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知白守黑”也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上一篇文章说到“知白守黑”是一种自然哲学,今天我们再看看“知白守黑”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含义、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政治哲学就是关于政治的哲学研究,秉承欧洲理性主义传统的美国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就说过,“政治哲学就是要试图真正了解政治事务的性质以及正确的或完善的政治制度这两方面的知识。”政治哲学从哲学角度理解,是哲学在政治领域中的应用;从政治学角度理解,是政治理论在哲学高度上的抽象和概括。作为方法论,政治哲学一方面从大量的事实现象中概括出一般的原则、原理,寻找政治的一般发展规律;一方面从一定的原理、原则出发,演绎推理,描绘政治的发展趋势,力图为社会政治生活建立规范。

知白守黑是一种为官之道,为政之道,治理天下之道,是从事政治事务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知白守黑”以“白”喻示昭昭,以“黑”比喻默默。“白”是指的国家权力所涵盖的人财物,土地河流森林矿产等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黑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国家的意识形态,人心向背、精神世界、思维方法、智能活动和技术等等无形的,没有物理形态的东西。而在精神世界里,“知白守黑”则表示“白”为阳、为显,为强,为暴力,为知见,为聪慧,为魂神。“黑”为阴、为隐,为弱,为和平,为昏暗,为愚昧,为魄神。

我认为“知白守黑”作为政治哲学,为治理国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法论,作为执政者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中,应当坚守精神价值,在暴力与和平的关系中,应当弃暴守和,在强与弱的关系中应当弃强示弱......这种知白守黑的政治哲学,具体到实践层面就是“无为而治”。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也就是知白(也为)守黑(无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松绑放手,休养生息,发挥万民的创造力,让民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守黑)而达到天下大治。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必须“无不为”(知白)。那么,“无不为”的“知白”是干什么呢?他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了解民情国情,研究治乱之道,掌握政治发展趋势的细微变化,在治理良好的时候及时发现和治理动乱的苗头,这就是领导者的责任。执政者必须“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无为:自然;治:治理。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不争,即是无为。所以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原来要百姓休养生息,让百姓填满肚子,强壮骨骼,专心做事,能够不争就会安乐。

无为而治需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靠万民的自为达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达到无治无不治,以执政者的无为达到民众的无不为,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知白守黑是一种政治智慧,凡是顺应这个规律的朝代都是长寿的,例如周、汉、宋等朝代,都以知白守黑,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达到了数百年的历史。而违背这个规律的朝代,都是短命的。例如秦和隋的二世而亡,蒙元不到一百年就灭亡,都是只知道用强而不知道示弱,只知道有为而不知道无为,只知道守白而不知道守黑的结果。

特别是秦在兼并四海吞并六国,国威正冉冉上升之际轰然倒塌,给知白守黑做了最好的注解。秦人覆灭的历史,贾谊的分析非常地道,他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疲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威之本在于此矣。”在结束了“兵革不休,士民疲敝”的战乱局面下,社会有着强烈的对和平、安定、秩序、建设的希冀。然而,秦始皇随着战胜攻取而膨胀起来的战争思维不但没有及时冷却和及时得到置换,反而在一片关于“成功盛德”的颂歌里飘然起来,明显表现出面对治世的应对缺陷,而沉湎于帝王极端权力的嗜欲之中,忙于皇帝至高权力威势的刻意营造。所有的执政举措都是继续推行强权政治而展开,议帝号,广兴作,巡天下,广立碑石和刻铭文字,钳制思想“焚书坑儒”。迷恋权势“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程,不得休息”,达到了疯狂的地步,而秦帝国也在这种无节制的张扬中走上末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