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利:母亲一辈子的“谎言” 2024-06-23 12:43:23 母亲一辈子的“谎言” 作者:陈庆利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母亲打来电话,说,我觉得浑身没劲,好累。我愣了一下,想,这是母亲说的话吗?我是不是听错了?干了一辈子庄户的母亲可是从来不说累的啊。我自小在位于沂河岸边的农村长大,深知农民的苦和累。特别是农村三夏大忙季节,从5月底开始收割小麦,到6月中旬种上玉米、大豆、地瓜等农作物,那真是三夏大忙、 虎口夺粮。为了全家人一年的口粮,庄稼人不分昼夜的割、晒、种、锄。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工作在银行的父亲忙得顾不了家,姐姐、我和弟弟都在上学,我家3亩半地的耕种和收割,自然完全就落在了40多岁的母亲一个人肩上。犹记得,有一年,母亲收割小麦,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连着割了一个星期。早晨,我起床的时候,桌上已经放好了早饭。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早早下地了。晚上八九点钟,我要睡了,母亲还没回。在我快要睡着时,听到母亲回来的声音。我喊了声“娘”,也不知道母亲答应了没有,就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当我们家的院子里堆满了一口袋一口袋的麦子,平房屋顶上摊晒起一堆堆金黄的麦子,田里冒出一颗颗玉米、大豆嫩绿色的秧苗时,劳累了一个麦季的母亲终于松了一口大气,可以歇歇啦。不明事理的我曾经问母亲,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着急地干完呢?母亲看了看天,说,麦熟三晌,要是不抓紧收割,麦子穗掉了头,再摊上连阴天,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我们一家吃什么呀!我问母亲,累吗?母亲拢了拢额前的头发,笑了笑,说,不累不累。后来,我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母亲看我年龄太小,就让父亲到处托人,让我找份活干。记得那是1985年冬天到1987年夏季,这不到三年期间,我先在声乐制鞋厂破碎车间里做工,后来在县建筑公司看仓库,再后来到县农村信用社一储蓄所干合同工。那时候,母亲还是在老家农村田地里劳作。秋天,玉米收完了,小麦种上以后,母亲准备来看我和上高中的弟弟,问我和弟弟最想吃什么?我想了想,告诉母亲,你来用麦子换点马蹄子烧饼吧。老家的马蹄子烧饼是我和弟弟的最爱,吃一口香喷喷的烧饼,叨一点辣椒炒豆腐放到嘴里,那味道真的很美。母亲说,好。从汽车站到我工作的地方,要走20分钟的路。我本来是到车站接母亲的。因一储户存款,当时担任储蓄所出纳的我不得不留下来认真地清点钞票。也不知过了多久,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母亲进了储蓄所。储蓄所主任热情地和她打起招呼,还给她倒了一杯热茶。母亲的身边,放着两个沉重的蛇皮袋、一个布包。母亲说,一袋面、一袋菜,包里是马蹄子烧饼。你爸这几天出差不在家,我多带点过来,蒸点馒头,你和你弟弟吃。当时,我20岁,弟弟17岁上高二,我们两个男子汉正是吃饭的年龄,一顿饭没有6个馒头填不饱肚子。母亲捎来的这袋面,满够我们吃好多天的了。下了班,我扛起了蛇皮袋,这俩蛇皮袋我觉得顶少也得100斤。我问母亲,这么沉的东西,这么长的路,你背着不累吗?母亲还是笑笑,说,不累不累。后来,父亲评上了经济师,1987年秋天,我们全家农转非,吃上了梦寐以久的商品粮,47岁的母亲自然跟着父亲进了县城。开始,劳作惯了的母亲对闲下来的生活很不适应,于是,她就在院子外开荒,种上土豆、辣椒、茄子、白菜。结了婚成了家的我们,自然就成为母亲劳动所得的消费者和享受者。有时间,我们就回家把青菜带来。忙得时候,母亲就骑着三轮车把青菜送到我们各自的家中。我敞开家门,满怀愧疚迎接着满脸汗水的母亲,为她倒上一杯热茶,并耐心的劝说母亲,你既照顾父亲,又开荒种菜,这样怎么行啊。没想到母亲说,干这点活,比比在老家的农活,轻松多了。我问母亲,累吗?母亲喝一口茶水,笑呵呵地对我说说,不累不累。在我一直的印象里,母亲就是永远不知道累的人。所以这次,母亲说自己累了,这让我感觉很紧张。中午11点,我就带着小女儿一起往家赶。一进母亲所住的小区,远远地就看见母亲正冒着30多度的高温在豆地里锄地。我和小女儿赶紧跑过去,把母亲手中的锄一把夺过来,半是埋怨,半是心疼的责怪她:“娘,你不要命了,现在天气多热,你还在锄地。”母亲笑笑说:“我不累。”我问她:“那你怎么说累了?”母亲还是笑笑,转身拉着女儿的手,说:“咱们回家吧。”到了家,和母亲住在一个小区的姐姐说了实话:“娘啊,上个周六没见你,想你们了,所以说累,就盼着你们回家呢。”听着姐姐的介绍,母亲显得不好意思了,两只粗糙带有裂纹的手来回搓着。13岁的小女儿一蹦一跳地跑过去,甜甜地叫着奶奶,母亲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满了幸福的笑容。我看到了母亲满头的白发,好久没这么仔细看母亲了,我这才想起,一晃30多年过去,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今年已79岁了。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作者简介 陈庆利,男,现供职于国网山东省沂南县供电公司,系山东省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坚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理念,愿借助手中的笔,面对新时代,写出最美文章。 原鄉書院总目录(点击可直接阅读) 赞 (0) 相关推荐 【烟火日子】冷饭筲箕 愿我们远离喧嚣,煮得一生怡然,一世自得. 开火是日子,是尘世:关火是诗意,是心安. 在恬淡的日子里 ,在纯粹的自然里, 烟 火 日 子 主持:西湖雨 作者/东子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 ... 琐碎 那天,母亲打来电话,张口就骂上了.我知道,母亲是牵挂我们了.想想我也有七十多天不回家了.自从把玉米从地里掰回来,我就没有停歇过.剥皮,晒玉米,脱粒.然后,晒玉米粒.本来是想一切都有序地忙完之后,就回家 ... 怀念石磨 怀念石磨 ■张立人 冬日的一天,我回到老家,闲时去村里串户.在觉叔家我留意到堂厅角那盘石磨,下扇布满青苔,上扇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它孤零零地杵在那里,寂寞而悲怆. 石磨是湘阴农村常见的磨粉工具,有 ... 老公81岁的娘和我79岁的母亲 文:刘华云 图:来自网络 老公的娘,就是我的婆婆,她今年81岁了.晚年的她一身病,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痛,总之,每天搞的全家不安生. 前些日子,被缠得没法的老公,只好再次带着她娘到医院做了一次检查 ... 鲁向辉丨谎言(随笔) 说过多少次谎言,听过多少谎言,自己都记不清了,但总有一些谎言会留在心底,刻在脑海.它只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地沉淀下来,挥之不去,时常还让我回味起来,暖意便涌上心头,甚至,直到泪流满面. 还是初冬时节, ... 老泰州往事回忆-烧饼 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烧饼,上大学时,才知道,未必各地都有泰州那样好吃的烧饼. 泰州烧饼,叫做草炉烧饼,烧饼店里都砌着一个高高大大的"壁炉",不像西方人家的壁炉,那个太矮了,做烧饼的炉子 ... 絮语︱苗阿庆:收麦 收麦 又传来"算黄算割"鸟的叫声,又是一年小麦覆陇黄. 虽然不种麦子多年,但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对于麦子的情结无法割舍.年年到麦收时节,总关心天气变化情况."虎口夺食&q ... “中原红木杯” 浣花文学奖散文组 | 李一波:乡里人 "中原红木杯" 文 :李一波 / 图:堆糖 "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重石李家明天开山!"重石李家的微信群里,村长发布这条消息. 后天霜降,摘茶籽是农民主要的副业 ... 《爱的教育》卡隆愿意保护奈利,老师:调成同桌,奈利母亲感谢你 <爱的教育>卡隆愿意保护奈利,老师:调成同桌,奈利母亲感谢你 说起上学,在一个班里,不免有像奈利一样的弱者,也会有像弗兰谛一样欺负别人的坏孩子.至于这种像卡隆这样的孩子,如果班里没有的话, ... 母亲 一辈子都在操心 (十多年前的旧文,回忆永不消逝的母爱,告慰天堂的母亲.) 5月5日,我勤劳一生的母亲匆匆离我而去,守在母亲的棺柩前,时断时续地写下这些文字,以此悼念58年来身心辛劳的母亲!告慰老人的在天之灵. 都怨我 ... 雅利安人:一个谎言和鲜血铸就的“高贵种族” 众所周知,纳粹和希特勒是靠煽动强烈而又极端的政策取得德国的控制权的,其中包括一系列相辅相成的军事-政治-经济政策:一方面,他在德国实行军国主义经济政策,将整个国家绑在德意志战车上:另一方面,希特勒渲染 ... 陈庆利:佛山挑水工 佛山挑水工 作者:陈庆利 朋友,你可能见到过泰山的挑山工,也许读过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挑山工>,被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所深深感动.但你可能没见过佛山上的挑水工,我这 ... 陈庆利:最美故乡月 最美故乡月 作者:陈庆利 去年中秋节,吃过团圆饭后,下楼举首遥望那一轮高挂中天的明月,散步在小城郊外的田埂上,闻着泥土的芳香,听着虫鸣蛙叫,以心跳的节拍回应百草生长的声音,用心灵与庄稼对话,周身浸润在 ... 陈庆利:“抠门”为爱 "抠门"为爱 作者:陈庆利 过星期天回家,和娘拉家常,她偷偷和我抱怨,说你爸把钱看得太紧,她想买什么东西,都要三番五次向他申请,要说不出详细的理由,就是不批,跟他在一起过日子,太没 ... 陈庆利:一壶水 一壶水 作者:陈庆利 最近,曾经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的我的一个本家大叔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前线一壶水的故事,听完后特别让我感动. 那是1985年5月的一个下午,守卫"三十一"号 ... 陈庆利:父亲的心愿 父亲的心愿 作者:陈庆利 83岁的父亲去世两年多了,可是我总觉得他没走,好像是回了老家,或者去外地出差了. 夜里梦到父亲瞪大一双浑浊得眼睛跟我说话,铺排这,铺排那.先是让我戒烟,多跑步,把身体锻炼得棒 ... 陈庆利:回家 回家 陈庆利 我小的时候,每年换季时节,无论多忙,娘都要领着我抽空回一趟娘家.我的姥娘家是山东省莒南县石莲子镇,离我的老家沂南县葛沟镇40里.那时候娘舍不得坐公共汽车,每次去都是沿着乡间小路,走过沟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