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九篇:苏轼传之乌台诗案 李定发难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九篇:

苏轼传

第六章 乌台诗案

李定发难

苏轼《湖州谢上表》呈至中书,丞相王珪看了如芒刺背。转付蔡确道: “绝妙好词,奇文共赏”。蔡确一目了然,忖知王珪心意,乃扬声道:“子瞻端的不凡,一道谢表,亦富文彩。”王珪冷笑道:“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果然文彩不差!”新进,在熙宁元丰间,专指那些不学无术、缺德少才、专以阿附钻营竞进的小人,王珪这一通直白,蔡确便挂不住,但他深知,苏轼名高,非寻常品官可比,乃与王珪计议,命舍人录一副本,封付李定。

李定素与苏轼不睦,当年“三舍人”封还制词,苏轼从旁喝彩;其子过徐州,向苏轼求书画曾被奚落,以为苏轼有意羞辱于己,乃怀恨在心,视为猎物,暗中留意多时,已抓到些把柄,早想找个茬口,一消此恨。此时看了中书“封事”,字字句句,如针刺目,不由得咬牙切齿,即刻唤了舒亶、何正臣来商议,二人一眼瞥见“新进”二字,大为恼火道:“这厮讥讽大臣,诬妄圣上,分明是大逆不道。”说着就要上章弹劾。李定道:“打虎不死,反被虎伤。务要一击毙命。苏轼当今名士,颇得一些公卿赏识,一纸谢表言词恐奈何他不得。这里有驸马都尉王诜所刊苏诗三卷,尔等拿去看来。”

三日后,舒直、何正臣回报李定,三卷苏诗,满纸狂言,皆为讥讽文字,只要王、蔡公相助,不仅可置苏轼于死地,还可治收受诗文者以罪。当下三人计议,由李定总拟弹章,由舒亶、何正臣摘录诗句,详加剖析,分别奏劾。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日,御史中丞李定上章弹劾苏轼。其略曰:

知湖州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有可废之罪四:昔者尧不诛四凶,至舜则流放窜殛之。盖其恶始见于天下也。轼初腾沮毁之论,陛下犹置之不问,容其改过。轼怙终不悔,其恶已著,一也。古人有言曰,教而不从,然后诛之。陛下所以俟轼者可谓尽矣,而狂悖之语日闻,二也。轼所为文辞虽不中理,亦足以鼓动流俗,所谓言伪而辨;当官侮慢不循陛下之法, 操心顽愎不服陛下之化,所谓行伪而坚所当诛,三也。刑故无小, 盖知而故为,与夫不知而为者异也。轼读史传,非不知事君有礼, 讪上有诛,而敢肆其愤心,公为诋訾。应制举对策即已有厌弊更法之意,及陛下修明政事,怨不用已,遂一切毁之以为非是,四也。 罪有四可废而尚容于职位,伤教乱俗,莫甚于此。伏望断自天衷, 特行典宪。

御史舒亶上言:

轼近上表颇有讥切时事之言,流俗翕然争相传诵,志义之士无不愤惋。盖陛下发钱以本业贫民,则曰“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陛下明法以课试群吏,则曰“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陛下兴水利,则曰“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陛下谨盐禁,则曰“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诋谤为主。小则镂版, 大则刻石,传播中外,自以为能。(并上轼印行诗三卷)

御史何正臣,从苏轼诗文中,捕取“喜怒笑骂”之句,以苏轼“愚弄朝

廷,妄自尊大”,上章弹劾。神宗看罢三件奏章,叹道:“苏轼难矣!外放十年,顽劣跌荡不减当初。”沉吟良久,不忍加治。及至翻阅《钱塘集》,见了《初到杭州》、《和刘道原》、《吴中田妇》、《山村五绝》,怒道:“新法无一是处耶?”再看了《超然集》、《黄楼集》,心下踌躇起来,不禁蹙冒深思:苏轼文名,今非昔比,其文一出,公卿称颂,其诗一出,士大夫唱和。其为政 也,爱民务实,守三州甚得众望。如此苏轼,置于何处?入为翰林学士有余,然于时政格格不入;弃置州县,已难服众。目今官制方革,西师待举, 一朝野之志为先,不可如熙宁初之纷纷然,用则用矣,不用当有以服人!乃痛下决心,朱笔批菹:“诏知谏院张璪、御史中丞李定推治以闻。”

推治品官,通常是在结案时裁处。李定以为苏轼案情甚明,而事极重大,欲震慑朝野,威服众心,复又奏请“罢轼湖州,差职员追摄”。神宗再批:“令御史台选牒朝臣一员,乘驿追摄。其罢湖州朝旨,令差去官……” 御批一如所请,李定甚为惬意。即命太常博士皇甫遵,赴湖州宣谕朝旨,逮苏轼入台狱。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

  •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

    仕说新语 发布时间:20-08-3019:19历史达人,优质创作者 1079年4月,苏轼从徐州移知湖州(浙江吴兴).正当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瞬间朝他袭来,在湖州任职仅 ...

  • 乌台诗案,虽然毁了一个苏轼,却造就了一个苏东坡

    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为苏轼(苏东坡)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后经多方力保,改谪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汉代御史府内遍植柏树,又称&q ...

  • 关于苏东坡乌台诗案的一些其它细节

    █黄河 01 大家从我前面的叙述里大致知道,乌台诗案对苏东坡一生打击非常大.那年他已经42岁.人到中年遭遇这一致命打击,仕途可谓一蹶不振了.这个案子的案由基本可以这样定性,由于苏东坡的狂傲不羁以及牢骚 ...

  • (启书有益)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十一)

    总有一些惊喜,等着你 如有必要复习故事背景,请把下列链接毛起点: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一)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一全才苏东坡(之二) (启书原创)悦读唐宋八大家之第 ...

  • 乌台诗案的前因后果

    在乌台诗案案发之前,苏轼没有做过大官,最大也就是一名知州.他所处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改革与保守两派激烈斗争的年代.那时,他还在湖州当知州,算不上政坛风云人物,也不是改革与保守之争的关键所在.一个在外任中.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八篇:苏轼传 乌台诗案之元丰之政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八篇: 苏轼传 第六章 乌台诗案    一 元丰之政   "乌台诗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桩典型文字狱.在此以前,文明在中国虽然多灾难,但纯以文字罪人的事还没有发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五篇:苏轼传之洪水孤城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五篇: 苏轼传 第 五章 明月黄楼 二 洪水孤城 熙宁九年(1076)岁尾,苏轼离密州任.他想赶到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与子由一家团圆度岁,然后再经由汴京赴任河中府(今山西省蒲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六篇:苏轼传之道可致而不可求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六篇: 苏轼传 第 五章 明月黄楼 三 道可致而不可求   元丰元年(1078)水未落而旱已成,冬无雪而春不雨,烟尘蓬勃,草木焦枯.麦已过期,获不偿种,禾未入土,忧及明年,苏轼极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四篇:苏轼传之薄薄酒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四篇: 苏轼传 第 五章 明月黄楼 一 薄薄酒 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离杭北上赴密州(今山东诸城市)任.名人出行,先声夺人.船至宜兴,被同年单锡迎住,盘桓一日,单为德兴俞 ...

  •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二篇:苏轼传之知音难逢

       郑熙亭文存之八十二篇: 苏轼传 第四章 诗神东游 三 知音难逢 苏轼初游径山,独自一人,毫无趣味,"但恨无友生,诗病莫诃诘", 道出诗人之间,必要互相赠答唱和,切磋启发.不然 ...

  •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九篇:苏轼传之上皇帝书

       郑熙亭文存之七十九篇: 苏轼传 第三章 致君尧舜 四 上皇帝书 春寒消退,暑热未来,正是汴京好时节.宜秋门外皆高槐古柳,远离尘嚣.槐阴下,苏家小院一派生机.苏轼公余闲暇,在家课童种菜,颇有山野之 ...

  •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九篇: 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七)

       郑熙亭文存之六十五篇: 一曲沁人心脾的韵歌 --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 郑熙亭 七   雏凤清于老凤声   夏叔倩柳村之行,还不算彻底失败,当她10岁的外孙女,就是柳美文和 ...

  •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九篇: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九篇: 一曲沁人心脾的韵歌 --读杨永贤长篇小说<女人韵歌>札记 郑熙亭 一  作者按:长篇小说<女人韵歌>,作者慰慈,本名杨永贤,唐山丰润人,是一 位离 ...

  •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九篇: 读李尔重《新战争与和平》札记(一)

       郑熙亭文存之四十九篇: 一曲伟大民族精神的壮歌 --读李尔重<新战争与和平>札记(一) 郑熙亭 我不是评论家,也不敢对李尔重同志<新战争与和平>作什么评论.去年10月从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