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都美刊之声】王玉山:隔离点的故事(二)
作者简介
王玉山 :年龄59岁 ,1983年参加工作 ,大学学历 。现为石家庄市新华区科级干部。
*欢迎聆听*
总编 | 晶莹 | 编辑 | 瑾瑶
东方文学美文欣赏
华都美刊之声
隔离点的故事(儿女)
作者:王玉山
在隔离点度过了近一个月的难忘日夜,忙忙碌碌。最难忘的是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
小杜和小王就是我最敬佩的医务工作者。她们都三十出头,都是两个孩子的母亲,都是参加防疫工作的志愿者,都是前一段时间刚参加完核酸检测工作,又一起来到了隔离点。
平日里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天穿上防护服,为隔离人员测体温、送餐、消毒、按时核酸检测,还担负着每天收垃圾、运垃圾。她们每天工作都要在污染区度过,时时处在被传染的危险当中。可当她们忙起来,就什么也顾不上了。
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擦汗,也不能上厕所。这样,她们只能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一工作最少半天,有时是一天。
隔离人员放置在门口的垃圾要经过消毒,然后运送到固定的垃圾存放处。我们隔离点的污染区在三四楼,运送垃圾要走过长长的楼道,还要从污染通道的楼梯运下来,走来走去,爬上爬下,两趟就能出汗。有几次,由于垃圾较多,她们来回运送了近三十趟。虽然为怕出汗,里面穿的薄,可由于穿着封闭的防护用品,汗水很快浸湿了里面的衣服,汗水很快浸湿了头发,顺着脸颊淌下。小杜由于比较胖,汗出的快,眼镜很快被汗珠遮满,可她们由于都穿戴着防护用品,擦不了汗,只能稍稍歇一下,让眼镜上的汗水慢慢消散点儿,就又接着干。
为了及时给隔离人员送上热的饭菜,每次她们都是先给隔离人员送饭,忙完以后自己才匆忙吃饭。
她们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孩最大的11岁,最小的5岁,小王的婆婆刚做完手术出院,需要照顾。孩子正是离不开妈妈的时候,虽然每天能跟孩子视频聊天,可还是难免互相牵恋,孩子经常会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对家人和孩子的思念,常常使她们暗自泪水涟涟。可每天一开始工作,她们仍然认真负责、专心致志。
没有人派她们来,也没有人要求她们来。她们都是听到疫情后,满怀着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满怀着热情,像听到号角的士兵,勇敢无畏的投入进来。我为与她们共同度过那一段终生难忘的时光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她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很多。
我们隔离点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有一天晚上,住着隔离人员的老人马桶堵了,一时找不到人来处理。身为保安的小毛积极主动,在做好严格防护的条件下,到老人房间疏通了堵塞,解决了应急难题。此外,还有忍受腰痛坚持工作的陆大夫、任劳任怨的菅大夫、默默工作的魏护士等。
当然,在石家庄市的防控疫情战斗中,也有许许多多像小杜、小王一样的志愿者、医务人员和其它工作者,她(他)们视疫情为命令,不惧艰险,积极努力,无私忘我的奉献,才使更多的人安全。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疫情也已过去,家家也已团圆,一切在恢复正常,可难忘的那一天一天,一夜一夜,还时常萦绕在心中。
时光会慢慢抹去记忆,但抹不掉那曾经的情怀。
华都美刊之声欢迎您
华都美刊之声传递正能量的文学平台,诗歌、诗词、散文、歌词、小说,优秀作品有声平台,专业的编辑团队,金牌主播等您的优秀文稿,主播能让您的作品插上腾飞的翅膀。总编微信JY1341918373888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