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一辈人告诫黄鼠狼不能捕杀?难道真会遭报应?
黄鼠狼,学名黄鼬,在民间也被称为黄皮子、黄大仙、黄狼等,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
黄鼠狼的外形和水貂有点相似,体形细长、四肢短小,不过在毛色方面,黄鼠狼偏鲜艳亮丽一些,全身皮毛以黄色为主。
除了全身金黄色的皮毛十分引人瞩目之外,那双圆溜溜的眼睛也格外显眼,充满好奇的眼神,倒也显得黄鼠狼有些憨厚可爱。
生活中有关黄鼠狼偷鸡、吃鸡的言论广为流传,很多人也都认为黄鼠狼是鸡的“死对头”,在农村可谓是名声狼藉,很多被黄鼠狼偷过鸡的农户都对其恨之入骨。
然而,农村老一辈人却告诫后人:“黄鼠狼具有灵性,万万不能捕杀,否则会给自己惹来灾祸。”事实真是如此吗?
为什么老一辈人告诫黄鼠狼不能捕杀?
众所周知,昼伏夜出的黄鼠狼在我国民间流传有许多神秘故事。
例如,有些地区的人们将黄鼠狼称呼为“黄仙”,说它能“迷人心窍”,拥有让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本领,不能去招惹黄鼠狼。
此外,还有的传说认为黄鼠狼是通灵之物,而且特别记仇,如果得罪了黄鼠狼,可能会招致报应或者灾难等等。
这些邪乎古怪的传说故事被描绘得有声有色,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人们,也时常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去捕杀黄鼠狼,这样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半信半疑的后人多多少少会对黄鼠狼心存敬畏。
其实,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黄鼠狼的习性,逐渐揭开了人们赋予黄鼠狼的一系列神秘面纱。
传说黄鼠狼会“迷人”,只不过是因为其肛门两旁有一对臭腺,能够散发出一股极其难闻的臭气,会对人的大脑神经产生干扰作用。
体质稍差或者抵抗能力弱的人被黄鼠狼喷出的臭气熏到,可能会出现幻听幻觉、头晕目眩、呕吐不止的现象,严重的话甚至还会昏迷不醒。不过一般情况下,过几天便会自然痊愈了。
另外,黄鼠狼是群居动物,种群之间当然也会互相交流。如果黄鼠狼遭受到攻击或者伤害,它们不仅十分记仇,而且也会告知同伴、伺机报复,这一点跟乌鸦有点相似。
因此老人们常说不要去招惹黄鼠狼,其实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黄鼠狼,真正的捕鼠高手
黄鼠狼分布范围广泛,在寒温带针叶林、草原、热带丛林、沼泽平原、河谷等地方,几乎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大多居住在树洞、岩石废墟、古墓或草垛等地。
其生存本领很强,既能爬树掏鸟窝,也能下水捕鱼蛙,而且钻洞能力还十分出色。因此,作为食肉型动物的黄鼠狼,食谱包含了“水陆空”动物,例如雏鸟、昆虫、蛇、鱼、蛙、鸡、鸭、鼠等等。
民间口口相传的谚语“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让很多人对黄鼠狼有一种固执的偏见,认为黄鼠狼是“偷鸡贼”,其实黄鼠狼是老鼠的“冤家对头”。
动物学家、农学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黄鼠狼虽然食性比较杂,但主要以鼠类为主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捕鼠高手。
在一项实验中,有关科研人员解剖了全国十一个省市共5000只黄鼠狼,只在两只黄鼠狼的胃里发现了鸡的残存物,其余基本是老鼠、雏鸟等残渣。
研究人员又做了活黄鼠狼的食性实验,发现黄鼠狼只有在食物缺乏、饥饿的情况下,才会咬鸡、吃鸡。
黄鼠狼身手敏捷、性情凶悍,有着灵敏的嗅觉和听觉,身体细长柔软,钻洞本领高强,再加上拥有一副尖嘴利齿,捕鼠能力在鼠类的天敌中名列前茅。
它既善于在地面捕鼠,也能钻开鼠洞,深入鼠穴捣毁鼠窝。以鼠类为主食的黄鼠狼,一年至少能吃掉300-400只老鼠。
黄鼠狼是老鼠的天敌,为人类除鼠害,却因为偶尔偷鸡被扣上了“偷鸡贼”的罪名,实在是冤枉得很!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二十世纪末,人们发现黄鼠狼的皮毛是上等的裘皮原料,还能用来制作高等的狼毫毛笔,较高的经济价值曾一度引发了一部分人对黄鼠狼乱捕滥杀。
这样的捕杀,虽然没有出现老一辈人口中所说的“灾难”,但是带来了另一方面的“报应”。
捕杀黄鼠狼,此“报应”非彼“报应”
早年间黄鼠狼的皮毛价格蹭蹭往上涨,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想尽各种办法诱捕野生黄鼠狼,随着时间的推移,捕杀黄鼠狼的“报应”慢慢显现了。
只不过不是民间传说中的“灾祸”,而是生态的“报复”。
过度地乱捕滥杀导致“捕鼠能手”黄鼠狼的数量急剧下降,老鼠少了一位强劲的天敌,鼠患也随之而来,农林作物遭老鼠啃食、粮食减产、生态环境遭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衍生出来。
再加上其他方面因素,例如老鼠药的使用,黄鼠狼吃了“死耗子”之后导致二次中毒,数量一减再减。
幸好人们及时醒悟,意识到黄鼠狼不仅能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生态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0年,我国林业局将黄鼠狼列入“三有动物”行列,即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
人与自然本就是一种共生关系,每一个物种都有存在的价值,对整个生态系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仔细一想,虽然老一辈人流传下来关于黄鼠狼的民间故事有些邪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黄鼠狼起到了保护作用。
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