时刻伴随风险。申健凭着大智大勇,多次化险为夷。三青团在西安全市都有分支组织,任何地方的情况都能了如指掌。一天,一名手下向申健报告说:“桃胡巷15号非常可疑,警察包围了该住宅,准备动手抓人。”申健瞬间明白,那是我党的地下联络点,地下党员王石坚住在此处。情况万分危急,他立即与陈忠经等人商量,决定马上通知王石坚。并毫不犹豫地对陈忠经说:“你们都有家室,我独身一人,无牵无挂,牺牲了也无所谓,我去!”黄昏时分,申健骑着自行车来径直冲进警察重重包围的住宅。便衣密探看到三青团的书记来了,感到莫名其妙。申健决定以攻为守,争取主动。怒气冲冲地责问:“王石坚是我们好不容易物色到的工作对象,为什么你们不打招呼就动手抓人,破坏我们的工作关系?”特务无法,赔礼道歉说:”实在对不起,只因发现王石坚家里常有人进进出出,再加上他本人也经常昼伏夜出,形迹十分可疑,本想抓住审审再说。误会,误会……”原本王石坚是秘密的,结果被特务盯上了。申健和陈忠经他们商量后,变被动为主动,索性把他公开化,决定让其成为专门训练共产党嫌疑人劳动营的中校教官。这样王石坚摇身一变成了“反共”人士,可以用公开身份掩护秘密工作。这一情况报到延安,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嘉奖。嘉奖令内容,也就是本文开头的那段话。

由于陕西三青团的特务和情报组织都控制在申健手中,他获得了许多机密情报。他与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人王石坚保持直接联系,每三天甚至每天向其汇报,及时电告延安。1943年六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闪击”延安,妄图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胡宗南将向西调兵遣将,弹粮运输十分频繁。熊向晖从胡宗南身边、申健从地方获得这一情报,立即电告延安,使我党我军免受了重大损失。我党利用电台广播及时将敌人的阴谋予以揭露,广为宣传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险恶用心。当时,全国人民都热切盼望国共两党团结一致抗日,国际上的苏联、美国、英国也反对中国打内战,在强烈的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胡宗南只能停止行动。敌人突袭陕甘宁边区的阴谋就这样破产了。

申健不仅为我党提供了大量情报,而且深得国民党的赏识,甚至还得到过蒋介石的单独接见。1942年至1943年间,国民党在重庆办了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团长是蒋介石,任务主要是调集国民党的党、政、军高级干部和全国各省市三青团书记受训。毕业典礼时,申健代表全体学员向团长致辞。他身材魁梧,英姿出众,演说充满豪迈气概,给在场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典礼结束后,蒋介石破例单独接见申健两次,询问他在胡宗南那里的工作情况,并勉励他:“你在胡长官那里,很有前途。”事后,胡宗南立即召见申健,慰勉有加,深表满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申健升任胡宗南总司令部党政处上校参谋,成为胡宗南“亲信”。在这个位置上,他为党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情报。1946年,胡宗南决定派熊向晖、申健、陈忠经这三位帮他工作多年、深受器重的青年才俊去美国留学。

出国深造让申健能力进一步提升,收获爱情让申健找到志同道合的知己。申健的夫人熊汇苓,是熊向晖(熊汇荃)的姐姐,出生于安徽凤阳的熊姓望族。她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由熊向晖安排,经胡宗南同意,赴美国史密斯女子大学留学深造。学成后回到上海,熊汇苓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任专员。熊向晖有一天向胡宗南报告:“汇苓已经回国了。”胡宗南得知熊汇苓尚未结婚,主动介绍说:“汇苓小姐是难得的人才,如果小姐有意,我想申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熊向晖将此情况向组织汇报,周恩来表示完全赞同,并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和促成这一婚事。在组织的精心安排下,一对情投意合的年轻人,由于共同的理想和信仰而走到了一起。周恩来胡宗南同作月下老。

1949年7月,留学美国数年的申健和妻子熊汇苓及陈忠经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熊向晖此前已经先行回国。“他们一回到党的温暖怀抱,组织上便指示他们改名字。”申振民改名为申建,意思是献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后来,刘少奇主席在一张委任状上给“建”加了一个单人旁,从此他便正式改名“申健”。熊汇苓改名为熊友榛。组织上要求他们改名的目的,是考虑到使用原名的他们受党的派遣打入国民党内部,从事地下工作的任务已经胜利完成了,改用新名字,党将委任他们担负新中国的建设工作。

无论从事地下工作还是外交工作,申健夫妇都是豪情满怀。1950年4月1日,中国与印度正式建交,申健被任命为第一任驻印度大使馆临时代办,一干就是5年,直到1955年结束任期返回北京。这段时期,正是中印友好关系达到顶峰的时期,每年我国国庆,印度总理尼赫鲁都要到中国使馆参加招待会。

新中国初创时期的外交工作,也与地下工作一样,充满了艰险。1955年万隆会议前,国民党特务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在大会闭幕时,中方得到美蒋特务要刺杀中方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的秘密情报,为了保卫周恩来的安全,身材高大的申健和其他同志一起,手挽着手,围在周恩来的周围,最后将周总理安全地护送到大门外的汽车上。

最惊险的一次,是在申健赴古巴担任大使途中。古巴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美洲国家,1960年10月,申健于被周恩来亲自挑选担任第一任驻古巴大使。当年12月,申健一行乘坐荷兰航空公司的包机,飞往哈瓦那。碰巧那天古巴天气特别恶劣,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却无法降落。机组人员告知:云层太低无法降落,只能飞往美国的迈阿密。申健一听,坚决不同意,因为美国当时是中国的敌对国家,新中国的第一任驻古巴大使出现在美国绝对是爆炸性的国际新闻。他一再恳请机组人员千万不能飞往迈阿密,同时他与工作人员一起开始销毁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为万一遭遇不测做准备。机组人员决定冒险强行着陆,完全凭借着机场雷达的指挥,飞机成功地盲降在哈瓦那机场。新中国驻古巴的第一任大使就这样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在古巴担任大使时期,恰好遇到美国雇佣军登陆猪湾、古巴导弹危机等重大事件,申健沉着应对、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将中古关系推向了高峰。此后,申健还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秘书长、副部长,中国古巴友好协会会长,驻印度大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兼外交学院教授等职。1992年3月,申健因病在北京逝世。

 ★军旅原创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张前进,一名普普通通的80后,出生在昌潍平原上的一个小县城—安丘,曾有过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兴趣爱好广泛,工作之余写点小心得,自娱自乐,聊以生活。

【重要提示

1.来稿字数需要300以上,含个人简介方可加注原创标识,不加注原创无法添加到个人专辑。

2.本公众号已经与360个人图书馆同步,不加注原创无法同步360文库。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后台大数据会自动过滤,花费时间编辑后将无法推送,请自尊。

4. 了解《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详情,请点:【军旅原创文学】同题作品征文启事

5.发稿邮箱:917141698@qq.com。邮箱来稿需要添加主编微信917141698,以便沟通相关事宜。

6.严禁把发到朋友圈、文学群的稿子私发编辑或邮箱,阅读量低于100者,将控制刊推后续来稿。

7.【军旅原创文学】创刊号已经开始筹划,欢迎广大军旅文学爱好者赐稿指导!

8.了解平台情况点击: 军旅原创文学公告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