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系统地思考?
一
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基地》中提到,盖娅星球是一个整体,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都是生命共同体。
这个虚构的盖娅星球运行状态,最好地说明了「系统」一词的概念。万事万物,其实都有其内在的联系,部件脱离了系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系统脱离了环境,将不能存续。从外部看,系统有行为,从内部看,系统有结构,系统是行为和结构的统一。
「系统」总是让人又爱又恨,掌握了这种思考方法,我们做事可以驾轻就熟、事半功倍;而当我们把事情搞砸的时候,才知道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系统思考”很多时候是蜻蜓点水、纸上谈兵。
二
最近读完了一本书《系统之美:决策者的思考系统》,作者是德内拉·梅多斯 ,她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系统思考大师之一,师从系统动力学创始人杰伊·福瑞斯特,是知名的“世界模型Ⅲ”主创人员,也是“学习型组织之父”、《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
这本书专心读起来还算轻松,在书的开篇,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如果你做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或者管理者,如何完成艰难的任务?如何与不同的层级进行沟通与协作?如何解决你看不惯的一大堆问题?如何带领团队如期、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面对项目延期,加班是否能够解决问题?面对其他部门的指责,你应该如何反馈和应对?
大多数时候,我们用来指导自己决策的心智模式,在应对系统的动态行为方面具有天生的缺陷。人们通常持有一种基于事件层面、因果关系而非回路的观点,而忽略了反馈的过程,意识不到行动与反应之间的时间延迟,在交流信息时也未能理解存量和流量,并且对于在系统进化过程中可能改变反馈回路强度的非线性特征不敏感。
最近我对此就深有感触,因为对作息习惯、睡眠质量的不重视,我的身体出现了警报,这是最直接的反馈。但调节回路也一直在起作用,告诉我怎么样才能缓解这种状况,如果做对了身体会给出积极的反馈和增强。当然这个反馈和增强具有一定的延迟性,这告诉我不要过度反应。
三
「系统思考缺乏症」的典型症状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位主义,局限思考。想一想,当我们作出糟糕的决策时,是不是都是这些典型症状的体现?
作为一名系统思考的爱好者,我特别推荐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在《系统之美》的第二部分里,作者提出了系统的“3大特征”、“6大障碍”、“8大陷阱与对策”。如果没有时间读完整本书,把第二部分精读几遍,一定能有不少的收获。
系统的3大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我们人就是“适应力”及其强大的物种,我们的身体不用多说,即使把我们投入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估计用不了多久我们也会逐渐适应当地的环境和习俗。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存在和运作的能力,这是我们最强大的优势。
但我们也要注意适应力的范围,有时候适应过度就变成了“稳态或静态”,一直保持恒定的系统恰恰是不具备适应力的。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当你觉得适应力完全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而适应力的丧失,会导致对环境的感知和响应机制、反馈过程过于冗长、低效,等到危险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往往措手不及。
系统的“自组织”指的是使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比如:种子发芽、小孩学会说话、儿童的创造性等。自组织是相信系统有“自我造血”能力,这给我最大的提示是,不要追求短期生产率和稳定性而牺牲掉系统的自组织特性。例如,把人和其他有机系统当做机器和生产过程中的附属品;或者形成官僚的文化,将人等同于符号或数字。
系统的“层次性”可以理解为结构。比如我们之前设计了一款复杂的硬件产品,一开始就是部件的叠加,但因为部件连接较多就导致了来料检验和装调的困难,后来在结构工程师的努力下,将产品“组件化”,把相关的部分形成一个组件,类似于搭积木的思路。这样的层次性结构可以自我进化,且优化一个小层次,大层次不受太大影响。
系统的6大障碍
作者指出系统具有6大障碍,也是从侧面给我们提供一个警告清单,显示出哪些地方隐藏着障碍物。这需要我们把注意力从短期事件上移开,看到更长期的行为,看到系统内在的结构;更需要清晰地界定系统的边界,以及“有限理性”;还需要考虑到各种限制性因素、非线性关系以及时间延迟。否则,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像没有边界感的小孩,做什么事都是错的。
系统的6大障碍主要有:别被表象所迷惑;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恰当地划定边界;看清各种限制因素;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有限理性。
这6大障碍基本上涵盖了我们系统思考的方方面面,举一个例子:一款产品从需求到设计再到客户端,突然销量爆发或者出现了意料不到的问题,如果是一个系统思考者,那应该怎么做呢?
别被表象所迷惑:系统结构是行为的根源,系统思考需要反复审视结构和行为,将二者联系起来,理解事件、行为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销量爆发或出现问题是事件和行为,那支撑其行业结构、销售模式结构是什么样的?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数据,了解系统的历史情况以及行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无论是销量还是问题,可能不是线性发展的,那该怎么备货?备多了占用库存、备少了无法及时供货;或者如何在问题萌芽之时就能想到后续的解决方案?对于系统中很多的非线性,它们的相对优势变化与存量的变化是不成比例的。这就需要我们依据事实去动态地管理。
恰当地划定边界:在大多数系统中,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划定的边界。产品销量好到底是产品开发足够好还是市场给力?产品问题多是需求不清晰还是设计能力不够或者使用不当?对于系统思考者来说,如何划定系统的边界,取决于分析目的,也就是我们想问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不需要堆积大量无效的信息,这样反而容易掩盖问题。认识和把握系统的边界是一个很难的课题,记住最重要的目的。
看清各种限制因素:如果没有酵母,即使有再多的面粉,也做不出面包来。小孩子不管吃了多少碳水化合物,如果缺少蛋白质,身体也不会健康。没有足够的支撑体系,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产品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良好的现状,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考虑的问题。
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时间延迟比较好理解,如果系统中的一个决策点对某一些信息存在反馈延迟,我们可能为达到目标而采取了更多或更少的行动。同时,如果采取行动太快,则可能因过度反应而放大短期的波动。所以,解决问题的时机也非常关键。
有限理性:这个概念在经济学中非常流行,是诺贝尔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最早提出,我们倾向于理性地从自己短期的最大利益出发,但是却只能基于自己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思考。这在产品爆发或问题频发事件中同样适用,各个部门很难从整体、长期考虑,分割的、有限的的行动累加起来,很难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四
《系统之美:决策者的思考系统》这本书还提出了很多与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问题。
“系统的8大陷阱与对策”,告诉我们在遇到政策阻力、公地悲剧、目标侵蚀、竞争升级、富者愈富、转嫁负担、规避规则、目标错位等陷阱时该如何处理;在书的第三部分,作者还提出了“系统的12大变革方式”和“系统的15种生存法则”,给我们介绍了怎么在系统中找到和使用杠杆点,从而推动系统;还有和系统共舞的法则,相信、尊重和共享信息,并积极调整我们的心智模型等。
当发现自己不知道时,真正要做的不是虚张声势、自欺欺人,也不是回避或畏缩不前,而是学习。系统思考是最好的学习材料,也是知易行难的一件事,但至少我们能通过这个思考方法找到一个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