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象公园,保护邻里生物多样性 | 绿会接受国家地理采访

近日,一路北上的“断鼻家族”在玉溪休养生息,让周围的人们都暂时松了口气。想要解决人象冲突和大象栖息地的问题,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集思广益。国家地理杂志于6月18日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进行采访,询问了目前对于大象的短期处理方式和长期管理目标,大致采访内容如下。
图源:https://www.sohu.com/a/470298486_120825168
周晋峰博士在采访中表示,大象保护工作必须在尽可能减少人象冲突的情况下,保证大象在野外的适度的生存空间。对此,他提出了建立云南大象国家公园的措施建议,并讲解了基本的建设目标和思路。
首先,我们需要为此次事件中的15头大象寻找新的栖息地。过去的象群栖息地面积已不足以满足其生活需要,这导致了此次大象的“出走”。我们需要在象群目前漫游的区域内,特别是在离它们目前的位置最近的地方,寻找新栖息地,为它们构建暂时的和永久的栖息地,而不是把它们赶回去。
第二点措施是在云南大象已有的4个栖息地和最新寻找到的栖息地之间建立生态廊道,以满足大象的迁徙习性,扩大其生存空间。
第三,周晋峰博士针对象群生存的五大问题,提出了“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Our Neighborhoods, BCON)”的全新概念。BCON可以解释为,在人们进行生存活动时,应适当地为野生生命提供生存空间与条件。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在传统的栖息地周边的农民往往会大量、密集地种植橡胶树、中草药和茶叶等等。而BCON认为,象群生活的周边种植活动应当注意保留大象的生存空间,例如橡胶树的周围可以适当的减少除草剂的使用,以提供大象食用的杂草。
整理/李紫绮 审/Stan 编/Ange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