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应该发展独立的价格体系吗?

关
于培育钻石定价的问题,其实业内一直都在讨论。日前Ultra C的创始人Andrey Zharkov(下图右一)在CIBJO(世界珠宝联合会)的一次网络研讨会上表示,培育钻石行业有可能很快就会发展出一套独有的价格体系,以区别于天然钻石。
Zharkov这个人我们之前提过。他以前是Alrosa的总裁,做天然钻石。2017年辞职后自己在瑞士开了Ultra C,做培育钻石,不过Ultra C并没有离开天然钻石行业。所以这个人属于两边都沾着。
“坦诚地讲,我认为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我们会看到更多的培育钻石价格标准的出现。这对于有效区分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是很重要的。”
他说,现在大部分的培育钻石销售商都在基于Rapaport价格表进行操作,尤其是白钻。“对于他们来说,Rapaport的白钻价格表是一个基础,彩钻相对而言就不那么容易比较了。”

这次的研讨会叫“Natural and Lab-Grown Diamonds: Rules for Engagement”。
各位可以翻一翻牛津词典,Engagement这个词,既有“订婚”的意思,也有“互动”的意思,甚至有“交战”的含义。所以这个研讨会名称怎么翻译,完全看个人的倾向性。
如果认为两派是对立的,那就可以理解为“交战法则”。如果觉得两派已经在融合,那就理解为“互动法则”、“协约法则”之类的意思。这个问题比较主观一些,这儿就不讨论了。
先听听天然钻石这一方的意见:
De Beers也参加了这次讨论,客户和品牌总监Wesley Hunt认为(上图左一,他也是CIBJO的培育钻石委员会主席),De Beers在2018年推出Lightbox的时候,也是基于这个原则进行定价的。
“培育钻石是一种技术产品,所以我们关注的是生产成本。我们也知道这种钻石可以想做多少就做多少,所以就按技术产品的标准进行定价。”
至于天然钻石,那是根据其稀有度进行定价的。“这也是为什么D色和F色的价格标准不一样。”
当然,与会者也表示,研讨会本身的目的不是为了激起两派更多的争议,而是为了让大家能坐下来一起合作。毕竟在这个很多人都吃不饱饭的时节上还要打架就真的有点儿笨。
其他的与会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比如天然钻行列的Sally Morrison就说,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价格还是会下行的,这跟平板电视是一个道理。
问题是,培育钻石方面也这么认为吗?
国际培育钻石协会秘书长 Richard Garard 认为,虽然疫情给两种钻石的价格都造成了打击,但某些品类的培育钻石会“一直都很难生产”(原文是“will always be hard to grow”),并且价格也不会下跌。
“要制造D-F色的大颗粒(培育钻石)还是需要很高端的技术的。这需要时间。这方面的成本是不会下降的。我们看到,颗粒越大、品质越高的培育钻石价格就越稳定。我们不觉得这类钻石的价格会下降。”
“还有一点,尽管不断地有新的工厂出现,但目前市场对培育钻石的需求已经开始超过了生产。”
更有意思的是,Garard认为培育钻石不应该建立一套独立的定价或分级系统,因为“消费者期望能看到一种具有可比性的系统存在”。
对于这个观点,Zharkov最后表示自己还是部分同意的。至于“天然钻石稀有度”的问题,他还说,现在的世界,似乎是“由消费者来考虑某类产品的特性”了。
-
所以,咱们回到刚才说过的那个“engagement”,究竟代表了一种怎样的“互动”呢?继续战斗还是讲和?
战中有和,和中有战。这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