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孔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024-08-05 19:14:48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01【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认为,老子讲的这些道理与西方古希腊人的认识进程大致相当。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随时提醒人们要知道自己的无知。老子、孔子都有类似的言论。应当是人类自我意识发现的一种普通经历,老子时代略早于苏格拉底,他们大致体现了东方西方人类认识进程深化的标志。高亨先生认为,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讲对于 认识的态度。老子主张谦虚,反对骄傲。“知不知”是在自己知识方面的谦虚,所以老子赞扬它为“上”。“不知知”是在自己知识方面的骄满,所以老子贬斥它为“病”。老子常用朴素的辩证观点,去观察事物。自己认为知道,可能有主观片面的错误,而非真知。老子明白这一点,所以肯定了“知不知”。“有若无,实若虚”,是美德,而不是虚伪。 02【个人体会】 这段经文读起来很拗口,但道理却很简单。“知不知,上”,知道自己无知,这是明智。“不知知,病”,以不知为知,是病。这里病字的意义是毛病、缺点、或不好的习惯等。“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里第一个病字是动词,以……为病。第二个病字是名词,即毛病、缺点,或不良习惯等。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以病为病,厌恶自己有缺点、有不良的习惯,才能自觉地杜绝缺点或不良的习惯。“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意思是,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痛恨缺点,厌恶自己沾染不良习惯。由于有杜绝不良习惯或缺点的自觉性,也就能远离不良习惯或缺点。孔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有知识者的正确态度。这是因为,人生有限,而知识却无限,一个人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勇敢承认自己无知,是不断吸收新知识前提条件。“谦受益,满招损”,讲得也是这个道理。知道自己无知,并勇敢地承认自己无知,这是谦虚的受学态度。自己肚子里本来没几瓶墨水,却装出一副无所不知姿态,掩饰自己的无知,这是自满骄傲,不老实的学习态度。这种态度限制了吸收新知识的主动性。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谦虚、端正的学习态度。不懂装懂,骄傲自满,就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是缺点和毛病。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有缺点或不良习惯,就能够主动地远离这缺点或坏习惯了。这是老子在这一章教导我们的道理。 03【试译】 能够知道自己无知,这是智慧。无知反而不知道学习的就是愚蠢。如果人们都以无知为可耻的坏习惯,那么天下便没有不学习这个坏毛病了。圣人之所以能够杜绝不学习的坏毛病,就是因为圣人以无知为坏习惯。圣人不愿意自己身上有坏习惯、坏毛病,所以也就杜绝了无知、不学习的坏习惯和坏毛病。参考资料:《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老子注译》 高亨 著 赞 (0) 相关推荐 虚空先生浅解《论语》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夫子和子路的对话.由,仲由:诲就是教诲,女是你.仲由我教给你真正知道的道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知 ... 你的世界我未曾经历,所以我不敢妄言--面试真题解析(114) 解析有深度,思想有温度,问题请留言 真题回顾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的无知.请你谈谈对两位先哲这两句话共同点的认识.(2019年浙江面试真题) 一家之言 看到 ... 知之为知是知也——《论语》悟读【33】 知之为知是知也,实事求是贵如金--题记 <论语>第二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啊,我教给 ... 33.学习最忌讳的是不懂装懂 33.学习最忌讳的是不懂装懂.mp34:41 来自好巴巴开讲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现在呢被用来提醒人们,要用老 ...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道德经》闻风悦记No. 71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知不知上,有两解. 知,然后放下自己的知见,如实地审视问题,这是一解.这和"揣着明白装糊涂&qu ... 《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转载-- [知不知上] "知不知,上".这句话分而解之,第一个&quo ... 72.问道老子:什么是“不知知病也”的“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72.问道老子:什么是"不知知病也"的"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七十一章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 ... 知不知,上矣, 不知知,病矣,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怎么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道德经>在流传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搜索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 ... 梁宝川: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 每日写一篇文章的第3年240天 每一篇文章为大家考研赋能 之前承诺每周至少写一篇有关于哲学思想的文章. 大家如果想看以往文章,可以点击上方的哲学选项. 今天抄写<道德经>的时候看到一句话. ... 《道德经》第71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是以圣人不病也,是以不病。 [原文] 知不知①,尚矣:不知知②,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③,是以不病. [注释] ①知不知:有两种解释:一是知道却自以为不知道,一是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 ②不知知:不知而自以为知. ③病 ... 如何理解《道德经》“知不知,尚;不知知,病”? 此章经文是宣说"知病"和对治法,知病即思维病.上章老子说"吾道甚易知,甚易行.世人不能知,不能行."老子入浊世宣说正法,济世救人. 老子宣说的道易知易行,但世人 ... 德经之三六、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帛书校订本: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白话通译本: 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是好事.不知道,还佯装自己知道,这是有病.圣人之所以不犯这种毛病,是因为他把这种毛病 ... 老子讲天道,孔子讲人道,庄子则说盗亦有道 万物之理,古人称之为"道",中国是一个"道"的国度,从春秋起,便为此争论不休,老子讲天道,孔子讲人道,庄子则说盗亦有道-- 人在道中,而不知其存在,就如同鱼在水 ...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01【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认为,老子讲的这些道理与西方古希腊人的认识进程大致相当。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随时提醒人们要知道自己的无知。老子、孔子都有类似的言论。应当是人类自我意识发现的一种普通经历,老子时代略早于苏格拉底,他们大致体现了东方西方人类认识进程深化的标志。高亨先生认为,这一章是老子的人生论,讲对于 认识的态度。老子主张谦虚,反对骄傲。“知不知”是在自己知识方面的谦虚,所以老子赞扬它为“上”。“不知知”是在自己知识方面的骄满,所以老子贬斥它为“病”。老子常用朴素的辩证观点,去观察事物。自己认为知道,可能有主观片面的错误,而非真知。老子明白这一点,所以肯定了“知不知”。“有若无,实若虚”,是美德,而不是虚伪。 02【个人体会】 这段经文读起来很拗口,但道理却很简单。“知不知,上”,知道自己无知,这是明智。“不知知,病”,以不知为知,是病。这里病字的意义是毛病、缺点、或不好的习惯等。“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这里第一个病字是动词,以……为病。第二个病字是名词,即毛病、缺点,或不良习惯等。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以病为病,厌恶自己有缺点、有不良的习惯,才能自觉地杜绝缺点或不良的习惯。“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意思是,圣人没有缺点,是因为他痛恨缺点,厌恶自己沾染不良习惯。由于有杜绝不良习惯或缺点的自觉性,也就能远离不良习惯或缺点。孔子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有知识者的正确态度。这是因为,人生有限,而知识却无限,一个人不可能做到无所不知。勇敢承认自己无知,是不断吸收新知识前提条件。“谦受益,满招损”,讲得也是这个道理。知道自己无知,并勇敢地承认自己无知,这是谦虚的受学态度。自己肚子里本来没几瓶墨水,却装出一副无所不知姿态,掩饰自己的无知,这是自满骄傲,不老实的学习态度。这种态度限制了吸收新知识的主动性。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谦虚、端正的学习态度。不懂装懂,骄傲自满,就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是缺点和毛病。每个人都不喜欢自己有缺点或不良习惯,就能够主动地远离这缺点或坏习惯了。这是老子在这一章教导我们的道理。 03【试译】 能够知道自己无知,这是智慧。无知反而不知道学习的就是愚蠢。如果人们都以无知为可耻的坏习惯,那么天下便没有不学习这个坏毛病了。圣人之所以能够杜绝不学习的坏毛病,就是因为圣人以无知为坏习惯。圣人不愿意自己身上有坏习惯、坏毛病,所以也就杜绝了无知、不学习的坏习惯和坏毛病。参考资料:《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老子注译》 高亨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