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翻译--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这种低度恶性(WHO I级)肿瘤几乎仅见于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据估计,10%至15%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会发生这种肿瘤,通常发生在生命的第一个或第二个十年的晚期。这些肿瘤起源于室管膜下结节,位于覆盖尾状核头部的侧脑室侧壁上。根据惯例,直径超过1 cm或有症状的室管膜下结节被视为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肿瘤不会侵入下方的尾状头部,而是向外生长到Monro孔附近的室腔内,可单侧或双侧阻塞。尽管存在室内生长的趋势,但覆盖的室管膜保持完整,并通过脑脊液扩散。瘤内钙化很常见,可能很多。

在组织学上,肿瘤含有不明来源的大多核巨细胞。细胞化学分析中,其中的一些细胞表现出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反应性,这一特征和星形细胞的起源一致,而另一些细胞则含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这一发现和神经元的起源一致。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外观。在Monro孔水平上表现为大的低密度、息肉样、边缘明显的脑室内肿块。肿瘤可能钙化明显,阻塞单侧或双侧的孔,导致一侧或双侧侧脑室明显增大。结节性硬化的其他表现通常很明显,包括皮质结节和室管膜下错构瘤样结节。在MRI上,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表现为不均一的、界限清晰的脑室内肿块,T2加权像呈轻度高信号,T1加权像呈低信号或等信号。位于脑室的前角内,没有深部侵犯或基底节内扩散的证据。在CT和MRI上,常显示出明显但不均匀的对比增强。MRI上无强化和有强化的不均匀信号反映了这些肿瘤中有密集的钙化。结节性硬化症患者中,常见的室管膜下错构瘤样结节与该肿瘤的鉴别有时是有困难的,但通常考虑的因素是肿瘤的特征性位置、大小和造影剂增强的存在;对比度增强未见于非肿瘤结节。

在临床上,这些患者由于Monro孔的阻塞而出现颅内压升高的迹象(头痛,恶心,呕吐和眩晕)。治疗为手术治疗,如果切除完成,复发率很低。

(皮海瑶翻译,读片哥整理)

补充阅读:

1、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见于结节性硬化患者,因此诊断这个肿瘤之前,先问问患者的临床情况(智能减退、抽搐和面部皮脂腺瘤),可以让诊断更有把握。

2、脑室膜分三层:1)最内层:室管膜上皮-室管膜瘤;2)中层:室管膜;3)外层:星形细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