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沟通真的有逻辑吗
本文为卢灿伟的第101篇原创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是个逻辑比较清晰的人,但是测完MBTI后发现,我确实在很多时候会产生逻辑混乱,条理不清,并且有点不太懂得说人话。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张姓大佬吐槽过后,新一波的互联网黑话又再次被爆光了。像最近常用的一个词就是闭环和链路,怪不得最近也有朋友跟我说公众号要把这些词隐掉,用更加简单的词来说。那么我们真的好好说一句话吗?
大家有谁能清楚事实、观念、逻辑和语言的关系,好像都懂,但是解释起来又好费劲,懂得都懂。这有点像这个懂得自动都懂,不懂的说了你也不懂。
直到我看到了一本书《简单的逻辑学》,书里让我们理解所谓的事实是存在其客观性的。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形式:事物和事件。
事物可以指一切存在的实体,例如猫、狗、蔬菜、纸币,像机场也能看作事物的代表。事情由事物组成,或者由事物的表现形式组成。例如你要去坐飞机去某个地方,那么这个就是一个时间,但是如果机场没这个事物不存在,那么这个事件也就没了。
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事物的存在,我们只能实地考察。比如我们现在拿着手机,那么我们就能确认这个手机这个事物的存在。当然我们能从某些手机品牌的发布会上去确认新手机这个事物的存在。但是事件却不能,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文献、照片、回忆录等去确认历史事件的存在。
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毕竟我面前有台手机是存在于公共领域,对他人而言他面前也能看到这台手机。但是如果我说我不舒服,那么这个就是我的主观事实,因为他人无法感知到到,只能间接地听说我不舒服来建立我不舒服的概念。因此主观的事实依赖我的可靠性,很多迟到的人都喜欢说出门前肚子不舒服……
那么这里来说下什么是观念,观念能感知的来源是我们人脑意识的客观事物。这段又没有在说人话,比如我们有一个观念是“猫”,如果我们看到过“猫”这种事物,那么我们就能知道“猫”是存在的,并且他是客观事实。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跟你说“鬼魂”,那么这玩意没有对应存在的现实事物,那么他只能是主观事实,因为只存在我们的脑子里面。我们的认知主要有3部分组成
客观存在的事物
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
我们为其创造语言,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我们因为有“猫”这个观念,才有了“猫”这个词,所有的一切来源于“猫”的客观存在,如果没有这个客观存在,那么也没有猫这个观念和语言了。
观念又分为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是明确具体的,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猫。复杂观念则是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比如我们常说的三观,他的来源很丰富:人物、事件、家庭、消费、道德等等。而错误观念的产生完全脱离其本源,比如我们把老虎说成了猫,他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但是可以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态。
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思维的混乱不会带来有效的沟通,毕竟连他自己都想不清楚,又从何谈起有效沟通呢?或者我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但是一说就讲的不清不楚。
所以我们要在沟通中说完整的句子,不要以单词来概括,比如说“最近的股票下跌让老王觉得很郁闷”,而不是说“老王被割韭菜了”。
不要把主观看法当成客观事实,这个也是我常犯的毛病,就是我认为的常识,可能在他人眼里是没有这个观念的,这个是所谓的常识知识我的主观看法。
不要用双重否定,比如有的人(对的,又是我)喜欢说:“也不是不可以”,应该直接说,“可以”。
根据对象使用合适的语言,这里就回到刚开头的,尽量少说行业黑话,不要一上来就是生态链、闭环,节点抓手之类的,沟通的关键是理解,如果对方是这方面的小白,那么就要根据对方情况及时调整表达方式和语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