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584:丁克族婚姻风险更大,,面对变故如何保持心理平衡。/催眠治疗
治疗结构
准备阶段的引导:彼此相互信任,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给病人以希望,告知其障碍有积极改变的可能性。
治疗的恍惚状态:人们的心理状态、信仰和信念暂时消除,因此能够接受其他联像形式和心理加工方式,进而接近问题解决。
催眠性的恍惚状态是实验性和真实性生活体验之间的媒介。
催眠师要根据病人的行为和思维,把其注意力集中到他的内心现实。
通过分散注意力、惊奇、分离和其他手段,使已经习惯的思维方式不起作用。
暗示的不直接性,引导出一种无意识的寻找过程。
恍惚状态最后进入一种完全无意识状态,激活病人特有的联想和心理机制。
塑造催眠后的反应,这种反应是自主的,能表达出病人自己的行为潜力。
催眠后反应是病人无意识寻找和恍惚状态引发的过程后的自然现象。它看上去完全不由自主,对病人的生活和感知有鲜明的影响。病人后天获得的限制被尚未发现的潜力所取代,并改变了生活情景和对生活的感觉。
结束阶段:通过观察、评价、肯定和赞扬,使病人旧的消极的观点,不会损害和消灭,通过治疗刚刚获得的尚未稳定的新的反应。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今日全球确诊病例累计21342992例,死亡766572例。境外输入2263例。
丁克家庭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入中国,主要指有生育能力却不想生育孩子的家庭。
近年来,丁克家庭明显增多,尤其受到经济发达地区富裕阶层的追捧。
李女士与丈夫结婚十年,本以为熬过七年之痒就会婚姻稳定,家庭幸福。没想到十年的婚姻却走到了尽头。
当年老公的热烈追求,俘获了她的芳心。当两个准备结婚时,她说自己是丁克一族,不想要孩子。
老公犹豫不决,几天后才告诉她,愿意陪她丁克,并说没有孩子,只要两个人
真心相爱,能在一起就知足了。
十年的风风雨雨转眼即过,正当她沉浸在幸福的二人世界时,老公突然告诉她,自己出轨并且对方已有身孕,同时明确提出,自己想做父亲,不想再丁克下去了。
相关研究表明,24~25岁的年轻人,有5%左右选择丁克,但30~33岁的人群则降至2%以下。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丁克家族会改变原来的想法,转变为标准的核心家庭。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不育外人会认为是生育能力问题,家庭压力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很多丁克家庭最终选择放弃坚持,与双方内在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选择放弃。
丈夫十年如一起陪李女士丁克,当热情消耗殆尽,生活归于平静时,丈夫希望有一个自己孩子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他遇到合适的婚恋对象时,选择出轨、离异,就是自然的选择。
如果双方都是丁克一族,则他们的婚姻是相对稳定的,他们可能会将丁克进行到底。如果失去生育能力后,想改变丁克状态,考虑抱养孩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男女一方是丁克一族,另一方为了爱情,被动地陪着对方丁克。这类婚姻很不稳定,被丁克一方,中途改变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进而可能导致婚姻破裂。
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赶潮流,不愿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当他们丁克一定时间后,双方可能放弃丁克,选择生育子女。他们的婚姻也是相对稳定的。
每个人都要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为了所谓的婚恋勉强自己,不要将婚姻作为绑架对方的工具。
适合在一起就在一起,不合适也不要勉强,重新开始新生活,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
总而言之,丁克一族受到各种压力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你不是丁克一族,在选择婚恋对象时,就要慎之又慎。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