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皇宫值夜班写下一首诗,全诗真切传神,敬业精神令人称赞!

提起唐诗,杜甫是不得不说的一位诗人。杜甫有一颗心系天下苍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将这种情怀注入了他的诗作中,因其情,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由于杜甫生活中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巨大变化,社会的变迁、百姓们的疾苦都被杜甫记录在了诗中,因此,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一生都心系天下苍生的疾苦,杜甫一生都是在用生命去写他的诗。杜甫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沉郁顿挫”,当人们读杜甫诗的时候,总是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沉郁心情。

杜甫的一生多困难,晚年更是穷困潦倒,有时候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自己的孩子都养活不起,自己的小儿子都被饿死了!但是,安史之乱之前的杜甫并不是这种生存状态的。在此之前,杜甫一度为了生计曾做过官的,曾被受过河西尉、兵曹参军、左拾遗。

公元758年,杜甫担任左拾遗,在门下省上班,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在皇宫上班,这时候的杜甫可谓是兢兢业业,十分敬业忠勤。有一天夜里杜甫值夜班,心情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诗《春宿左省》,透过此诗,我们可以真切窥探到杜甫的敬业精神。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诗题目为“春宿左省”,很明显诗中起句杜甫就描写了当时唐宫里的夜景春色: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门下省所处的左宫殿矮墙之下有几片若隐若现的花丛,已近暮色,飞鸟一群群地叫着飞过寻找栖息的地方。这些寻常景色十分常见,都是杜甫日常中所见所闻的景色,写进诗中,给读者感觉仿佛历历在目,很是真切。

接下来两句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诗人杜甫将观景的视角由地上的近景转移到天上的远景,同时也显示出时间的流转,已经由暮色进入夜色了!夜空里的群星闪耀,照着宫殿中的千门万户;宫殿高入云霄,距离月亮最近,仿佛得到的月光也最多。星月照耀下,宫殿显得愈加巍峨壮观!这一句诗对仗工整,既写出来夜景的美丽,也寄寓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含蓄双关,又为下句的转折起到很自然的衔接过渡。

第三句诗“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思绪从天上月亮、宫殿之上转到当下的现实中来。诗人想到自己值夜班,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拿钥匙开宫殿门的声音;晚风一阵阵吹过,吹动檐间铃铎,好像是百官上朝时的马铃响。这些自然是诗人的想象,都是诗人内心的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反映出杜甫勤于国事,唯恐耽误上朝的心情。

末句“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至此诗末,诗人才终于交代出“不寝”的原因何在?因为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才好几次催问夜晚到了什么时辰。这一句很耐人揣摩,可能是诗人怕睡眠过沉耽误了第二天早朝所以不敢睡,也可能是担心奏疏上交之后的结果如何?总之,就是诗人内心因为有挂碍,所以才“不寝”。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诗人最后到底睡觉了没有也不得而知?但如论如何,诗人内心忧心国事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都已全部流露在诗中的字里行间了,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可惜的是,杜甫的这片忧心和敬业都没有被唐肃宗理解,杜甫虽然忠于职守,但还是因房琯案受到牵连,再写完此诗的同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就爆发了安史之乱,从此杜甫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END-

举报/反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