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孔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01【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认为,老子讲的这些道理与西方古希腊人的认识进程大致相当。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随时提醒人们要知道自己的无知。老子、孔子都有类似的言论。应当是人类自我意识发现的一种普通经历,老子时代略早于苏格拉底,他们大致体现了东方西方人类认识进程深化的标志。
高亨先生认为,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讲对于 认识的态度。老子主张谦虚,反对骄傲。“知不知”是在自己知识方面的谦虚,所以老子赞扬它为“上”。“不知知”是在自己知识方面的骄满,所以老子贬斥它为“病”。老子常用朴素的辩证观点,去观察事物。自己认为知道,可能有主观片面的错误,而非真知。老子明白这一点,所以肯定了“知不知”。“有若无,实若虚”,是美德,而不是虚伪。

02【个人体会】

这段经文读起来很拗口,但道理却很简单。
“知不知,上”,知道自己无知,这是明智。“不知知,病”,以不知为知,是病。这里病字的意义是毛病、缺点、或不好的习惯等。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里第一个病字是动词,以……为病。第二个病字是名词,即毛病、缺点,或不良习惯等。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以病为病,厌恶自己有缺点、有不良的习惯,才能自觉地杜绝缺点或不良的习惯。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意思是,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痛恨缺点,厌恶自己沾染不良习惯。由于有杜绝不良习惯或缺点的自觉性,也就能远离不良习惯或缺点。
孔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有知识者的正确态度。这是因为,人生有限,而知识却无限,一个人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勇敢承认自己无知,是不断吸收新知识前提条件。
“谦受益,满招损”,讲得也是这个道理。知道自己无知,并勇敢地承认自己无知,这是谦虚的受学态度。自己肚子里本来没几瓶墨水,却装出一副无所不知姿态,掩饰自己的无知,这是自满骄傲,不老实的学习态度。这种态度限制了吸收新知识的主动性。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谦虚、端正的学习态度。不懂装懂,骄傲自满,就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是缺点和毛病。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有缺点或不良习惯,就能够主动地远离这缺点或坏习惯了。这是老子在这一章教导我们的道理。

03【试译】

能够知道自己无知,这是智慧。无知反而不知道学习的就是愚蠢。如果人们都以无知为可耻的坏习惯,那么天下便没有不学习这个坏毛病了。圣人之所以能够杜绝不学习的坏毛病,就是因为圣人以无知为坏习惯。圣人不愿意自己身上有坏习惯、坏毛病,所以也就杜绝了无知、不学习的坏习惯和坏毛病。
参考资料:
《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
《老子注译》 高亨 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