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故事:明太祖 朱元璋 《明史纪事本末》

朱元璋小时候身体病弱,家里很穷。朱元璋十七岁的时候,进了庙里做了和尚。

天下人开始反抗元朝,朱元璋去问卦,卦象说起兵是大吉,于是朱元璋就去投靠郭子兴。

郭子兴见朱元璋相貌奇特,说话也投机,十分高兴,就重用了朱元璋,并把自己的养女嫁给了朱元璋,凡是打仗,都让朱元璋前去,每次都取胜而回。

徐达、汤和等人开始追随朱元璋,不久,冯国用、冯国胜、李文忠、沭英都来投奔。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当时才十二岁,见了朱元璋,就拉着朱元璋的衣服玩了起来,朱元璋说:“外甥见了舅舅,就和见了妈妈一样啊。”

郭子兴逐渐开始猜疑朱元璋,朱元璋的妻子就把全部家财送给了郭子兴的妻子,郭子兴的猜忌才有所缓和。

但郭子兴的儿子十分嫉妒朱元璋,想用毒酒害死朱元璋,却被朱元璋探听到了,朱元璋故意向天上看,说:“天上神仙说你们要用毒酒害我。”吓得郭子兴的儿子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元兵前来招降,此时城内空虚,郭子兴吓得找朱元璋商量。朱元璋下令,把所有士兵集中在南门,让元朝使者从南门进来。郭子兴见了元朝使者,语无伦次。众人要杀了使者,朱元璋说:“那样他们会认为我们胆怯,反而会引他们前来,不如放了他,他们就会有疑虑,不敢前来了。”过了几天,元兵果然撤走了。

一次,朱元璋新招降了一批士兵,这些士兵刚刚投降,惊恐不安。朱元璋就让他们晚上给自己放哨,朱元璋身边只留下冯国用一人,朱元璋脱去衣甲,呼呼大睡。此后,这些士兵就放下心来。

朱元璋经常告诫将士,不要骚扰百姓。朱升向朱元璋献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听了,十分高兴。

刘基从小就聪明过人,天文、兵法、命理等书,看一眼就能抓住要领。做官后,有人建议他创建事业,刘基说:“天命已定,我等待时机即可。”

此时,朱元璋派人去请刘基,刘基欣然前来,当场献出十八条计策。

刘福通立韩林儿为皇帝,朱元璋的手下也劝朱元璋依附韩林儿,被刘基劝止。不久,韩林儿被杀。有一种说法称是被朱元璋所杀。

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朱元璋的船被泥沙陷住,敌兵蜂拥而至,朱元璋身边的将士很多战死,常遇春一箭射中敌将,敌兵才稍稍后撤。这时,愈通海的战船前来营救,飞速而至的战船激起涌流,朱元璋的船一下子被冲出泥沙,方才脱险。

两军僵持,杀得难分难解。突然,刘基一跃而起,大呼:“灾星来了,快换船!”朱元璋急忙上了另一条船,立足未稳,只见刚才那条船被炮火击得粉碎。

陈友谅造了很多大船,水手都在下面船舱室里划桨,上面的士兵都被消灭后,下面的水手还不知道,还在划船不止。

军中传言说陈友谅已死于乱军之中,朱元璋就派人去探视,派去的人都被杀死,朱元璋说:“如果他还活着,我派去的人还能活着回来,现在这些人都有去无回,陈友谅一定死了。”

打败陈友谅之后,朱元璋高兴地说:“打败了他,天下就指日可得了。”

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贪图享乐,重用黄敬夫、叶德新、蔡彦夫三个小人,当时的百姓讥讽张士信:“专用黄、蔡、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朱元璋打败张士诚之后,问手下:“你们晚上回家之后是不是要喝酒放松啊?”大家说是的。朱元璋说:“我不是不愿意请你们喝酒,是因为还不到喝酒的时候。你们看张士信整日享乐的下场,可要当心啊!”

方国珍在元朝和朱元璋之间周旋,朱元璋笑了:“等我解决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他再想依附我,也晚了。”

之后,朱元璋开始讨伐方国珍,方国珍逃到海岛上,朱元璋仍穷追不舍,方国珍只好投降,让手下人写降表给朱元璋。朱元璋看了,不觉得可怜起方国珍:“谁说方国珍手下没人啊?”之后,朱元璋一直善待方国珍,方国珍得以善终。

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邓愈等人大举进攻元朝。

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叹息道:“我可不能做徽、钦二帝啊!”连夜弃京城逃走。李文忠一路将其追到大漠深处。

朱元璋派朱棣去守边,在命令中写道:“我的儿子里,只有你聪明机智,这个重任非你莫属啊。”

把匝刺瓦尔密是忽必烈的后裔,此时仍据守云南,朱元璋派人去招抚,把匝刺瓦尔密一直犹犹豫豫,逃往大漠的元人也一直在胁迫把匝刺瓦尔密,让他与朱元璋作对,因此,朱元璋先后派去的使者都被杀死。

于是,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征讨云南。

朱元璋对于军队的控制,每次打仗,将领都是临时领取将印,打完仗之后就交还,士兵各就各位,将领则直接回家,军权始终在朝廷手里。

朱元璋派人出去打仗有个习惯,先征求将帅的意见,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朱元璋就会为其制定战略。在战斗进行的中间,朱元璋也会不断发号施令。

此次傅友德进攻云南,朱元璋先后下达命令几十次,虽然相隔千里,竟然全部奏效,傅友德也老老实实地全部奉行。

沐英在这次战斗中,将火枪和弓箭排成三列,轮番发射,威力十足。

朱元璋想让杨宪当丞相,刘基反对说:“杨宪有这个才能,但没有这个器量。做丞相要求不能感情用事,杨宪做不到。”

朱元璋又问:“胡惟庸如何?”刘基说:“他是个小牛犊,会把车弄翻的。”

朱元璋说:“做丞相,谁都不如您。”刘基说:“我嫉恶如仇,又不善于做琐碎的事,会耽误您的大事。您可以慢慢寻找合适的人,但目前的人里面没有合适的。”

最后,朱元璋还是让胡惟庸做了丞相。

刘基因此忧愤成疾:“如果我说的话得不到应验,是百姓之福。如果应验了,百姓怎么办呢?”

刘基执法严厉。一次有人被判死罪,李善长来求情,刘基没答应。行刑之前,李善长说:“现在正在祈雨,不宜杀人。”刘基大怒:“杀了他,一定会下雨。”于是李善长等人就对朱元璋说刘基过于专制。刘基见状,就请求辞职,朱元璋同意了。

刘基曾经对朱元璋说,三魁这个地方,盗贼很多,应该加强管理。朱元璋批准之后,当地的盗贼沸反盈天。

胡惟庸本来就恨刘基,此时就找人弹劾刘基,说三魁那里有帝王气,刘基是想据为己有,这才引起百姓愤怒。

朱元璋没有理睬,把弹劾的奏书给刘基看。刘基急忙来见朱元璋,不敢申辩,只是认错。

刘基患病,胡惟庸让医生去下药。刘基服药之后,觉得胸闷异常,就找机会跟朱元璋说了这事,但朱元璋没听懂刘基话里的意思。不久,刘基就去世了。

胡惟庸开始专权,并一直拉拢李善长。逐渐,胡惟庸就想篡权。

胡惟庸的家人犯法,朱元璋顺便开始追查刘基的死因。胡惟庸吓得决定及早下手,召集了一些人准备起兵,又派人去联系倭寇前来会合,并联系大漠元朝后裔为外应。

一天,胡惟庸假称家里井中出了甘泉,请朱元璋去看。朱元璋走到半道,云奇急冲冲地拦住朱元璋,急得说不清话。朱元璋大怒,让人责打云奇,云奇被打得半死,仍用手指着胡惟庸府宅的方向。

朱元璋猛醒,回马登上城楼,向胡惟庸的家里看去,只见伏兵众多,刀枪林立。朱元璋马上派人将胡惟庸捕杀,被牵连的有上万人。有郑家兄弟被牵连,兄弟抢着去赴死,朱元璋听说后,说:“这样的人,会去作乱吗?”未予追究。

李善长因为是最早的元老,朱元璋未予治罪。但最后李善长自杀而死,解缙替人写了奏书,为李善长鸣冤,朱元璋置之不理。

常遇春是蓝玉的姐夫,蓝玉曾经东打西杀,立下汗马功劳。

此次,又有人称蓝玉参与了胡惟庸的阴谋,朱元璋认为蓝玉有功于朝廷,未予追究。但蓝玉却开始膨胀,侵占民田,驱逐官吏,私藏战利品,占有元室皇妃,朱元璋很不高兴,斥责了蓝玉,蓝玉却没当回事。在朱元璋赐宴的时候,蓝玉傲慢无礼,平时又嫌官位太小。

一次,蓝玉向朱元璋请示事情,朱元璋没有批准,蓝玉就害怕了,认为朱元璋对自己开始疑忌,就准备造反,却被锦衣卫告发。

最后,蓝玉被判死,受牵连的达到两万人,超过了胡惟庸。

一次,朱元璋说:“以前打仗的时候,曾经饿着肚子出战,突然看见了粗米饭,吃得十分香甜,到现在也没忘记。”(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就出于此)

危素曾经在元朝做官。一天,朱元璋听见踏踏的脚步声,就问“这是谁?”有人回答说是危素。朱元璋说:“是你啊?我还以为是文天祥呢?”危素吓得连忙施礼。朱元璋说:“你是元朝的老臣,还是回去看守家庙去吧!”危素回去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朱元璋不喜欢别人赞美自己,他曾经下令:“古人给君王上书,很多是劝谏,现在看你们的奏书,劝谏的少,赞美的多。这不是君臣相处之道,一律禁止。”又说:“现在我一说话,你们都唯唯诺诺,难道我说的就全对吗?你们一定要指出我的错误。”

又一次,朱元璋带着儿子出巡时,让人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农民家看看。回来之后,朱元璋对儿子说:“这回你知道农民的辛苦了吧?那么劳累,却住草房,穿布衣,吃粗粮,但国家的经费都是他们贡献的。所以要让你知道,一切都要节俭,不要让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如果横征暴敛,他们就没法活了。”

一次,有个太监因为在宫里的时间长了,就顺口谈起了政事。朱元璋当天就让他回家了,并下令永远不用。随即朱元璋说:“太监在宫里时间长了,即使用一点小小的忠心,就能获得皇帝的喜欢,久而久之,就难以控制。我处罚这人,是为了警戒后人啊。”

朱元璋要给皇后的家族封官,皇后说:“我听说以前的朝代,皇后家族往往会带来祸患。您如果想施恩,给一点就行了。如果带来祸患,那不是我想要得到的。”朱元璋就没再继续。

朱元璋去世后,他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就是明建文帝。

(0)

相关推荐

  • 朱元璋为何不再让李善长当中书省丞相?

    朱元璋率军渡江后,尤其是攻占金陵后,很多儒士相继归附,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宋濂.朱升等人,但李善长始终是朱元璋管理团队中地位最高的文臣,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 ...

  • 时运不济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父刘濠,在宋代任翰林掌书.刘基自幼聪颖出众,老师郑复初对其父亲刘爚说刘基能光大其家族门庭.元朝至顺年间,刘基中进士,授高安丞,有清廉正直的名声.后任江浙儒学副提举,两次自己弹 ...

  • 神机妙算刘伯温,他是如何一站封神的?

    刘基的历史功绩在于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勇敢地承担起统一中国的任务.他的功绩是多方面的. 朱元璋曾三次派人请刘基出山.刘基出山后,初次见朱元璋时,曾陈事务"十八策&quo ...

  • 朱元璋最倚重的谋臣刘伯温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明朝诚意伯刘伯温在青田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二月,御史中丞涂杰告发胡惟庸毒死刘伯温,还说汪广洋应该知道此事.朱元璋问汪广洋,汪广洋 ...

  • 通俗故事:明建文帝 朱允炆 《明史纪事本末》

    关于朱允炆,传说众多.本文取自<明史纪事本末>. 朱元璋确定让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作为继位人,朱元璋的儿子们自恃是朱允炆的叔叔,对朱允炆很不尊重.朱允炆就问黄子澄如何应对,黄子澄讲了汉景帝平定 ...

  • 【新题训练】高考文言文新题专题复习:明史纪事本末主题练

    明史纪事本末主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皇太子即位,诏赦天下,以明年为弘冶元年.先朝妖佞之臣,放斥殆尽.冬十月,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昂 ...

  • 李自成的大顺正是取用了刘伯温的的预言故事,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让刘伯温进行占卜,伯温说道:“遇顺则止”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明确记载的就有五六千年,在这期间,数不胜数的朝代在更迭,而且中国历来幅员辽阔,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之下,多个政权并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一纵一横两类方式的政权交替,造成了古 ...

  • 《新元史》通俗故事 元惠宗 妥懽帖睦尔 朱元璋

    元文宗图帖睦尔曾经想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就借皇后的口,说妥懽帖睦尔不是元明宗和世瓎的儿子,把妥懽帖睦尔赶到高丽.不久,有人传言说,高丽人要奉妥懽帖睦尔起兵篡位. 图帖睦尔就把妥懽帖睦尔召回,将其逐到广 ...

  •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好的李景隆为何在靖难之役中表现的那么不堪?

    朱元璋并没有看走眼,李景隆的军事能力并不弱.但是他在靖难之役中的表现,大有"内奸"的嫌疑.笔者打算从李景隆的出身,他和朱棣的关系,以及靖难中的实际表现这三个方面着手,来聊一聊他究竟 ...

  • 明太祖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制 ...

  • 衍圣公在明朝建立之初依然想着骑墙?看明太祖朱元璋如何教育孔家

    前言: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朝开始独尊儒术之后,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老祖宗,其子孙后代在历朝历代都获得了极高的礼遇和尊崇.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依然需要给"衍圣公&quo ...

  • 明太祖朱元璋大宴群臣,大家都很高兴,刘伯温看菜便知大难临头

    引言: 在历史上,但凡是改朝换代,都不是一个人能够轻松办到的,因此但凡是开国皇帝,身边都会聚集着一帮文臣猛将,这些人都为王者霸业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为了一个王朝的开国功勋.虽然他们得到了所有的荣 ...

  • 那些年,明太祖朱元璋写过的诗词哈哈

    无题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