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指出有道之人需往低处走,你对此有何看法? 2024-05-05 10:40:34 《道德经》指出有道之人需往低处走,你对此有何看法? 国学新知堂 国学新知堂老子经文中并没有类似“有道之人需要往低处走”的意见。人们之所以认为这类意见可能出自老子,是因为人们误解了无为、守柔、守弱、善下这些观念。上善若水比如,老子论水。在经文第八章中老子讲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这段经文中讲水之德与上善接近,所谓上善,也就是道的品德,经文中又称玄德。老子为什么要讲水之德最与上善接近呢?不是因为它善下、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仅仅是善下、不争,并不是水的全部品德,水的品德在于利万物的同时而又不争。假如没有利万物的前提,只是善下、不争就不构成玄德。水滋养万物,对于万物有巨大的功劳,但又能做到不争、善下,才是水的最高品德。一个普通人要做到谦卑、下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如果一个人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着巨大的功劳,若再要求他做到谦卑、下人,恐怕就不一定是件很容易的事了。一个人对社会、对百姓没有任何贡献,只是做到了谦卑、下人、无争,那就不是有道之人的作为。所以,“有道之人需往低处走”的意见并不是出自老子。太极图老子在经文第三十四章中论玄德: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其主,常无欲,可名为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经文中讲,道衣养万物但却不做万物之主,功劳于万物但又不居。“常无欲”、“为小”,是说它不争。“圣人终不为大,而能成其大”,是讲“夫唯不居,是以不去”。所以,无欲、为小、不争是有功于万物,衣养万物作为大前提的。如果道或圣人,对于万物和人民没有半分功劳,只是一味地与世无争,那对于世界、对于社会便是“无用”的。哪里还有“夫唯不争,是以不去”的下文呢?道衣养万物,功劳于万物,但又无欲为万物之主,不争上游,反而甘居万物之后之下。水滋养万物,所以对于万物有巨大的贡献与功劳,但是水欲争上为万物主,却偏偏流向最低最洼处,处众人之所恶。这样的品质最与道接近,所以称水“几于道”。老子在经文五十一章中概括玄德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所以,玄德的含义并不是不争,而是功而不争。没有功劳作为前提,也就无所谓争与不争了。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书是讲修身之道的,教人无欲,不争,修道,修仙。这其实是后世道家和隐士之流的意见。老子讲的其实是帝王术,是讲如何才能治平天下的道理。老子要求统治者做到无为、不争。因为统治者是功于万民的,有衣养百姓,治平天下的盖世功劳。但是,他们同时又争居万民之上,称孤道寡,唯恐天下人将他们的功劳忘记。他们不仅争居高位,而且聚敛财货,过上奢靡淫逸的生活,却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们为了争权夺利,不时发动战争,奴役百姓,使老百姓遭受战乱之苦,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功而争,违反了天道功而不争,水利万物而善下的品德。所以老子批判人主居功争上,他讲到:“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四十二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三十九章)。”还批判这是失根,失君的表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钱文忠教授老子指示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效法天道、水德,利而不争,功而不居: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第七章)所以,老子在经文中所讲的圣人,其实是指理想的统治者。他深知天道利而不争的品德,并效法玄德治理天下。老子没有修道的言论,只有修德的学说。老子讲道只是要让统治者效法道的玄德,修利而不争的品格。在老子那里修道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观念。后世道家或道教,将“道”的概念神秘化之后,才产生了修道修仙的这种言论。道观在老子的经文中的确有无为、守柔、守弱、善下这些论说,但是我们读书人常常把利万物、利万民的大前提去掉。没有这个大前提,那些学老子的,至多能学做成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比别人更多一份谦卑、谦让,于世界、于万物是没有丝毫贡献的。这种人怎么能说成是有道之人呢?其实他们的德也不见了。假如学老子的都学成这样,那你还原意学老子么?【主要参考书目】《老子译注》 高亨《老子》 李存山 注译《老子思想初探》 李红振 赞 (0) 相关推荐 老子心中理想的君王是怎样的?修道者如何向水学习? 此文承接(人性是善还是恶?"上善若水"的关键是什么?)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处众人之所恶. 水总是处在最下处,后面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攻坚强者莫之能胜&q ... 《遥想当年老子讲道》 | 第一章:道可道,非恒道 老子为尹喜讲道(资料图) 讲道地点:函谷关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一章 讲道方式:(主动性地)口授 听道人员:关令尹喜及属下 请看<道德经>第一章经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 《道德经·德经下》文言文注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一段: 大邦者下流,[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四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四章 原文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我 ... 道德经:有道之人,外表看很平凡,内心的世界,普通人看不出来 <道德经>第六十章,我读过不少版本,白话文的翻译几乎都不合理. 尤其是"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很多人读不出其中的道. 这篇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大家解读. 1.做 ... 人往低处走 人往低处走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否?"博学多才.幽默风趣的余闲子结合窗外的天气,以白居易的诗歌作为讲述老子<道德经>的开场白. "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 ... 人往低处走,低处也有风景 人往低处走,低处也有风景 作者:徐俊霞 1000元有1000元的过法,10000元有10000元的活法.这是我的一位在工厂工作的女友阳阳过日子的心得. 那是一个给点阳光就灿烂,人如其名的小女人,在一家 ... 道德经日课008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多时候,人也要往低处走一走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是<道德经日课>第8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 当“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走”,问怎么管理? --管理的批判性思考 什么叫管理? 我比较欣赏<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的解释: "管原意为细长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达.使之闭塞为堵:使之通行为疏.管,就表示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王需重视擅长做某事的人,珍爱不擅长做某事的人 (一),经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xiá zhé),善数(shǔ)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jiàn)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 ... 《道德经》第十五章 道隐没不现,有道之人深藏不露 (一),经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miǎo)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yǎn)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 ... 读懂《道德经》第8章,领悟“水之美”,做个有道之人 <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够用语言精确形容的,就如庄子所说: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 道不特指某一 ...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有道之人必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不自夸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