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这几种智慧眼光,做人自然有城府,思维也能圆滑变通起来!
这世上分为两种人,一种被人牵着鼻子走,另一种牵着别人鼻子走。前一种是大多数,后一种小部分,才有了穷人富人,打工者与老板,被忽悠与成功人士的区别。本质上,这是思维方式的不同。
我们发现,成功人士非常善于观察细微,在普通生活中找到不同寻常,由此找到赚钱机会,规避灾祸,获得更好的生活。
春秋战国时智伯是晋国最大的大夫,占地大军队多家族势力雄厚。他仗势欺人,要赵襄子给他土地,不给就打。早先,他已经要过魏地和韩地的土地,还要求韩魏和他共同发兵攻打赵襄子。
摄于智氏家族淫威,韩魏只得答应并订立盟约,心里早就委屈得不行。
智过是智伯的家臣,也是亲戚,他看到赵襄子的家臣张孟谈后,回去劝智伯:“主公啊,微臣看到赵襄子家臣非常得意,完全没要被攻打的害怕胆小劲,估摸着韩魏不一定向着我们智家。”
智伯打断他的话,“你懂什么?我和韩魏定的盟约很慎重的,只要攻占赵地,三分而治,他们也是有好处的。你别怀疑别人好伐?”
智过想了想,也对哦,自己没看清楚韩魏两家的主公究竟怎么想的。他找了借口去两家汇报工作,仔细观察他们神色,回来又劝智伯:“主公,他们的心意应该是变了,言谈里对你丝毫不顾及,不如现在杀他们。反正我们智家实力大呀?”
智过看老大不说话,又劝:“不杀他们也行,那你就给他们谋臣利益,把他们收买过来。魏桓子的谋臣叫赵葭,韩康子的谋臣叫段规,他们能左右他们主公的想法。你就说打下赵地,给他们两个人每人万户侯呗。”
智伯一拍桌子:“好处都被那两个谋臣分了,那我还有什么?”立刻驱赶智过。
智过回家后,对着妻子说,看来智家保不住了,我们快跑吧。两个人收拾值钱的东西和衣服,带着老人孩子赶着马车没多久逃走了。路上有士兵拦截,他们随口说自己是辅氏的,还好当年没户口簿这玩意。
没几天,赵襄子和魏韩联合,水淹智伯军队,智伯被杀,国家灭亡,土地被韩赵魏三国瓜分。
俗话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智过带着目的观察魏恒子,韩康子,就能知道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如果亲切和善,会在眼睛里看出来。商场中与别人结盟,缔造合约等,千万不能随心所欲,人生从没有回程,要想走好必须先规避陷阱,认真面对可能的每一次疏漏。
如果您是智伯,可以先听从智过的意见,带着目的去和魏恒子,韩康子的家臣谈判,先许诺他们万户侯的好处,把赵地打下来。只要赵襄子身亡,赵家灭了,智伯就是最大的,怎么封还不是智伯说了算。赢者通吃,怎么封,还不是智伯说了算吗?
明朝朱元璋死后,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当时的户部尚书卓敬秘密奏报:“燕王聪明就像先祖朱元璋一样,他在的北平又是金、元两朝发迹的地方,不如请燕王迁都到南昌,离我们近些也方便守卫,杜绝祸害。”
建文皇帝看后大吃一惊,宣卓敬来:“燕王是我叔叔呀,怎么可能有逆说的那么严重?”卓敬问他:“那隋炀帝和隋文帝还是父子呢?儿子照样杀死老子,皇家哪有亲情可言?”
卓敬分析了中国版地图,北平的王气,地势对建文帝一一举例。再请建文帝认真回忆,燕王拜见他时刻骄傲的态度。建文帝反驳:“那叔叔对侄儿就是这样的,你别在说了。”
历史结局建文帝被燕王推翻,卓敬在这场“靖难之役”中耿直不愿投降,被杀害。
其实,卓敬的建议并不困难,不过是皇帝命令王爷迁都。你先发布命令,试探下燕王。如果他愿意迁,证明没有谋反想法;反之,自己多加防卫,也不会落得建文帝携带皇后跳火海的命运。
失败与成功,被算计与算计,穷困与富有,就像正负两极,很少人能够处于中间地带。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去成功,算计与富有。需要的就是洞见,看到一般人看不见的,解决一般人解决不掉的,获取别人获取不到的利益。
这就需要人们掌握这些智慧:1、观察细微;2、在无法确定时带着目的去观察;3、把决定延后,直到看清楚;4、尝试着小范围试验后,看清楚后再定大方向。
成功的人总在事情没做之前做好失败准备,规避风险;就如赵本山说的“我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他能够常年成功,电影小品屹立逗乐全国人民三十年。就因为别人在盲人摸象,他已经看透那是一头大象,成功也是看清楚后自然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