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蟠龙山观音寺庙会记述
应大庄农资公司马仁成兄的邀请,于8月17日(农历7月26日),到蟠龙山观音寺参加这里的庙会。上午约九点我们从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车,到达了蟠龙山观音寺。
观音寺,位于秦安、甘谷、通渭三县交界的潘龙山南麓,大庄镇境内,寺庙的管理属于秦安县宗教局。这座寺庙修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可能要百亩以上,周边绿化良好,森林茂密,环境优美,四面环山,是甘谷北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寺庙。想不到在大山深处,远离县城,竟然有如此规模宏大的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公路上停留的车辆绵延数公里,各种商品摊点,小吃摊点和娱乐摊点拥挤在庙会,融合了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物资交流与文化娱乐等等各种功能。
蟠龙山观音寺始建于何时,我没有考证,据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明代洪武年间重建,“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明代建筑、 塑像 、法器和典籍等毁坏殆尽,寺院大殿前的两棵四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树也被砍倒。潘龙山上茂密的树木也遭到空前破坏,只剩下山顶上孤零零的一棵伞树。
1989年,秦安、甘谷、通渭三县四十八庄民众自发捐资,在原址进行重建。现在寺内建筑已经超过当年的规模,吸引众多的游人和香客前来旅游和朝拜。今天的庙会就是新建山门落成的典礼活动。2001年5月20日,经秦安县宗教事务局呈报,被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
蟠龙山观音寺内的主要建筑有观音大殿、玉佛殿、钟鼓楼、戏楼和新建的气势雄伟的山门。
我撰写的普度众生匾。
进山门的右侧是钟鼓楼。
观音殿前的善男信女在虔诚地烧香跪拜。
关于蟠龙山观音寺。在当地有一个传说。
相传,唐五代天福年间(947年—950年),柿子川(今静宁县李店乡一带)有一大户人家,主人姓樊。其妻郭氏于农历二月十九晨时生下一女,取名樊英,樊老爷视若掌上明珠,倍加疼爱。据说樊英降生时,五彩祥云笼罩樊家庄院,直到樊英呱呱坠地,母女无恙,五彩祥云才缓缓散去,人们都感到万分惊喜。
樊英长至八岁,跟母亲学会了捻线,终日捻个不停。嫂子到地里除草剜菜时,樊英也跟随去除草剜菜。到了野外,樊英就会盘腿坐下捻起线来。不觉中已是炎日当空,嫂子见樊英仍是捻线不止,而篮子空空,就说:“樊英,天色不早了,你还连一棵菜都都没有剜下啊。”樊英不慌不忙,扎好线陀放在一边,操起铲子,蹭蹭几下,一篮子野菜就满了。嫂子心想,我半天都剜不满一篮子,她怎么一阵子就剜满了?便问道:“妹妹,你如何有此巧手?”樊英笑而不答,嫂子很是纳闷。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嫂子暗暗称奇,决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她就偷偷跟踪樊英,看她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天中午,天气炎热,地里干活的人口渴难受。嫂子见樊英随手在地上刨了个小坑,坑里就注满了清澈的泉水,樊英掬饮了起来。嫂子追了过去,也想喝一口清凉的泉水,不料当她赶到跟前的时候,泉水一下子全不见了,只留下一个干涸的小土坑,她感到更加惊奇。
樊英长到十三岁时,父母把她许配给一个员外人家,樊英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到了出嫁的年龄,婆家定好在五月初五娶亲,樊英的心里越来越急。初二那天,樊英说:“妈,你在我过门那天给我准备一碗米汤好不好?”母亲一口答应了她的请求。初五这一天,婆家的人吹吹打打抬着轿子来迎亲。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来了,樊英还在不慌不忙地捻线。嫂子过去催说:“你婆家的人都来了,你赶快梳妆打扮啊。”樊英口里应承了一句,仍然低头捻线。头顿饭吃过了,嫂子又来催促道:“你赶快收拾收拾,就要上轿了。”
樊英说:“这就好了,我马上收拾。”二顿饭吃过了,婆家人和亲朋邻居都站在院子里等新娘子上轿。这时候樊英仍然在闺房里捻麻线,侄儿跑进来说:“姑姑,人家要你上轿了。”樊英说:“你去把那碗米汤端来。”端来后,樊英推开窗子,猛地将米汤泼了出去,突然间,满院琉璃、珍珠、玛瑙乱滚。众亲邻见状纷纷捡拾,樊英乘机将线陀朝门外扔去,自己也朝线陀滚动的方向奔跑而去。侄子大声喊道:“我姑姑跑了。”此时嫂子正在厨下烧火,听见樊英跑了,便拿起火棍,兄长拾起放羊鞭,二人沿线一路追赶。
线陀和樊英一路向西而去。过了多时,樊英眼前的线陀越来越小了,就在她精疲力竭的时候,蟠龙山出现在眼前。这时她拿出一块手绢,随风抛去,手绢被风吹上了山顶,瞬间化作一棵伞状的酸梨树迎风而立,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佛伞树。线陀朝山脚下滚去,再有几十步就要到她要去的地方,可是线已尽了。眼看兄嫂就要追上,樊英毫不犹豫的划破肚子,抽出肠续上线,继续朝山下跑去。肠子尽了,目的地也到了,她就地盘腿打坐,顷刻间肉身坐化,头顶上七彩光环笼罩,座下莲花绽放,已化身为观音菩萨。一会儿兄嫂赶来了,樊英安详地说:“我本是观音菩萨下凡,怎能嫁给凡夫?请兄嫂自便吧。”兄长气势汹汹地说:“你若真是观音菩萨,就让这火棍和鞭子在此长出青叶绿杆,我和你嫂子给你排班站岗,侄子给你护卫湫泉。”樊英说:“兄长你看。”哥哥转眼看时,柏木鞭子和楸木火棍都发了芽,兄嫂无话可说,就给妹妹站岗,侄子日夜守护湫泉。
樊英坐化以后,蟠龙山下祥瑞不断。四方乡村连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感其恩泽,就建起了观音寺,为观音菩萨塑造金身,焚香敬供,这里遂成了一处远近闻名的佛教胜地。
与蟠龙山相似的传说在武山水帘洞和漳县漳县三岔镇衙门哈和殪虎桥乡周家庄一带也有相似的传说。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留待以后做一个专门的研究,今天我只是把这几个传说分享给读者朋友。
麻线娘娘(虸蚄娘娘)【漳县】
这件事还得从元朝汪家军事集团说起。话说汪家军军事集团协助蒙古中原最高统帅蒙哥平定甘肃陕西宁夏部分地区、西镇河西吐蕃,南下四川,在钓鱼城(今重庆开县)蒙哥和汪德成遇难。汪惟正(蒙古名扎刺儿)继承巩昌二十四路便宜总帅,攻克西南天险重庆,直捣四川云南。平定六盘山蒙古主将浑都海叛乱,击溃山丹阿兰达部,打败西善部长火都。一时间,汪家人雄镇西北西南数省。当时汪惟正在今漳县吴家门、衙门哈、寺崖头屯军,设办公衙门,至今就叫衙门哈。当时各地诸侯的世袭领本土兵民之权都被削夺,独汪家军独掌巩昌二十四洲本土军民。这令蒙古统治者日夜难眠,于是朝廷命别速帖木尔为达鲁花赤(汉名周总管)在今殪虎桥铁沟周家庄、烟波鸡架一带屯军,以牵制汪家军。这个麻线娘娘就是周总管的千金----周绣,周绣从小不爱梳妆,就爱舞弄针线,尤其喜欢纺线,父亲哥哥嫂嫂都非常疼爱,给她修了个绣楼,置办了纺车,目的是让绣玩的快乐。
话说汪总帅的一个副将汪惟雾主持办公衙门的一些日常事务,经常来往汪家衙门和周家衙门,被周绣小姐看中了。两个人情投意合,惟雾有事没事总爱找借口去周府,目的是见周绣,可周绣父亲不同意周绣嫁给汪家人,命周绣的哥哥嫂嫂看紧周绣。并在京城给周绣找了个二品官婿,并定于六月十五结婚。可周绣自过完大年就再也没有见过汪惟雾,她托嫂嫂打听惟雾的下落,回话说汪惟雾去云南出征平乱去了,于是周绣天天在楼上纺线,她生在军中长在军中,非常了解军人的苦楚,她要为惟雾和他的将士
们织褡袋(围在身上和马上装干粮的袋子)眼看快到出嫁时间了,周绣的麻线也纺了一大堆了,可还是没惟雾的消息。六月二十四日夜,嫂嫂看着周绣,说了许多安慰的话,两更才回去,临走还在外面把门锁上了。三更时,周绣决定去衙门哈找她的心上人,她不安心啊!开门,门锁着,于是拿上麻线翻窗下楼,把脚跌疼了,顺便在院子里拿了个烧火棍,一拐一拐地向三岔衙门哈走去。
第二天,去京城的队伍准备出发了,可就是没见小姐出来,佣人开开绣楼发现小姐不见了,见窗户开着,有麻线一头挂在纺车上,一头出窗了。周绣哥嫂急招一对人马沿着麻线一路寻来,在衙门哈战壕旁麻线没有了,可麻线这头和肠子连在一起,战壕对面一团很浓的烟雾,圆圆的,被太阳一照金光四射,非常壮观,大家越过战壕,顺着肠子向雾团走去,奇怪,这对人马向前走一步,雾散一步。肠子尽头,见很大一堆虸蚄团,不知有几千万条,而且所有的虸蚄在迅速向山上撤退,不多时间,虸蚄和烟雾都上山了,周绣的尸体也露出来了,她端坐着,仪态慈祥,一手握着烧火棍,火棍也深深地扎在土里了。战士们非常惊奇,不知谁跪地叩起头来了,于是大对人马不约而同的跪地便拜。汪家衙门里的将士们也纷纷赶来,见此奇迹,也都跪下叩头,口口声声虸蚄娘娘。
原来,周绣一拐一拐地拄着烧火棍,经殪虎桥,三岔镇,眼看着前面就是衙门,可一道战壕摆在她前面,她隐约听到衙门那边有人说惟雾战死了,情急之下,她想跳过战壕,可五六米宽的战壕那是她一个千金小姐能跳过去的呀!她的肚子被战壕下的利箭戳破了,借着烧火棍,频着顽强的意志,周绣还是爬出了战壕,用尽最后力气,将烧火棍深深扎入土里,她还想向前,眼看衙门不远,但她再也没力气了,肠子托完时,她也断气了。周绣刚到衙门哈,汪惟雾将军战死的消息也是这事快马报道的。没有尘缘啊!
后来,周家就把周绣葬在那里,到九月十五周绣生日,哥嫂等来为她烧纸,见那个烧火棍发芽长出枝叶了。再后来,周家军和汪家军合伙为周绣在那里修了个庙,每逢初一十五大家都来祭拜,大家都称麻线娘娘或虸蚄娘娘。因当兵的大部分是周围几个县的本土人士,所以麻线娘娘的故事被带到周边几个县,都有善男信女敬奉,像武山、陇西、临洮等都有麻线娘娘的歇马店。再后来,军屯转为民屯,当地百姓有啥解不开的事,都愿求麻线娘娘,据说很灵验的。明朝刘伯温洮河砚斩龙脉(其实刘是劝降汪家人)时,考察了这个事,回京城奏明皇上。皇上封周绣为---起雾山九天圣母。到现在,每逢九月十五,当地百姓都要在麻线娘娘庙里打蕉,每三年麻线娘娘回殪虎桥周家庄一次,九月十五这天,吴家门、衙门哈、汪家寺崖头乡亲们把麻线娘娘的塑像从衙门哈抬到殪虎桥,周家庄的周姓人家在殪虎桥等着接到周家庄。现在还是这样的,娘娘庙前的那棵柳树大炼钢铁时才被毁了。
麻线娘娘的传说【武山】
在甘肃武山县榆盘乡钟楼湾村东南 2公里处,有一处名胜古迹——水帘洞石窟,它住是十六国后秦开始修建,经历朝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由于石窟位于山体中心,山体犹如一朵即将盛开的莲花,将石窟藏于莲瓣之间,坐西面东,酷似花蕊。每当雨季,水自山巅向崖檐滴下,状若水帘,故叫水帘洞,洞内寺院林立,其中最上层有一菩萨楼,建筑华丽,内有大势至菩萨塑像,像体丰润,文静闲雅。关于大势至菩萨,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在莲花山东北二十里地之外有个李家沟,这沟里只住着一户李氏人家,独庄独户,以务农为业,这李氏为人善良憨厚,在他手上就是一只蚂蚁也不轻易用弄伤,所以人们便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李善人。这一年,李善人年已四十有八,妻子名叫汪小莲,比他小两岁,李善人三十二岁时才得一子,喜爱倍加,如掌上有珠,取名贵子,今年贵子已十六岁了,夫妇俩还希望有一子女,于是到处求神拜佛,做善、行为感动了即将投胎人世修行的大势至菩萨,后经再次试验其真善行,决定投胎于李家。这一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晚,夫妇俩做了个相同的梦,梦见厅院里生出一珠莲花来,绿油油的莲叶托着红艳艳的花朵,亭亭玉立,翠色欲滴。他(她)刚要利手去折莲花,莲花忽的不见了,一道七彩光束,直射进屋里。也就在此后汪小莲怀了孕,到第二年七月十二日晚,生了一个女姓,取名真秀,小真秀机灵聪慧,三岁就能咏经,相传曾有一假僧人到处化缘行骗,后被三岁的小真秀识破。
小真秀长到七岁时,不到一月先后死父亲、母亲。只有哥哥、嫂子一块艰难度日。贫财的嫂子马兰把她许配给康家庄康员外家,无奈小真秀死活不听劝阻,坚决不嫁。但小真秀扭不过嫂子,从此就没日没夜地纺起麻线来,手都裂开了口,鲜血淋沥,可她一直未停手。嫂子马半见一时半会难于说服她,也就与康员外商量好,等小真秀长到十三岁再说。
这五年的时光,就在纺线声中度过了,这一年正月十五,嫂子与康员外家商量好,准备二月二十二日将真秀出嫁。被逼无奈的真秀,就假意答应,嫂子喜出望外,又向康员外索要五百俩银子。从此真秀更是勤苦纺线,并心中下定决心,准备在二月二十二日前逃婚,贪婪的嫂子此时也担心妹子逃跑。于是就将妹子锁在家里,并做通了真秀哥哥贵子的思想工作,两人一起忙于妹子的出嫁,二月十九日,吃早饭时,真秀趁着兄嫂就着饭桌谈论她出嫁事儿的空隙,悄悄地将他住着的那屋的侧窗撬开,小心翼翼地爬出了窗口,手牵麻线,顺着屋檐溜出大门,向折漫飞快跑去。那麻线是她牵着头儿在线轴上灿动的。线拉着轴吱悠悠转,在庭房里商量事儿的兄嫂听见,以为妹子还在纺线,也就没管她,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贵子准备出门办事,一支当院,忽见东房的窗户敞开着,心里纳闷,就走过去看看。纺车的吱悠声还是很悠扬地响着,却不见真秀的踪影,那麻线很显眼地从窗口拖出去,绷得紧紧地出了大门,贵子叫声不好。嫂子此时正收拾厨房,贵子奔进厨房,惊慌失措地对马兰说了东房之事。二人吃惊不小,慌忙中马兰顺手将洗刷锅盆用的笤刷子一提,就往出奔,贵子见妻这般惊慌,也顺手将灶火门前立着的烧火棍一提,紧跟在马兰身后,去追赶妹子。
真秀一出门,就飞也似地朝折漫湾跑。这驾湾,少说也有五六里路,她拼着命跑,生怕兄嫂发觉后追来,那根她捻了五年的线,就在她手中紧紧牵着,跑过折漫湾,她已气力不支,两腿发酸、发抖、发麻,实在支撑不住了,但内心一股台大的信念支撑着她,使她似不停地奔跑着,然而手中的那根麻线却越绷越紧,最后她被结牵着,跑不动了,她知道,由于哥嫂逼得急,她的线纺的不够,情急中她拽出了腹部的肠子,与麻线续在一起。从此这个地方就中“续合村”(即叫徐家来),又一直向前奔跑,到一个池子跟前时,肠子已经用光了,她的肉体已很难承载她的灵魂和意志,一步也挪不动了,就在此时,一只金翅凤凰落到真秀脚边,她向前跨上一背,上了凤凰之背,凤凰载着真秀,向莲花山水帘洞飞去,从此,这真秀显圣的地方,就叫显圣池。追赶真秀的哥嫂,见妹子扯肠子奔跑,又被凤凰驮着飞去,更是吃惊,但他们似抱着一线希望,希望留住妹妹,就继续追赶,赶到洞中,正当真秀用劲平生力气跨上洞中莲花台时,哥哥赶到,一把拽住了真秀的一只脚,但此时的真秀已经涅磐,面目如初、慈祥、快慰。就在这当儿,群山注目,万鸟鸣啼,一串悠扬的人笙箫曲儿,从莲花山的密林群峰间迭岩而出。贵子被这笙箫的悠扬声所振撼。扑通一声,跪在莲花台前,哭号着说:“妹呀妹,哥嫂对不起你,早知你是与佛有缘,我们绝不贪财逼你染红尘,今天是二月十九日,是你涅磐成佛之时,如你对哥嫂已没什么意见,就让我手中的烧火棍,你嫂手中的笤刷子生根发芽。”说完就把自己手中的烧火可是棍插在石缝中,将妻子手中的笤刷子也插在石缝中。忽然,那烧火棍与笤刷子真的转眼间拨枝生芽,变成了两棵郁郁葱葱的大树。
从此后,人们就把真秀叫麻娘娘。传说在她生日的那天,只有娘家人才能见她,别人都不得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