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书《十七帖》何以千古魅力无穷2

这些信函大部分是王羲之写给好朋友益州(今四川)刺史周抚的,前后通信竟达十四年。写的内容不外乎日常问候,酬谢赠品的言辞; 向往山川蜀地、相约一同览胜的话; 探讨养生秘笈,问询蜀中风物、人事等等,寥寥数语,无关大局,但从中亦可看出一些端倪: 二人友谊之深厚,嘘寒问暖十数载不变,相知相惜,让人动容。看出羲之崇道之心强烈,对道教圣地巴山蜀水心仪已久。通过 互寄植物、药材,探询服食丹药、养气修行之法,感情日深。直到他五十九岁尚去信披露心曲,但不久因过于服食丹药、养生乏术而较早过世,终未实现去蜀心愿,给七十多岁的“忘年交”周抚留下无尽惆怅,此信许是二人最后一函了。正因为是书信往来,写时无羁,逸笔草草,自由无碍,谁料此函札竟成为书法经典,二人交往的轶闻趣事千古得以流传。

《十七帖》仅是一沓信扎,何以成为最高层次的草书范本? 我如是想,王羲之“书圣”大名实至名归,他行书有了《兰亭集序》,而草书恰恰有了《十七帖》。这两种书体具开山之功。后世所有写行写草卜之人,无不从中受到教益。自东晋穆帝升平五年直到今日,一千六七百年,《十七帖》仍然散发着神奇的魅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