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验方——15.尿路感染
一、概述
治疗尿路感染常用方有小蓟饮子,真武汤,猪苓汤。
小蓟饮子症见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中见血,舌红苔黄,脉数;真武汤症见怕冷,小便不利,心悸,头晕目眩,四肢沉重疼痛,浮肿或腹痛、泄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猪苓汤症见小便不利,排尿涩痛,尿血,泄泻,口渴,身热,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方药详解
1.小蓟饮子
【来源】《济生方》,录自《玉机微义》
【方药组成】生地黄30克、小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6克、蒲黄(炒)9克、藕节9克、淡竹叶9克、当归(酒浸)6克、山栀子9克、炙甘草6克。
【功效】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疾病】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感染,泌尿系结结石等病。
【证型】血淋。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中见血,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单味药主要有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和抗菌等作用。方中小蓟可使局部血管收缩而止血;地黄、蒲黄、小蓟、藕节可明显缩短凝血时间而促进血液凝固;小蓟、当归、栀子、淡竹叶具有抑制溶血性链球菌等作用。
【辨证要点】尿中带血,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用法用量】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于饭后半小时服用,每次200mL。
【注意事项】本方不宜久服,孕妇忌用。
2.真武汤
【来源】《伤寒论》
【方药组成】茯苓9克、芍药9克、白术6克、生姜9克、炮附子9克。
【功效】温阳利水。
【主治疾病】慢性肾小球性肾炎,心源性水肿等。
【证型】阳虚水泛证。
【临床表现】怕冷,四肢厥冷,小便不利,心悸,头晕目眩,四肢沉重疼痛,浮肿或腹痛、泄泻,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细。
【药理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提高心肌收缩力,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氧供应,增加尿量,降低肌酐、尿素氮等作用。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
【用法用量】水煎,早、中、晚分3次温服,于饭后半小时服用,每次150mL。
【注意事项】1.方中的附子大辛大热,容易引起内热等副作用,故药到病愈即可,不应多服;2.孕妇忌服。
3.猪苓汤
【来源】《伤寒论》
【方药组成】猪苓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阿胶10克、碎滑石10克。
【功效】利水,清热,养阴。
【主治疾病】泌尿系感染,肾炎等病。
【证型】阴虚水热互结之小便不利证。
【临床表现】小便不利,排尿涩痛,尿血,泄泻,口渴,身热,心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药理研究】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对血浆和各脏器电解质以及水液分布均无明显影响,且在利尿的同时具有保钾作用。
【辨证要点】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
【用法用量】水煎,先煎四味,去滓,阿胶分二次烊化,早、晚分2次温服,于饭后半小时服用,每次150mL。
【注意事项】本方为渗利之剂,若内热盛,汗出多而渴者忌用。
三、中成药的应用
治疗尿路感染常用中成药有八正散,五苓散。八正散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主治湿热淋证,症见尿频、尿急、尿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散剂,每服6-10克,灯心煎汤送服,每日2-3次。
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烦渴欲饮,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每次6-10克,每日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