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孩子越大越“上不了台面”,家长怎么说很重要!

经常会听到父母抱怨孩子,小时候好好的,一到3岁以后,就越来越上不得台面。比如不爱叫人、不愿意当众表演节目、不愿意和大人沟通。很多家长把这些行为理解为:孩子缺乏礼貌,缺乏教养,胆小怕事。

今天,我们来分析这个问题,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会“上不得台面”。

其实,当孩子们出现上不得台面的情况的时候,父母首先需要恭喜孩子,恭喜他们又长大了。因为这种情况表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与此并行的,就是他的情绪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岁以后,儿童会发展出新的情绪:包括:尴尬、害羞、内疚,嫉妒和骄傲,这些情绪与儿童对自我感觉的降低或者提升有关,这些情绪被称为自我意识的情绪。

这些情绪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评价以及儿童道德水平的发展,当然也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如一个经常感觉到高程度的害羞情绪的儿童,会对自己过多消极关注,发展成回避他人的行为。

三大原则,教你应对孩子的自我意识

那么,在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初期,父母该如何评价儿童的行为及其后果呢?

心理学研究有三大原则:

原则一

多积极关注、少消极关注

孩子们一到3岁就不那么乖了,就开始脱离父母管教,调皮捣蛋了,其实这恰恰是孩子作为独立个体,走向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那么,你是会看到孩子的发展力量,还是会责怪孩子的行为不当呢?

心理学家Alessandri研究表明,如果父母过多的对儿童消极关注,儿童更可能在失败的时候表现出高水平的羞愧,却很少会在成功的时候感到骄傲。

那些更倾向于关注孩子的积极面的家长,孩子在成功后会感到更骄傲,失败时则更少羞愧。

父母是出现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狠狠责怪孩子;还是出现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用心地鼓励孩子,影响着孩子的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同时,我们在一件事情发生时更关注什么也影响孩子的自我意识情绪:

当孩子不断的说“我偏不”的时候,你是否会否欣慰的看到他们更勇敢的表达自己

当孩子们调皮的挑战权威的时候,你能否看到这当中蕴含的“批判思维”的萌芽

总结一下,当孩子发生好事时,父母可以用积极帮助孩子重温好事的方式庆祝;当孩子发生不好的事情的时候,父母不多多责怪他甚至事情可以理解的时候,轻描淡写的过去,会激发孩子更积极的自我意识情绪,从而产生更棒的自我评价。

规则二

少评价特质,多关注事实

不少家长看到孩子成功会非常高兴的评价:

“我们家宝贝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你真体贴。”

看到孩子失败的时候也容易评价:

“你就是个坏孩子。”

“你又蠢又懒,简直糟糕透了。”

我们的对于孩子特质的评价会直接成为孩子的自我评价,从而干扰儿童对自己的准确看法。得到又蠢又懒评价的孩子,会激发深深的害羞,这个很容易理解。

那为什么对孩子的积极评价,也最好不采用特质评价呢?

因为,得到积极评价比如前面例子中得到体贴评价的孩子,会在更多的时候表现出体贴行为,哪怕她一点也不想体贴。被他人绑架是很糟糕的情况,看起来这样的孩子乖巧体贴,但他内心可能并不平衡,久了,会引发极低的自我认同或者爆发出强大的反抗力量。

家长该如何做呢?

心理学家吉诺特研究表明:我们的评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对孩子说的话,另一部分是孩子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我们的话只需要描述事实,目的是为了引发孩子的自我评价。

比如:妈妈回家后看到家里被孩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特质评价是:“宝贝,你真体贴”。

如果是事实评价就是:“我累了一天回来,看到家里好整洁,好干净”。

孩子听了这话后,会非常高兴地告诉妈妈:“这是我做的!”妈妈继续说:“谢谢宝贝,你的努力我很感动”。

孩子会自动对自己说:我真是个体贴妈妈的好孩子,从而激发孩子骄傲自豪的情绪。

大家看到了吗?儿童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如果成人关注的是事实,儿童会自己得出一个自我评价,这个评价是他自己做出来的,往往会形成儿童对自我的信念,很难打破。

规则三

少在乎结果,多在乎过程

孩子进入了幼儿园以后,会去完成各种任务,任务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如果过于关注结果,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有条件”的积极自我评价。

比如当孩子在小测验中得了满分,你知道后,会不会表扬“你真棒”,或者即使不说出来,家长的表情语气也会让孩子明白,他这个结果是家长高兴还是不高兴。

同时,如果孩子没有得到满分,比如说幼儿园老师教10个生字,孩子错了5个,家长会否生气?哪怕不说出来,非言语行为也会让孩子感受到?

如果你对上面问题的答案都选“是”,那你就成功地激发了一种“有条件”积极自我评价的环境,以后成功或者失败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这种模式下成长的儿童,更可能将失败或者批评当成对他们价值的否定,并可能因此对如何做得更好感到无助。产生:自责或自我贬低、缺乏恒心等现象。

同时他们还会相信,差劲是永久性的,这种差劲的自我感觉会延续很多年。

比如我经常会听到小学孩子的自我评价:“我语文不好”、“我根本没学数学的天赋”。

反过来,如果家长淡化结果,关注过程,看到力量,孩子则会形成希望的品质,形成一种叫“发展性思维”的思维模式。他们会相信任何失败都是暂时的,他们一定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当孩子成功的时候,家长为他庆祝,同时问他:“爸爸妈妈想知道,你是如何做到的?”

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家长同样为他庆祝,庆祝他有机会来思考自己:“爸爸妈妈很想知道,你哪怕暂时没有成功但一直在坚持,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你?”

关注过程,淡化结果,会激发儿童更多的积极自我意识情绪

总结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上不了台面?

首先,因为我们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情绪,他会害羞、会尴尬、会担心失败而内疚。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做他并不愿意做的事。

其次,如果孩子就是上不了台面,我们怎么办?关注积极、庆祝好事、关注事实、强调过程....

请相信,随着儿童积极自我意识情绪越来越多,他越来越正向自我评价,有一天,他会重新站上台面的,这再次地站上台面,带给儿童的意义就远非3岁以前的懵懂无知的初生牛犊状态了。

(本文作者:朱丹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