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母以子贵"
读《古文观止》卷之三
春王正月
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宗法制度对于现世而言已经不合时宜了,比如: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但是"后遗症"还有留存。
春秋时期,鲁桓公虽然年纪小,但地位尊贵;鲁隐公年纪大,但地位卑微。他们的地位高低相差很小,国都里的人也不是很了解。隐公年长又贤明,大夫们都推举他,拥立他为国君。隐公贤明,为什么不适合即位?因为立正妻的儿子是立年龄最长的,而不看是否贤明;立偏房的儿子是立地位最尊贵的,而不立年龄最大的。桓公为什么地位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地位尊贵。母亲尊贵,为什么儿子就尊贵?儿子因为母亲而尊贵,母亲因为儿子而尊贵。
母以子贵,在当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负面的侵袭也让人闻风丧胆。有一股越演越烈的邪风压顶之感。
比如孩子的成才,就是父母的脸面;孩子的失败就是父母抬不起头的负累。好像孩子就是父母虚荣心实现的一个接力棒,一代代永不停歇。这是否就是"母以子贵宗法制度的留存呢!
正妻生的儿子,要立最长的,那万一这个嫡长子是一个傻子呢!而偏房的儿子要立地位尊贵的,如果年龄太小,不知道如何下手执政,误国而遭至祸害,这些个责任谁承担!
难道就是频繁朝代更迭作为代价?!
这些宗法制度的后期负面影响留存值得我们思考,别让"裹脚布"的臭味总是萦绕在鼻子前。
我们都需要呼吸顺畅,一吸一纳都是一种正常的平衡。而使的先祖们留存下来的古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效用,是需要我们擦亮眼去甄别的。
(感谢大同市著名书画家张永福老师为本文提供配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