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绘心:中国画学国美之路。教师课图集
文摘自《天地绘心:中国画学国美之路。教师作品集》作者:许江
课徒,是中国传统绘画传授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最好地体现了传统技艺的面对面、一对一或一对数人的师徒授受的方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业师端坐着,随手拿来一张纸,或者就在学生的画作上,圈点优劣,论衡高下。一抬手,已在学生的画迹旁留下笔墨的示范,学生们紧紧围拢着,不仅看到了「画」,而且看到了一点一划的由来。谈说中又将意思生发开去,由一水波而及一条江,由一棵树而及春树葱茏、寒林萧萧、由眼前的点划而及宋元名师的技法。示范之下文图并发,图不及处,书之;文不及处,绘之。如此方法,生徒澄怀虚心,随先生揖古远旅,探古人之幽微,领先圣之堂奥。言事轻轻,风谊洒洒,徜徉于技艺之道,并与天地精神遥相往来。在这里,某种仪式感,某种交心会意之所,正是绘画传承的千古秘籍。
于是,课徒稿成了至为珍贵的文本。它不仅记录了某个授受场所兴发出来的文思画意,生动地见证着这种个性化的历史现场,而且记述着这位业师独特的传授之道,最有说服力地展现了他的功力和修为,他的视野与襟抱。
年前观国画系历代先师的课徒稿特展,方寸纸笺,留着先师的笔痕,蕴满先师的风范。其中顾坤伯先生的课徒稿,精于传统笔墨的探微,总在稿上写宋元某位先贤的笔法,信手拈来,如有神会。这是师古人的一路。陆俨少先生的山水课图稿、笔墨洒洒,极富现场写生的机契、让人如见那山水的生机。一个系列的课徒稿、笔法生动、墨韵各异、頗具畅畅之快。这是师造化的一路。
师古人,师造化,背后是师心。古人的笔法,造化的天机,其核心处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独见,师心独见是课图的最深内核。日前看到一幅黄宾虹先生与李可染先生的课徒手稿。李可染先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赴京生活是要追随「齐黄」二位大师。但一九四八年黄宾虹先生归返江南,这之后李可染先生数次赴杭,成天在柄霞岭旁的黄宾虹先生画室中观画,心追神摹。这张手稿即是当年笔谈的见证。这图稿谈说积墨之法,兼叙兼议,图之书之,远观如有烟雨,详读尽是积墨诸法,笔线极具「屋漏痕」的风息。图稿两面写成,透见当年兴发的高趣。满纸斑驳,其扑面而来的沉郁与华滋巳成千年诗篇。
今中国画系诸君秉承课徒古法,光大这一传承的秘诀,也写出诸多优质课徒稿。我们由此见古人,见造化,更见拳拳的师心。
——许江
天地绘心:中国画学国美之路。教师课图集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定价:180元
本书选34位在职中国美术学院国画教师300余幅示范及创作作品,对于了解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准有个基本的了解。
以下内容为书籍中的图版,附每位教师一张作品。手机拍摄颜色偏差大,原书印刷清晰。
作者:刘国辉
作者:吴山明
作者:卓鹤君
作者:闵学林
作者:吴宪生
作者:张伟平
作者:陈向迅
作者:尉晓榕
作者:王赞
作者:顾迎庆
作者:刘文洁
作者:胡寿荣
作者:田源
作者:朱红
作者:徐默
作者:张谷旻
作者:顾震岩
作者:彭小冲
作者:张浩
作者:张捷
作者:郑力
作者:卢勇
作者:陈磊
作者:林海钟
作者:韩璐
作者:花俊
作者:盛天晔
作者:罗颖
作者:周青
作者:刘海勇
作者:潘汶汛
作者:邓先仙
作者:黄芳
作者:林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