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赶庙会

人老了,闲暇无事之际,往事便纷至沓来,那么清晰,那么逼真,任凭时光如何淘洗,岁月怎么漫漶,都令人难以忘怀。

时光带走了一切,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留下了值得回忆和弥足珍藏的东西。70多年过去了,儿时赶庙会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所谓社火,是古人一种祀神之歌舞。社为土地之神,火是火神。办社火,过庙会,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迎神祭祀活动,也是农民对自己一年辛苦劳作的奖赏。

1946年7月,繁峙县城解放,从此结束了战火连绵,民不聊生的苦难岁月。由于刚刚解放,村级政权基本上不健全,每年办社火过庙会,都是以村为单位,村里自发组织。我们村办社火定为农历正月初十,命名为:“孝亲节”。古人讲,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民所认可。

农历正月初十,夜色渐渐笼罩了大地,村人们便提着自制的各式各样的灯笼,从四面八方涌向表演现场。场里灯火闪烁,人影绰绰,人声鼎沸。社火表演队从老爷庙出发了,先东头、再当街、最后西头,每条街设二三个表演点。跑旱船、小车车、斗海蚌、二鬼摔跤、舞龙灯等,依次粉墨登场。表演者十分认真,花样精彩,观看者也十分仔细,兴趣盎然。

晚十点许,社火表演结束,老爷庙开始唱戏,人们又涌向戏场院。四盏大气灯,照得台上台下一片灿白。表演的节目有《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王贵与李香季》(选段),还有自编自导自演的《讨吃拾金》,主演是杨德详。滑稽的表演,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动作,赢得人们掌声不断,一直演至深夜。

在 “孝亲节”日子里,除了晚上的社火表演,白天表演的多是大人踩高跷,学生耍霸王鞭。村人整整红火了三天,快乐了三天,宣扬的是“农天下,孝文化”,期盼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各地的社火表演时间不一,但多是在农历正、二月里举办,节目也大同小异,但我依然看的不亦乐乎,逢庙会必赶。

城关的社火表演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主要节目是踩高跷。表演者打扮成各种角色,有吕布、貂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张生、崔莺莺等。表演者踏着欢乐的鼓点,进行列队花样表演:有的跳板凳,有的席地翻跟头,更有甚者是表演跨方桌。方桌并排摆上两张,高约1.5米。表演者先来一段十几米的助跑,快到方桌前二三米时,一条腿用力一蹬,另一条腿迅速高抬,“嗖”一下地跨了过去,双腿稳稳当当地站定。精彩的表演,让人们惊喜连连,博得雷鸣般的掌声。

一般高跷高约2米,可有个叫原二牛的,踩的高跷有3米以上。中途休息时,别人是坐在高板凳上,原二牛却一屁股就坐在商铺门面房檐上,令人叹为观止。

我是个赶庙会痴迷者,去过西边的代县高陵、西留属、佛光庄,北边的雁头、西庄、魏家村,东边的圣水头、铁家会,南边的泽萌泉、岗里、大沙村、峨口等。

有的村庄举办社火,主要是点烟火,代县西留属就是如此。

我们村与西留属相毗邻,两村相距15里。都有过填仓节的习俗。所谓填仓节,又叫添仓节,是指农历正月二十、二十五这两天。正月二十小填仓那天,西留属起老杆、点烟火。我们几个同学结伴,一点钟左右就出发了,赶三点钟,便到达目的地。

烟火分全架24层,半架12层。四点多,就开始起老杆了,老杆高约20米,杆上层层绑好了各种烟火机关,在锣鼓铿锵、唢呐吹奏声中,十几个壮汉每人手握一根木棒,顶住老杆,在主持者的统一指挥下,喊着“一二、一二、一二”号声,老杆慢慢地升起,慢慢地扶直,一直到老杆矗立为止。神奇的是,顶天立地的老杆,不需要挖深坑,不用绳索绑定,只要十来根木棒顶着,竟纹丝不动,一直到烟火燃烧完毕。

烟火燃放十分耀眼,引人瞩目。主要有“老鼠盗葡萄”:小门一打开,一嘟噜、一嘟噜葡萄,紫色光闪,呈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接着,烟火燃放,鞭炮噼巴,爆炸声声,火星四溅,煞是好看。接着是“猴子尿尿”:门子启开,金猴显身。猴子浑身绑着鞭炮,焾子点着了,先是鞭炮爆响,后是机子火向四周发射,射程达二三十米,炸响在人群中,人们波浪似地涌来涌去,躲着射来的机子火。于是,大人的尖叫声,小孩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最顶端的是关老爷收官。大门一启开,关老爷亮相了,红脸、黑髯,身披蟒袍,手握月偃大刀,气势凌人。关老爷浑身绑着金蛋,金蛋点燃了,腾腾地接连发射,既远又高,金蛋四射,火光灿烂,照亮了夜空。

明月高挂,遍地清辉。欢乐阵阵,笼罩了整个村庄,浓浓的火药味弥漫在半空,人们欢乐的喧哗声,像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在高声歌唱。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不由地充满了激动。

我赶的庙会中最隆重的,当属农历三月十八繁峙县城奶奶庙会。

庙会举办五天,红火五天,热闹五天。唱大戏都是请省城晋剧院或忻县地区北路梆子剧团的名角名家。

我还记得是和村里的大人们一起去庙会里看戏。台下,人头攒动,是一片片凝神上望的脸。台上,生旦净末丑,正演绎着一场沧桑岁月的人间大戏,让人们感受着人生的喜怒哀乐,生死荣枯。

奶奶庙会隆重空前,会场里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我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挤出人海,来到奶奶庙院前。

奶奶庙院里,香火袅袅缭绕,庙堂音乐充满耳际。那一刻,让人觉得天地之间、人神之间有一种无言的对话在进行。我信步踏进庙堂,伫立在那里,让感触伴随着思绪流淌。

奶奶庙的大殿屋顶的曲线既高大宏伟,又简约流畅,屋脊上镶着黄、绿、蓝三色琉璃,向上微翘的飞檐,两只大鸱吻仰望天空,整体像一条腾空飞叫的巨龙。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大殿掏空三间,宽30米,进深12米,高10米,雕梁画柱,富丽堂皇;虽经数百年的风雨,仍屹然不动,神采依然。

一对信男痴女走进奶奶庙殿,祈求早生贵子,他们不仅为未来,更为现世。一双老夫妻走进奶奶庙堂,敬香跪拜,向奶奶神灵感恩,感谢儿媳为家族传宗接代……

走进庙堂,外面的喧嚣似乎都被关在了外面。心,不由地澄净安静下来。这种静,既是状态,又是能量,既能够孕育生命,也能够孕育一切,包括智慧。我明白了,僧人为什么半日念佛经,半日静坐,念也是静,静也是念。“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僧人这样做,就是把心灵擦亮,保持光明。

年底最后的庙会,是在腊八节。相传,农历腊月初八,是释迦摩尼成道之日,民间在这一天要举办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

代县佛光庄就有世俗的纪念活动,俗称“成道节”,也叫“腊八节”。每年这一天,村里在佛光寺举行隆重的冰上踢毽子竞演,届时村里踢毽子爱好者报名参加,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技能,一试身手。

每年一进入数九,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于是,有的村人便自愿出来协助寺院僧人,每天一担一担从附近的河面冰封的峨河里凿孔取水倒入冰池里,冰池长30米,宽20米,赶到腊八时,池里的冰便结厚1米多。

腊八节,首先要选出一位年纪老迈,德高望重的长者执事——会首。会首要公道正派,有威信,能服人,要懂得规矩,熟悉那一套竞演流程,从头到尾,滴水不漏。在会首的主持下,挑选7人组成评委。竞演没有什么具体规则,凡报名者由抽签确定竞演顺序。竞演者多为中年,是冰上踢毽子高手,身怀绝技。

我记得,那是1950年腊月初八,在普明同学的带领下,我们几个小伙伴,结伴前去佛光庄观赏。

当我们走进佛光寺——寺院位于当村,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场上,正面一排条桌,苫着花床单,摆着竹皮温壶、水杯,桌后坐着评委,一侧坐着计时、记分员,竞演者列队分站两侧。

上午10时,竞演正式拉开序幕。一个竞演者表演限时5分钟,花样自定。竞者表演完毕,评委当场进行打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

竞演表演完毕,最后评出十佳竞演者,身披绶带,站定一排,亮相公众。此时,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中午,寺院还为前来观看的人们吃一顿免费斋餐:素烩菜、油炸糕。前来观看的多为十里八乡的农民,他们都十分钟爱腊八节这一喜庆的活动。

1953年3月,我考上了城关完小。入学不久,便参加了学校业余文艺宣传队。每年农历正、二月,庙会期间,我们宣传队必登台演唱,献艺助兴。那时,社会上不流行唱歌曲。我们宣传队以唱晋剧为主。主演韩耀俊,嗓音宏厚响亮,字正腔圆,深受人们的青睐。一些剧目中,他演主角,我演配角。如在《白毛女》剧中,我饰穆仁智;在《小二黑结婚》剧中,我饰大黑;在《刘胡兰》剧中,我饰石头;在《刘巧儿》剧中,我饰刘媒婆。无论在剧中饰演什么角色,我都十分认真,演饰得惟妙惟肖,获得观众的好评。

1954年9月,我考上了代县中学,从此,不能再忙着赶庙会了。但那种与众同乐的庙会氛围,一直铭记于心。                                                  2018年10月20日

责编:张萍花      图文:侯常新

(0)

相关推荐

  • 他们说:涉县北岗这个闾的社火最好!你认为几闾的最好?

    人山人海才是国泰民安,让我们一起回忆2019年北岗村的元宵社火 2020-05-12 22:56·一缸老玉米粒 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也不知从何时起,北岗村就有了"社火"表演,老祖宗留下 ...

  • 【每天老照片】-1万-4473-1924年-1927年门头沟妙峰山赶庙会盛景实拍

    庙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春节期间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社会时期过年的主要习俗.时至今日全国各地春节期间逛庙会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春节活动. 北京的庙会起源于辽代,称"上巳春游" ...

  • 第57篇:赶庙会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五--初十是二十里铺的古庙会.周末一大早,婆婆就说:带孩子赶庙会去吧! 本来是不想去的,担心人多,又脏又乱. 婆婆说:你小时候喜欢赶会,小孩子肯定也喜欢,一年就这么一回,去吧! 小家伙 ...

  • 二次赶庙会

    因为第一次庙会后,有来自晋中.大同.太原以及身边朋友在相同主题拍摄中获得好评,评委老师们也将自己拍摄的作品呈现给大家学习交流,我们不同程度都会有启发,老师趁热打铁决定再次出发繁峙茨沟营村赶庙会. 繁峙 ...

  • 涉县禅房村!洪武年间置山庄 !

    涉县禅房村!洪武年间置山庄 ! 世外桃源 曲径通幽 精彩新涉县2021-4 "世外桃源"禅房村 禅房村坐落于一个三山环绕的山坳中,青阳山为靠,寨崖山居左,排牙山在右.通往外界的路, ...

  • 厂甸庙会的儿时记忆

    前几天去东琉璃厂街,觉得有座不大的门楣很是眼熟,猛然想起,小时候我随母亲去厂甸赶庙会,曾经路过这里,没错!虽然已过去了几十年,但儿时的记忆犹历历在目. 何大齐绘,选自<北京的春节> 195 ...

  • 童年的记忆——儿时腊月赶庙会

    文/待月西厢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是我们那个村子里的庙会.  我的老家,在距邢台市东边60多公里一个比较贫困的村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交通还很不发达, ...

  •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老广儿时的记忆 门前的黄皮树

  • 儿时的听房趣闻

    本文作者:高喜林 说起听房,出生在八十年代的农村人都很熟悉,再往后的年轻人就不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听房是古时候就已经有的习俗,也叫听门,起源于汉朝.听房,就是指新婚夫妻洞房花烛之夜,派人蹲在 ...

  • 浦江廿九间里,在浪漫文艺的古宅里重拾儿时记忆

    四方的天井.古老的门墩.高高的马头墙--这是廿(niàn)九间里给我最初的印象,仿佛徽州的西递与宏村般让人痴绝生梦.在烟雨弥漫中,清新的空气交织着古宅经年的味道.沿着斑驳的老墙,踏上百年的青石板,穿过 ...

  • 难忘儿时我所玩过的民间游戏

    难忘儿时我所玩过的民间游戏 在过去的东北农村,在田间.地头.场院,在老百姓家的屋前屋后.炕头上,在村边的小河旁.大树下,勤劳的东北人民发明了一系列的民间游戏,劳累了的人们在休息的空余玩着民间游戏,这些 ...

  • 儿时的长条板凳

    儿时的长条板凳 小时候,在东北乡村里经常会看到磨剪子.戗菜刀的民间手艺人,肩上扛着一个长条板凳,走乡串户在吆喝着.那"磨剪子唻,戗菜刀"的声音能传遍全村,老百姓听见了熟悉的吆喝声, ...

  • 儿时曾是问题少年,而如今他逆袭成商业巨头,他说人生就是要冒险

    "有些人做生意纯粹是为了赚钱,但是他做的生意是有信仰的." "电影里007不是有个冷酷的no博士吗?他刚好相反,因为当有人提出一个想法,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好,可以.&quo ...

  • 叫声凄惨的鸟,俗称“鬼鸟”,儿时害怕的鸟叫声,5月又开始叫了

    叫声凄惨的鸟,俗称"鬼鸟",儿时害怕的鸟叫声,5月又开始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