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灸哪里?哪个穴位是一身阳气之根本所在?富贵包怎么办?
针道窥径——经络之督脉( GV)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向上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内龈交穴(见图2-69)。督脉共29个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
图2-69 督脉循行示意图1. 长强 (GV 1) 督脉络穴【定位】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见图2-70)。【主治】①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脱肛;②癫狂痫,瘈疭,脊强反折。【体会】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长强穴主要用来治疗痔疮,不过我也很少用,但是可以在小儿腹泻的时候,进行按摩或者艾灸。癫狂痫可以在长强穴针刺或者埋线,总而言之,由于它位置的特殊性,所以临床上用的还是比较少。我还曾经用它治疗尾骨端疼痛,取得了良好疗效,长强穴针刺都是斜刺,得气后局部略有胀感,一般治疗尾骨端疼痛,就直接扎在骨面上。今年7月份有个朋友让我帮忙看一个尾骨骨折的患者,尾骨骨折一般是不用治疗,慢慢养好就可以了,但是有的尾骨骨折后移位了。一般有两种移位方式,一种是骨折端折向内,影响直肠,一种是骨折端折向外直接顶向表皮,这两种都可以让患者无法正常就坐,后者好一些,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前者复位难度大,可能需要手术。但是在气功中,长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因为它是督脉的第一穴,在我们所说的运行小周天时,任脉之气必须与督脉之气相连,或者说气从任脉往督脉运行时,长强穴是第一个必须要过的关卡。2. 腰俞(GV 2)【定位】正当骶管裂孔处(见图2-70)。【主治】①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脱肛;②月经不调,经闭;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体会】向上斜刺0.5~1寸。腰俞这个穴位,我们平时是基本不用的,在这里介绍它是因为我们需要从这个地方打骶管注射,这是属于西医的范畴了,但是毕竟针灸科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在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有椎管内的炎症时,有些时候我们也会进行骶管注射,而腰俞刚好位于骶管裂孔处,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它的位置。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骶管注射是有它的适应症的:主要用于腰5骶1的椎管内炎症。对于腰45的效果不太理想,对于椎管外炎症,效果不太好。
3. 腰阳关(GV 3)【定位】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见图2-70)。【主治】①腰骶疼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遗精,阳痿。【体会】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腰阳关是重要的体表标志之一,它刚好和髂嵴相平,也就是我们平时系皮带的位置。所以往往通过腰阳关来定位腰背部各个穴位。很多人可能会误认为腰最细的位置就是肾俞和命门所在,实际上不是的,最细的位置是腰阳关和它旁边的大肠俞,所以腰疼我们扎的阿是穴最多的位于大肠俞和腰阳关附近,而不是肾俞,因为无论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是腰肌劳损,最常见的都是位于腰3、腰4、腰5、骶1等位置,因为这几个位置相对来说受力最大。我们治疗腰肌劳损痛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经常针灸或按摩的穴位,实际上是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而不是肾俞。4. 命门(GV 4)【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70)。【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不孕;③遗精,阳痿,精冷不育,小便频数;④小腹冷痛,腹泻。【体会】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毫无疑问,命门穴是全身阳气的根本所系,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听过一次讲座,是由李燕老师主讲,他说命门火不灭,这人就能活下来,命门火衰败,这生命就不能持久。但是实际上我们在扎针的时候很少扎命门,命门多用于保健,艾灸命门,是补肾阳的最佳方法,对一切寒症都可以用艾灸命门来治疗。在阴阳交汇的季节,比如春分、秋分、冬至和夏至,是进行艾灸命门的最佳时节。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一到这四个时节,尤其是冬至,走在男生宿舍的楼道里,就可以闻到各个宿舍门里透出艾草的味道,推开门都是烟雾缭绕,那都是在艾灸命门。督脉总督一身阳经,而命门是一身阳气之根本所在。5. 筋缩(GV 8)【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70)。【主治】①癫狂痫;②抽搐,脊强,背痛,四肢不收,筋挛拘急;③胃痛,黄疸。【体会】向上斜刺0.5~1寸。督脉行于脊中,上贯入脑,为诸阳之海,筋缩顾名思义可以缓解筋脉挛缩,故又可治疗癫痫。同时筋缩在第九胸椎棘突下,和肝俞平齐,所以还治疗与肝相关的很多疾病,比如抽搐、脊背强直、黄疸等。6. 身柱(GV 12)【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两侧肩胛冈高点相平(见图2-70)。【主治】①身热头痛,咳嗽,气喘;②惊厥,癫狂痫;③腰脊强痛;④疔疮发背。【体会】向上斜刺0.5~1寸。身柱穴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和肺俞平齐,所以它的主治范围和肺俞类似,可以治疗外感以及咳嗽气喘。身柱穴顾名思义是人身之柱,像脊背强直疼痛、抽搐、癫痫都可以治疗。7. 陶道(GV 13)【定位】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2-70)。【主治】①热病,疟疾;②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③癫狂,脊强。【体会】向上斜刺0.5~1寸。陶道是人身上重要的骨性标志,一定要注意和大椎区别开,很多人不能分清它和大椎穴,因为很多人第一胸椎和第七颈椎棘突都很明显的隆起。一般可以这样来区别,让患者转头,手摸上去,棘突跟着头一起转动的就是大椎,不一起动的就是陶道。陶道的主治范围和身柱差不多。有些人坐姿不正,看电脑时头向前探,久而久之,大椎和陶道的位置会出现一个明显得隆起,这个隆起不仅让人总觉得这个地方有不适感,而且会影响上位颈椎的受力方向,导致颈椎5~6,颈椎6~7椎间盘突出。解决的根本方法就是改变坐姿和站姿,知易行难,我治疗过很多个这样的患者,有的是颈椎病来找我,有的就是因为这个“鼓包”来找我。去年有个慕名而来的东北姑娘,为了颈椎病从遥远的满洲里来北京找我用小针刀治疗,效果很好,但是这个“鼓包”还是很明显,后来我让她回家,再接着练习,几个动作,此后也没有再来复诊,其实这个“鼓包”在军人人群中很少出现,良好的姿态可以避免这些日积月累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