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长征

永恒,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壮举,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一幅无比壮丽的历史画卷,是人类战争史上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

1934年秋中央红军部队踏上长征路,到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境内胜利会师,前后历经整整两年。红军转战于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湖北、河南、陕西、青海等14个省份,穿越了苗、瑶、壮、伺、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裕固等1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长驱数万里。在情势极其险恶、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红军涉过了数十条大江、大河,翻过数十座高山峻岭,越过数座终年积雪的雪山,跨过了数百里的茫茫草地,进行战役、战斗近600次,解放县城100余座,最终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

毛泽东以豪迈的语言,概括了长征的伟大意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谁怀疑我们领导革命战争的能力,谁就会陷进机会主义的泥坑里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长征是在外有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内有各种错误路线的影响干扰下进行的。长征的艰难,不仅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物资供应困难,军事局势险恶,而且党内矛盾与斗争之复杂、激烈,都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战略,使得红军损人失地,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博古、李德的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被动挨打,几乎在湘江之战全军覆没。而张国春的分裂主义错误,又使得红军陷入史无前例的分裂,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只有在遵义会议彻底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和军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后,才使得党的路线转到了正确轨道,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也只有党中央坚持了党内斗争的正确原则,采取了“特殊的及十分忍耐的方针”,才最终避免了党和红军的彻底分裂,迎来了三军大会师,赢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长征的历史证明,正确的政治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实行坚强领导的基本前提,是人民军队战斗力、凝聚力的可靠保证,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首要条件。经历了长征,中国共产党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锻造了一个成熟的党和一支成熟的军队。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一次伟大的转折。长征是在红军在内线不能打破国民党军“围剃”时,被迫实行的战略退却。红军要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关键是有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这一方针包括战略转移的方向、手段和目的。红军的统帅只有统筹全局,从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适时改变战略方针,才能战胜优势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达到战略转移的目的。“左”倾错误路线执行者不懂得这一点,在长征初期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恪守既定目标不变,指挥红军向着优势国民党军布下的大网中硬钻,不懂得按照已经变化的情况来改变自己的行动与方针。而毛泽东等正确路线的代表者则做到了这一点。在毛泽东的坚持下,红军在湘江惨败之后转兵贵州,避免了可能被消灭的厄运。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依据对全国形势和敌我双方情况的科学分析,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改变既定的方针和行动,不断修正战略转移的方向与目的地,最终将长征的终点确定为陕甘苏区,在黄土高原完成了将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奠基礼,确定了“建立西北的苏区,领导全国大革命”的战略方针。而张国春顽固坚持南下川康边的错误方针,使南下红军受到严重损失。党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的前进阵地,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由长江以南转到西北地区,推动了国内阶级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因此由一次悲壮的战略退却,变为一次伟大的胜利进军。长征,集中展现了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长征途中,蒋介石指挥数十倍于红军的部队,多路出动,分进合击,前堵后追,一路截杀,红军行动稍有迟缓,国民党军就蜂拥而至。红军随时有被合围的危险,几次陷于几乎难以转衰的绝地。可以说,长征的路途步步刀光剑影,处处危机四伏。然而,正是这种极端险恶的战场环境,激发了红军指挥员们超乎想象的智慧。灵活用兵,机动作战,是毛泽东等红军指挥员们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敌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在毛泽东等人的指挥下,红军如流水,似疾风,声东击西,避实击虚,即打即离,穿行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忽而突击孤立薄弱的敌人,忽而疾行百里,摆脱敌人,跳出一个又一个包围圈,突破一道又一道封锁线,取得了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强渡嘉陵江、乌蒙山回旋战等战役战斗的胜利,在战争舞台上导演出一幕幕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败中求胜,扭转战争危局,从被动中夺得了主动,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灵活用兵、机动作战的光辉典范,也编织出世界战争史上耀眼的奇厄。

是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但是,红军将士以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以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以战胜一切敌人、踏破万水千山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以战胜千难万险、笑对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以团结友爱、官兵平等、共同奋进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精神,取得了激动人心的胜利。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牺牲一切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人民军队本色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认识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军长征结束后,共产国际执委书记曼努意斯基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赞扬长征“证明中国红军具有中国任何军阀军队所不能击破的高度觉悟性、超人的坚韧性和战斗精神”。斯大林在1937年接见王稼祥时说:“你们红军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是一支胜利的军队。”“请把我的话转告给毛泽东同志,并祝他身体健康!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从此,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能力坚信不移,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另眼相看。长征也使得众多的西方军人和各种人士对中国红军重新定位。红军受到了世界各国军人的尊敬与钦佩,国际友人则把长征当做中国共产党坚强力量的体现,看成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象征。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众多的外国记者、作家和军界人士,如埃德加·斯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爱泼斯坦·汉森、贝特兰、伊·卡尔逊、根·斯坦因、哈·福尔曼、海伦·福斯特等,辗转到达陕北采访,向世界人民介绍长征。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不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对他们的政治立场有什么看法,但是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赞叹:“长征是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事件,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在'历史的小剧院’中失掉了光彩,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也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美国医生马海德、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新西兰的路易·艾黎、印度医生柯棣华等,更是在长征的感召下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热情地投入到中国人民的革命和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而在全国解放之后,更是有众多的西方记者、作家、史学家乃至于军界、政界人士来到中国,探访长征路,研究长征史,力图从中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寻求中国革命发展的奥妙,发掘中国人民深厚力量的源泉,更要探索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他们认为:“本世纪中没有哪一件事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加深远地影响世界的未来”,长征“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长征是在20世纪“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说:“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许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总结最为精辟,在走完长征路之后,他写道:“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11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与长江、长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长征已经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界。长征的足迹,在中国的版图上抹亮了一道金色的彩虹,系上了一条飘动的红色丝带,红军所走过或战斗过的地方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往拜谒,汲取力量,汲取斗志。长征的历史,在中国的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巍峨的丰碑,构成了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思索、去奋起、去战斗。长征的精神,成为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骄傲和自豪,成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永恒,长征。长征,永恒!

(0)

相关推荐

  • 【红故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开栏语] 从1929年到2020年,古田会议历经91载的风雨洗礼,烙印下奋斗者的足迹,记载下开拓者的功勋.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1929年12月28日-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 ...

  •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到吴起镇,究竟有没有二万五千里?

        "二万五千里"最早由毛泽东提出根据档案君目前所掌握的档案史料来看,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曾组织人员对红军长征里程进行过统计.毛泽东根据这个统计,先是于1935年10月2 ...

  • 古诗词日历 |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 文 天空高远白云轻淡,看不到南飞的大雁.不到长城怎么能算是好汉呢,弯着手指头数长征已有两万里. 六盘山上高峰连绵起伏,红旗随着秋风翻卷.今天革命力量握在手中, ...

  • 党领导红军为人民而战

    提示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党在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面对异常残酷的斗争形势.党领导下的红军,要生存.要打仗,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一时期召开的古田会议,初步 ...

  • 革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古田会议会址

    " 她是漫漫征途上的一座高耸丰碑,昭示着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她是革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辉耀了中国半个多世纪! "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著名革命老区闽西上杭古田镇社下山西麓,建于 ...

  • 《浴血荣光》书评:为什么这个百年大党英雄辈出

    (全文1900字,读完预计需要5分钟)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1921年成立了最初只有50多人的党,28年后竟然夺取了全国的政权: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1927年建立了一度只剩 ...

  •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横扫千军如卷席

    反"围剿"中的毛泽东(左)和他的警卫员 1930-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反击了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1930年正当国民党新军阀在中原混战之际,中 ...

  • 初心与使命

    编者按: 在中华大地上,每一件红色文物.每一个红色故事.每一片红色沃土都孕育着与之一脉相承的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如何让历史对今天的孩子不再遥远?如何让过去与现在建立起深刻的联系?怎样 ...

  • 朱德没打过一次大仗,为何能成为元帅之首、红军之父?

    原创书雪历史2021-05-19 15:36:25 提起朱德元帅,想必每位读者对于他和毛泽东"朱毛"并称的美谈耳熟能详,但要说和林彪.彭德怀元帅,甚至是粟裕上将这些,我军在解放战争 ...

  • 继承长征精神 打造红色企业文化——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在这里,长征迎来了高光时刻,中国命运迎来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这就是遵义.遵义位于贵州省北部,南临贵阳市,北倚重庆市,西接四川省,是昆筑北上和川渝南下之咽喉,处于成渝-黔中经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