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京都看到最美的庭院,可能都是他造的
一览扶桑
从日常开始,带你重新发现一个深度日本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今天的西芳寺庭园
梦窗疏石建治元年(1275)诞生于伊势国《三重县),于甲斐国(山梨县)度过了幼少年期。先学天台、真言,后参拜建长寺渡日僧一山一宁学禅,以后拜临济宗佛光派高峰显日门下,嘉元三年(1305)嗣其法。其后归故里开净居寺,先后住持美浓的虎溪山永保寺(岐阜县多治见市)、土佐的五台山吸江庵(高知县高知市)、相模三浦的泊船庵(神奈川县横须贺市)、上综千町庄的退耕庵(千叶县夷隅市)等。据说疏石极力回避在镰仓、京都等中央地区的活动,同时其行动也都远离多数聚合修行的僧人。
正中二年(1325),疏石接受后醍醐天皇(1318~1339年在位)的勅命住持南禅寺(京都市左京区),但翌年就辞职了。回到镰仓在自己开创的瑞泉寺修建遍界一览亭,享受远眺观音堂、富士山之喜悦。这之后又赴甲斐成为惠林寺(山梨县甲州市)开山。当他正庆二年(1333)再次返回瑞泉寺时,镰仓幕府已经灭亡。当年他受后醍醐天皇邀请移居京都,成为临川寺(京都市右京区)开山,翌年转任南禅寺住持。此时派往镰仓疏石处传达勅命的特使是足利尊氏(1305~1358),尊氏终生尊疏石为师。建武二年(1335),后醍醐天皇恩赐疏石“梦窗”这一国师称号,所谓国师号,即朝廷赠给作为国家师表高僧的称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梦窗疏石画像,无等周位作(图|维基百科)
历应二年(1339),疏石受室町幕府重臣藤原亲秀邀请成为京都西山西芳寺(京都市西京区)的中兴开山。同年,遭尊氏驱逐移居吉野的后醍醐天皇驾崩,疏石为超度天皇,建议尊氏和其弟直义建立了天龙寺(京都市右京区)。众所周知,为了建造天龙寺,幕府特地准许“天龙寺船”从事日元贸易,以此上缴的税金充当建造费用。观应二年(1351),疏石在临川寺圆寂,他不仅深受广大僧侣的拥戴,而且受到公家、武家要人的尊崇。
疏石在生前接受过三个国师称号,圆寂后又被追赠四个国师称号,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临济宗高僧。他在造庭方面非常杰出,几经辗转而不改从容,靠的是所到之处的名胜美景,享受远眺的快乐,并常常在这些地方造园。在永保寺、瑞泉寺、惠林寺、西芳寺、天龙寺,疏石所造庭园历经岁月的变迁和人为的修缮,发生过种种变化但都保存至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天龙寺
如前所述,其风格基于重视境致的禅宗思想,以其对自然的深爱和天生的审美观充分地利用了独一无二的远眺和景观,同时又在西芳寺和天龙寺以石组等来表现禅的本质。疏石在论述参禅要谛的《梦中问答集》第五十七“佛法与世法”中,将庭园爱好者分为三种人:重粉饰、外观而世俗气十足的人,脱俗而倾心于庭园的风雅之人,以求道之心于大自然思考人生理想的人。
好山水既不能说是恶事,也难说就是善事。山水无得失,得失在人心。
这里所谓“山水”指的就是庭园,即喜好庭园非善事或恶事,从庭园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心境。
如前所述,西芳寺是梦窗疏石受藤原亲秀的邀请出任中兴开山复兴的禅宗寺院,其前身为西方寺,传说创建于奈良时代,在平安时代末期由亲秀祖先的中原(藤原)师员建造了房舍。可以想见,西芳寺庭园恐为原来西方寺净土庭园经改建后的庭园,不同于正规的禅宗伽蓝庭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西芳寺园池
西芳寺庭园在疏石外甥春屋妙葩编撰的《梦窗国师年赋》(文和三年/1354)、其弟子所录疏石教诲的《梦窗国师语录》以及当时贵族和僧侣的日记、李氏朝鲜使节记录的《老松堂日本行录》(应水二十七年/1420)、《日本国栖方寺遇真记》(嘉吉三年/1443)都有记载,从中可窥见往日之盛况。
庭园分上下两层,下层以原有的园池为主,引入西芳寺川河水重新整修成黄金池。池的西岸半岛上建重层的琉璃殿,北岸建西来堂和潭北亭,中岛配湘南亭,池东部架邀月桥,除松树外还植有多种花木,呈现出极其华丽之景观。
樱花也十分漂亮,据洞院公贤的日记《园太历》记载,在疏石复兴不到十年的贞和三年(1347)二月三十日,光严上皇巡幸西芳寺举行过赏樱宴会,其中还有赛舟。他以“花下之春,欲罢不能”来形容宴会之精彩。相国寺鹿苑院荫凉轩主人与室町幕府关系密切,其公用日记《荫凉轩日录》等中也记录了第六代将军足利义教(1394~1441)和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1436~1490)多次到访西芳寺,春天赏樱,秋天观看红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西芳寺庭园
上段庭园位于下段庭园的西北面山腰,建有坐禅堂性质的指东庵。邻接指东庵并保存至今的洪隐山石组坚固有力,是处适合修行场所的庭园。下段庭园池与建筑、植物相得益彰,华丽雍贵,而与上段庭园风格迥异。在上段庭园的山顶眺望点建有缩景亭其东北方向京都市街尽收眼底。疏石的眺望偏好与曾在瑞泉寺建遍界一览亭的好尚一脉相承。缩景亭的位置尚不明确,但据飞田范夫氏(庭园史)的推测是在西芳寺后山东西方向山脊线的西端附近。
西芳寺在应仁文明之乱(1467~1477)当中的文明元年(1469)四月被全部烧毁。此后重建了部分庭园和建筑,天文三年(1534)再度因兵火烧毁。其中建筑每次都得到重建,几经变迁的现存建筑除建于江户时代初期的湘南亭外,其余为明治时代以降的建筑。庭园也是这样,当初与建筑、植物浑然天成的华丽身姿已是对往昔的追忆,如今布满地表的青苔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呈现出幽邃之趣,甚至以苔寺之别称闻名。现今庭园仍被称为名园是因为遗存下来的庭园布局和石组等还基本保留着原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西芳寺如今布满地表的青苔
天龙寺紧邻京都屈指的名胜地——岚山,位于桂川(大堰川)东岸。寺院沿袭后醍醐天皇曾经居住的龟山离宫旧地,是足利尊氏邀请梦窗疏石担任开山建立的,目的是为超度后醍醐天皇亡灵。同时它也是典型的禅宗伽蓝布局,自东向西笔直地配置主要殿舍。虽创建以来几经火灾,当时的建筑已荡然无存,但营造在伽蓝中轴线最深处(最西部)的园池——曹源池,依然保持营造当初以池深处西岸为主的原貌。曹源池背靠龟山、岚山,东西约35米,南北约55米。庭园主要景色为现存方丈对岸正面的龙门瀑布及其前面的石桥、池中立石附近的石组,在背景中山峦丰茂的绿色和广阔的水面衬托下,形成向心性庭景之焦点,其设计与技术可以说达到了日本庭园史的一个顶峰。龙门瀑布现在已经枯竭,但在江户时代后期编撰的《都林泉名胜图会》(宽政十一年/1799)中绘有水流的样子,另从龙门瀑布后山腰残留的泉水痕迹来看,这里曾在某一时期用木制或竹制的管道引导过泉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天龙寺曹源池
梦窗疏石在贞和二年(1346)撰写了“天龙寺十境”,即“普明阁”(山门)、“绝唱溪”(大堰川)、“灵庇庙”(镇守八幡宫)、“曹源池”拈花岭”(岚山的山峰)、“渡月桥”(横跨大堰川的大桥)、“三级若”(户无濑瀑布)、“万松洞”(山门前的松树街景)、“龙门亭”(远眺岚山的茶亭)、“龟顶塔”(龟山顶上的塔)。十境中不但包括伽蓝的建筑物和庭园,还将周边的景观包揽其中,从中可窥见禅宗寺院的境致思想。换言之,疏石的构想是将以寺院为主的整个区域都看作禅的理想世界,而新造的园池曹源池也是其中的一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