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有道必有德

外:《道德经》讲的道和德,对于中国人而言,道德就是一种信仰,几千年来凝聚中国人的力量,不是宗教信仰,正是道德。那么道和德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果道存在于天地之间,就是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那么德是什么,又存在于哪里呢?《道德经》中的道德,和我们现在所讲的道德又有什么不同呢?

曾:老子和孔子见过面,这件事情儒、道两家都没有意见,很可能就是事实,他们谈了些什么呢?我想有一部分是被记录下来,有一部分是把它存而不论。为什么存而不论?因为整个学说随着时代它多少会有些改变,我们现在来虚拟一下,老子跟孔子见面,老子说,你所讲的那些人都已经去世了,都是古人了,伏羲氏当年他没有文字,他没有足够的语言,他没有办法把他想要表达的用语言文字把它说出来,所以他只好一画开天。文王呢,他是传承,因为他已经有文字了,他就在这些象上面配上一些卦辞、爻辞。那孔子更是认为说,我是述而不作的,但是老子认为如果大家都走这一条路的话,那我们中国就没有本体论,就没有宇宙论了,那他就说,那好吧,这一部分工作我来作。所以他们两个老人家谈完以后是分工的,不是冲突的,没有冲突。是互补的,没有矛盾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全世界只有一个道,这个道,儒家也讲,诸子百家也讲,其实都在讲《易经》的道,叫做易道。所以我们现在就可以了解到,一般人他说《易经》有两个大的领域,一个叫义理,一个叫术数,现在我们应当清楚,它有三大领域,除了义理、术数以外,还有一个就叫道德。这个道德是以老子领军的,你看《道德经》就是他的专著,从头到尾都是他的口气,一气呵成,他讲的就是两个字:道德。但为什么老子这么重视道德,其实我们现在所认为的道德,跟老子当初所讲的道德是有一段距离的,可见什么话传传传,传到最后会斜的,会歪的,会失真的。

外:道德一词常常是我们用来评判一个人或者是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准,比如说某个人道德高尚,某个人道德败坏,或者说哪个国家的社会道德底线崩溃,然而我们是否清楚,道德究竟是什么?老子所讲的道德和我们所说的道德又有什么不同呢?

曾:老子所讲的道德是什么,就是说,我假设宇宙有一个本体,它是永恒存在的,它是在地球没有形成以前它就有了,这是老子给我们最大的启发。道,它是在宇宙当中永恒存在。你看植物会死掉,动物会死掉,但是宇宙这个道,你们怎么变,它就是不变,这就是《易经》告诉我们有个不变的部分,我们从这里可以证实了。可是这个道,它既然看不见,摸不着,你也听不到,也没有闻到它的味道,那怎么办?那很简单,他说你从人的行为来看,就看得见了,所以老子说:在天地(之间的)叫做道,在人的身上,就叫做德,就这么简单。因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道,你没有道你活不了,那你既然有道,就看你要不要把它发扬出来,因为我们已经讲的很清楚了,道把人生出来,因为万物都生于道,它一辈子陪着你,它不离开,它是它有个很可贵而且很可爱的性质,就是它不主宰你,叫做长而不宰,我让你成长,我养活你,可是我不主宰你,所以我们从每一个人都是父母生的,长的也都差不了多少,但是他的行为,那个差异性很大,有人这样,有人那样,有人这么说,有人那样唱。就是道它很宽广,它给你自由,那自由你就容易放纵,它提出两个字,叫做自宾,自宾的意思就是说,你人要觉悟,你在地球上你是客人而已,你不是主人。老子的意思是说,人,你最好有自知之明,你不过是地球上的过客,你要知道,客人要尊重主人的环境,你不要去破坏它,因此呢,你的自由就自己会做到一个限制。我们用现代话来讲,老子所讲的自宾,就是说你有自由,但是要把自由的流弊自己把它洗刷掉。人活在地球上,我们是地球的客人,我们自己要守份,自己要规矩,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你要按照道去表现。

外: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道中来,最后也会回道中去。虽然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一个人是否循道而行,可以从他的所作所为中看出来。所以说,德就是道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但是怎样才能判断一个人的德是好是坏呢?

曾:如果你表现的合乎道,那么你就叫上德,如果你表现的不合乎道的要求,那就叫失德。所以德就是看你有没有按照你身上原有的道去发挥,其实佛家一再讲,做人要明心见性,那个性就是人性,人性是道给我们的,那个道给狗有狗性,给猫有猫性,给猪有猪性,给植物有植物性,给人有人性。你表现得合乎人性,合乎自然规律,有德。有德就是得道高人,为什么是得道高人,就是因为你把道统统发扬出来,那不是得道高人吗?如果你没有这样做,那你就很显然是失德,人一定要替自己的言行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人生的定义,就是我们一再讲的,自作自受。可是我们偏偏要把责任推给别人,把好处揽给自己,这就不对了,所以老子他提出一个跟一般人非常不同的看法,他不是否认我们有是非,他不是否认我们要讲仁义,他都不是,他只是说你们这些人,你们的是非判断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合不合乎道,你所讲的公平正义是真的吗?你会不会假仁义之名来行不仁不义之实,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太多这样的例子,满口仁义道德,所做出来的事情是卑鄙龌龊,这是事实啊。所以现在我们不是没有是非,而是是非的标准它已经失灵了,它已经违道了,所以我们要反者道之动。现在开始经走回头路了。我们及时地返璞归真,要靠什么,要靠道德,老子的书,它就用道德来命名,可见他非常重视的。

外:老子认为,人要依道而行,才是上德,如果背道而驰,就是失德,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由于价值观的混乱导致道德的缺失,一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但是依靠道德真的能使我们返璞归真吗?

曾:你看《道德经》第二十章这几句话,“众人熙熙”,一般人都很和乐,你看现在还是这样,很和乐。“如享太牢”,他好象是坐在太牢,人们把三牲礼,那个牛啊,猪啊,羊啊都款待地好好的,日子都很好过,“如春登台”,好象春天你要登台去望远,好漂亮啊,这种人多得很。整天嘻嘻哈哈,因为他脑筋里面没有东西嘛,他只能嘻嘻哈哈过日子。但是老子说会子自己不一样,“我独泊兮其未兆”,他说我很淡泊,我很恬静,我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时候,在没有情欲要动的时候,“如婴儿之未孩”我完全象个刚出生的婴儿,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毫不在乎你大人是什么感觉。可是到了小孩就不一样了,他就开始有知识了,他就开始有自我了,他就开始有主张了,就变小大人了。所以婴儿跟孩子这一个阶段,我们真的要好好去了解一下。婴儿是不能笑的,哈哈,他也不在笑,咿咿,他也不是在哭,他都不是。但是到了小孩以后,他就开始会利用哭跟笑来表达他的意愿,来表达他对外界的控制力跟欲望,就越来越可怕。其实老子是在讲这些。“累累兮若无所归”,我很懒散,好象是无家可归一样,因为我不急嘛,我那么急着回家干什么,其实我们现在应该了解,回家是一条非常困难的道路。人生而为人,要回老家谈何容易,可是我们认为死就死了吧,没有那么简单,那个生死是大关卡,要有点智慧才行。“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每一个人都很自满,都很自得,我呢,好象永远不够,好象永远欠缺,这是老子把他跟一般人的对比,各位可以做个参考。“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他说我啊,好象是很纯朴,很混沌,很无知,但是会子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够纯朴,能够混沌,能够无知的样子,他这是最高明的,我们每次都讲一句话叫做“难得糊涂”,一个人太精明,你跟人家一定处不好,人家看到你就怕,那你装点糊涂不很好吗?可是不能真糊涂,这当中的拿捏,那是高的功夫,高的修养,不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

外:难得糊涂就是大智若愚,这其中往往蕴含着人生中很高的智慧,只有首先修养很好的上德之人才有可能做到。那么《道德经》中的上德之人还会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曾:“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他说一般人都显得很亮丽,很光明,很精彩,我们现在都说人要活得精彩,其实赶快去读读老子的书吧,“我独昏昏”,我好象昏暗一样,人在昏暗里,别人在透明处,我才看得清楚,我在灯光下,我看不到别人,那我是最倒霉的,但是现在有几个人能够体会到老子这种意境?“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很精明,这个我知道,你不要骗人,我一看就是这样,“我独闷闷”,我好象无知无欲,好象这个人不开通,不文明,也不先进,更加上不时尚。老子都无所谓,“澹兮其若海”,我跟海洋一样的,反正你风来,我就起波浪,你风小,我就慢吞吞的,我一点不费力。你看过大海费力吗?没有。你说海浪好高,那是风吹的,跟我有什么关系,“飂兮若无止”,我那个飞扬象大风一样,根本就没有归宿。哪里有归宿?没有归宿。你急什么,慢慢来,该走迟早要走的,什么时候走,自然地走就好了,这不是很愉快吗?“众人皆有以”,每个人都很有能力,“而我独顽且鄙”,我很愚钝,我很僻陋,我不长进,“我独异于人”,我就是跟别人不一样,因为别人都很浮华,都很时尚,而我偏偏不是这样子,为什么,因为“而贵食母”。我最重视的是什么,是见素抱朴。我守住做人的基本道理,我把道的根源牢牢地抱住,那我就是上德之人。上德之人,老天就会照顾我,我们讲过,老天是不照顾任何人,怎么照顾你呢?不错,老子也讲了,天地是无亲的,道,它没有什么亲戚朋友,没有,但是它常常跟善人在一起,善人就是有德之人,你呢道德,老天就跟你在一起,跟你在一起,你的道就会发扬,那就等于它照顾你了。它没有危害任何人,它只是照顾该照顾的人,这个叫什么,叫做公正,但是一点不公平。所以这样说起来,大家就知道说,这个道德,是人类最高的信仰。

外:几千年来,凝聚中国社会的力量,不是宗教而是道德,中国人所信仰的就是道德,那么道与德之间还有哪些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什么说有道必有德呢?

曾:道德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所以二十一章就有这么两句话,“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孔就是大的意思,讲的就是道。你把它弄明白了,你把它表现出来,你就是有德,所以道跟德它是在一起的。大德的表现,完全随着道而转移,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的发扬,这两个分不开的。

所以二十二章老子就讲了,“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为什么他用一,一就是小,小就是道,道是最简单的,少你就有德,为什么,因为少,它慢慢就增加,它道就是专门给少的人,你多了,它就溢出来给别人,你少了他就给你。所以抱一可以为天下的模范。你做给人家看,你不要去教别人你要怎么办,你也不要去禁止它,你也不要硬性规定你非这样不可,他自然而然会跟着你走的时候,他还不觉得他在跟你走,你就是最了不起的。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老子接着说了,“不自见故明”不自我表现,你反而很鲜明,因为你老跟人家吹我怎么样我怎么样,人家根本就不想听了,“不自是故彰”,你不自以为是,人家反而更尊重你,说你最懂,“不自伐故有功”,你不要自己夸自己的功劳,大家反而说这功劳是你的,还有“不自矜故长”,一个老自负的人你就成长不了,老子这几句话就是在讲三个字而已,叫做“曲则全”,你看委曲才能求全,你直直的你就全不了,最后是被折断的。大家都喜欢长长久久,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事道德修养。所以二十三章老子这么说的,“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你真正的,因为道本来在你身上,孔子也讲同样的话,“人弘道,道不弘人”,道不会把你张扬出来,它不会,可是你随时要把它表现出来,它就让你表现,表现什么?表现我得到道了嘛。同于道就是我得到道了,我与道同行,我没有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你表现的有德性,你就得到德,你表现得失道、失德,你就是失。所以这个得失,得失,其实跟道有离不开的关系。“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你跟道一同,道就跟你一同,“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你表现的有德,然后德性就在你身上,别人抢也抢不了,但是很不幸的,大部分人都是“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你净搞那些歪门邪道,就搞那些旁门左道,可以啊,失就永远跟跟着你,道是用来保护人的,道德是什么?道德就是弱者道之用的最主要的力量,有道德的弱才能胜强,不道德的弱你是装蒜,所有人马上看出来,趁机就把你搞掉了。所以不要说我弱,我弱我就可以得到便宜,不见得。我们弱要胜强,凭什么,凭道德而已,

那我们下面还有个疑问,就是老子你为什么主张小国寡民?那现在地球村,你还在小国寡民,行得通吗?其实很多人老质疑老子,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人总有疑惑,你才会去求解,人总有怀疑,你才会去追求答案。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要花一点时间来研究一下,老子为什么主张“小国寡民”,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