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列国志】锡拉库萨(四):提莫莱昂战争1
锡拉库萨(四):提莫莱昂战争1
5.狄奥尼修一世
狄奥尼修一世,又称老狄奥尼修。古叙拉古僭主(前405—前367)。贵族党首领赫摩克拉特(Hermokrates)之子。公元前406年任将军,参加与迦太基人的战争。次年在雇佣兵支持下成为僭主,统治叙拉古三十八年。在任期间,建立千人卫队,强征重税,解放部分奴隶,征召雇佣军,扩充军队。建造舰船,扩建叙拉古城垣,向伊利里亚殖民,极力在西西里和南意大利一带(大希腊)建立霸权,附近许多城邦均表示臣服。前397年起多次与占据西西里西部的迦太基人进行战争,取得很大成功;前386年占领南意大利的勒吉乌姆(Rhegium),使叙拉古成为西部希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奖掖学术,喜好诗文,其本人就是诗人和戏剧家。前387年,曾邀请柏拉图第一次来叙拉古讲学。前383—前375年与迦太基进行第三次战争,失败,丧失西部大片领土。在准备与迦太基再次作战时去世。
6.狄奥尼修二世
狄奥尼修二世,又称小狄奥尼修。古叙拉古僭主(约前367—前357,前346—约前344)。狄奥尼修一世之子。公元前367年父死后即位。次年与迦太基缔和。后沉湎于宫廷生活,喜好诗文,并奖掖学术,常邀请学者来宫中。经舅父迪昂举荐,前366年和前361年两次邀柏拉图来宫廷讲学,均无结果,迪昂也因政见不合被放逐。前357年率舰队在意大利南部时,迪昂率雇佣兵在迦太基支持下攻占叙拉古,他留驻其母亲出生地南意大利罗克里(Locri)。迪昂被刺(前354年)后,于前346年复位,不得民心。前345年叙拉古的大陆部分被伦蒂尼(Leontini)的统治者希塞塔斯(Hicetas)占领,他据守奥尔提吉亚岛(Ortygia)要塞。次年叙拉古母邦科林斯将领提莫莱昂(Timoleon)率军渡海来到叙拉古,他投降,被囚。前343年移居科林斯,死于困境中。
7.提莫莱昂战争
提莫莱昂战争,叙拉古、科林斯、迦太基间的战争。
趁叙拉古内乱,迦太基准备新的入侵。叙拉古公民在新的危机面前,只得向母邦科林斯求援。前344年,科林斯派号称“僭主灾星”的将军提莫莱昂统兵赴西西里,赶走狄奥尼西斯二世,在西西里各地恢复民主政治。前341年—前339年,提莫莱昂联合西西里希腊人力量,与迦太基军队作战,恢复在希米尔科战争中丢失的诸城,在公元前339年的克里西斯河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迦太基签订了为期30年的和约。
克里西斯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39年,是提莫莱昂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叙拉古领袖提莫莱昂以5000兵力击败号称多达7万的迦太基军队(战兵在2万以上),结束了迦太基对于叙拉古局势的干涉。
(1)乘人之危
在这次战役爆发前5年,一贯接受君主制的叙拉古内部发生动乱。由于不满暴君狄奥尼修二世的统治,叙拉古市民转而群起反抗。他们甚至向自己城市的母邦科林斯求援,希望获得来自希腊本土的各类技术性支持。科林斯人便派出将领蒂莫莱翁(提莫莱昂)和一小支雇佣军赶往西西里岛。他们在当地很快就卷入了由不同派系参加的大混战。
由于一直希望独霸西西里,远在北非的迦太基元老院便下令向岛上增兵。一支先头部队还成功杀入了叙拉古城,同暴君狄奥尼索斯和蒂莫莱翁的部队形成对峙。眼看大势已去的叙拉古暴君,主动将卫城交给蒂莫莱翁,自己明智地选择了急流勇退。
公元前342年,叙拉古民主派实际上已经控制住了局势。他们不仅将实力不强的迦太基人打了出去,还逐步收复西西里岛上的其他希腊城市。为了战利品,同时也为了对迦太基人进行惩戒,希腊军队屡次进攻对手的控制区。蒂莫莱翁也一改过去君主制时代的做法,转而扶持其他城市的民主派当政,将他们争取到反对北非的联合阵线中来。
原本只想搅乱局势的迦太基人,发现自己在西西里岛的统治区开始动摇。他们不得不对岛上继续增兵,希望趁对手还不稳固的时期,就解决掉这个让人头痛的麻烦。为此,元老院不仅派出了很多的雇佣兵部队,还动员了许多依附自己的同盟城市出兵,甚至是自己城邦内的菁英力量。这些新来者与原本的岛上驻军联合,数目号称达到70000人,实际战兵在两万以上。
(2)泰山压顶
经过了长期外战和内乱,叙拉古在此时急需休养生息。面对大兵压境的迦太基人,市民们只集合起3000人的民兵队伍。蒂莫莱翁则还有一支5000多人的部队,由听命于自己的希腊佣兵和同盟城市武装组成。他清楚自己不能放任城市被庞大的敌方海陆军夹击,所以选择冒险出战,争取在旷野中挫败迦太基人。
公元前339年的3月,逐渐完成集中的迦太基军队开始沿着岛屿北部的海岸线前进。得到消息的蒂莫莱翁,也主动率领5000多人的军队前去迎战。然而,队伍中有不少人对胜利不抱有希望。以至于有1000名雇佣军因为害怕而提前逃回了叙拉古城内。于是,希腊便只能以4000步兵和1000骑兵的阵容迎战来势汹汹的迦太基对手。
6月,两军正式在克里西斯河边形成对峙。蒂莫莱翁将所有部队都集中到附近的一座小山附近,以便自己俯览两岸平原上的情况。迦太基人则因为部队过于庞大,需要由阿斯达鲁巴与哈米尔卡两位将军协同指挥。他们惟一的弱势是没有带上成建制的骑兵部队。
尽管此时已经是公元前4世纪,但迦太基人还是经常不在西西里战场上部署合格的骑兵。因为在他们看来,步兵决战与海军封锁就足以应付岛上战事。除此之外,他们的兵力构成在很大程度上也不像是典型的地中海世界军队。
迦太基本身只是一个强大的腓尼基城邦,所以位于核心阶层的本土公民享有很高的权力与威望。他们就像自己远在黎巴嫩海岸的母邦--推罗,已经学会了使用希腊装备来组建自己的重步兵方阵。但大部分公民在平日忙于经商而疏于战事,只有部分居于中上层者才有时间经常进行军事训练。
在克里西斯河边,就有2500迦太基菁英阶层组成的圣团步兵。与之通行的还有许多缺乏严格训练的普通公民,他们也是极少参加海外的战事。但也是这批人,构成了迦太基武装力量的中坚,是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部分。
既然公民兵部队较少参与外战,迦太基人就必须大量使用同盟军与雇佣兵来作战。前者主要来自西地中海的各被征服城市,其中既有同样来自西亚沿海的腓尼基人,也有诸如利比亚地区的沿海城市或内陆部落。他们都是在迦太基扩张过程中被不断吸纳进来的二等政治势力,所以需要在共和国有危难时派遣部队。
除了必要的轻步兵力量,他们的主力也可以大致组成重步兵方阵。只是在训练、战术习惯和武器风格上与希腊式步兵有不少差异。至于地位更低的雇佣兵,则依靠伊比利亚的凯尔特人或西班牙人为主。他们以自己的城市或部落为单位,派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武装。
但此时的迦太基军头,还不是后来的现象级名将汉尼拔。当数万人的部队开始分批度过克里西斯河,当先的是战车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