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无价之宝啊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窑口,产区在龙泉。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远的一个瓷窑系,龙泉窑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国家和许多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有大量的黄釉产品,但真正的米黄釉带开片产品并不太多,我们知道在稍欠烧的情况下(正烧为1260摄氏度左右),能烧制出粉青产品,但欠烧过度,则会产生多种黄釉开片类型,这是因为胎的瓷化程度不够,过陶化而不及瓷化,收缩率极高,表面釉被牵拉,而造成开片,这个原理正好与过烧产生开片相反。
龙泉窑的优点体现为釉色、造型和取土。青瓷以釉色作为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南宋时期在颜色上大下功夫,追求最美的颜色,所以有了粉青、梅子青等各种青色,色阶之间的差距非常微妙。
如今,在美国的各大博物馆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龙泉青瓷的身影,这些精美的瓷器不但见证了当年世界各国人民对这些瓷器的狂热,也说明了龙泉窑的瓷器在世界各地扮演了中国文化宣传大使的角色。
乾隆二十七年的《龙泉县志》记载:“明正统时顾仕成所制者,已不及生二章远甚,化治以后质粗色恶,难充雅玩矣。”皇 家选用瓷器不单单看实用性,还有成色,可能还会用来把玩。据这段文字描述,龙泉窑从正统年间开始质量越来越差,到了成化年间材质差、色泽不好,难怪会被皇 家排斥。当然,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质量差的瓷器普通人也不喜欢。
元代龙泉窑比宋时扩大了好几倍。浙江省、瓯江两岸的窑址已发现有200多处,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特点是造型大多胎体厚重,除继续生产宋时的器型外,创新品种有高足杯、菱口盘、荷叶盖罐、环耳瓶、凤尾樽等。质量不如南宋,胎质粗糙,釉面光亮者多,温润如玉者少,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贴花、堆花、镂刻、点彩等。纹饰题材丰富,有云龙、飞凤、花鸟、鱼虫、八仙、八吉祥、杂宝等,个别有文字装饰。
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胎骨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处见赭褐色窑红,胎微出烧,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层透明,釉表光泽很强。装饰花纹较简练,常见纹样有鱼纹、蕉叶、金枝、荷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