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学术研究会赴陕西兴平开展“王权吏治及学术”为主题的考察活动
根据2019年5月12日甘谷县王权学术研究会召开会长办公会议的决定,近日,王权学术研究会组成5人考察组,赴兴平市开展“王权吏治学术"为主题的学术考察活动。参加活动的有执行会长马仁成,副会长王效琦、王刚、杨逢春、何鸿东等。
在兴平市档案馆,刘选升科长接待了考察组,从档案馆浩繁的资料库中筛选寻找到有关王权的资料,提供给考察组查阅复印,相互赠送了图书,并带领考察组一行人参观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王权生活过并曾经在王权去世前由当地百姓集资建过生祠的槐巷,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茂陵。文庙博物馆马馆长在文庙给考察组介绍了文庙的历史,王权在兴平的事迹。
在档案馆查阅复印资料后,考察组来到文庙。兴平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保存较为完整。数百年来,虽屡遭战争、地震等曲折磨难,依旧屹立不倒。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古代府县的学校所在地(学宫)。这里集中着兴平乡贤、名宦的碑文。可惜现在许多碑文面目全非,字迹难辨。
王权做兴平知县时的县衙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县政府,文庙在县政府的北侧,槐巷则在县政府的南侧,紧挨着县府。当年王权任兴平知县的时候,平时主要的活动范围就在这几个地方。我们在雨中漫步在王权曾经每天走过的路上,寻找着他的足迹。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我们来到槐巷小学门口的时候,看到院内两颗古槐树。这个小学所在地就是兴平清代的槐花书院,而槐花书院和王权有着密切关系。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湖广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张宏图以进士任兴平知县。他在任期间重视文化教育,常常以兴旺地方文化,培育青年才俊为己任。上任不到两三年,就修缮了文庙,之后又捐出自己的俸禄,在县城内创建槐花书院。书院名曰“槐花”,“盖望诸俊奋志秋闱,以不负其俸”。乾隆四十三年(1778),书院更名为“槐里书院”。
道光年间,王权的老师,知县龚任臣为士子科举提供考试的环境,解决借地借物的繁累,在书院之北创建了“槐花考院”,坐北向南,另设有门,屋前三楹联对峙。西边的叫“树人簃”,是点名发卷的场所。正北屋叫“可为堂”,是教授校阅文章的地方。东屋为“敦仁堂”,左右各有房子,是考试官员休息的地方。考院内建有先贤祠,祠内祀有贾梁道、马季长、董江都三位先贤。仪门外建有蔼古亭,亭前浚池蓄水。考院闲时作为书院别馆使用,以瞻仰先贤,从中受到启迪。
同治元年(1862)战乱期间,乡民避乱其中,书院损坏较多,槐花考院也在同时毁废。光绪初年知县王权在士民的恳请下,用修城隍庙的余款重修了槐花考院。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下令天下立学堂后,“槐里书院”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师范学堂,有一名教员,40余名学生(亦为兴平县师范教育之始)。在槐里书院内北侧槐花考院旧址建立“县立高等小学堂”,又称“槐巷高等小学堂”。
民国十一年(1922),更名为“兴平县第一高等小学校”。民国二十三年(1934),教育部规定全国各学校统一以学校所在地命名,遂改为“兴平县槐巷小学”。
这是王权学术研究会第二次组织外出考察活动,以后还将举办更多专题学术研究考察活动,以达到地方文化学术研究重视田野考察的宗旨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