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46丨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46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孟子·离娄下21》)
孟子感慨:
圣王民间采诗的制度废止了,《诗》也没人收集了。
为什么孟子将《诗经》与《春秋》相提并论,放在一起讲?钱穆《中国史学名著》中分析说:
古诗三百首,其中历史事迹特别多。远溯周代开始,后稷公刘一路到文王,在《诗经》的《大雅》里整整十篇十篇地详细描述,反复歌诵,这些都是历史……今若说,那时更接近历史记载的是《诗》不是《书》,此话也不为过。
《诗经》没有了之后,当时上下陵夷,名分倒置,天下之乱,将不知所止。孔子忧之,于是作《春秋》,使王者之政虽不得行于当时,犹可以昭示于来世。
《春秋》虽是孔子所作,却非始于孔子。孔子是在鲁国《春秋》的基础上删改而成。当时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史书,只是取名不同。如晋史叫《乘》,乘是兵车,寓意记载田赋乘马之军国大事;楚国叫《梼杌》,梼杌(táo wù)是一种恶兽,以恶兽比喻凶人,记之以垂戒。它们和《春秋》一样,都是史书。所记载之事也不过齐桓、晋文征伐会盟之类,所用笔法也不过一般史书的笔法。至于孔子的《春秋》则不然,他说:《春秋》之义,是我孔丘私自裁定的。
虽然有人说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谁说不是其傲然之气,正如他自己所说:
《春秋》,天子之事也,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钱穆也说:
《春秋》一书的底材,还是鲁史旧文。但从孔子笔削以后,则此《春秋》既不是一部鲁国史,也不是一部东周王室史,而成为一部诸夏的国际史,亦可称为乃是那时的一部天下史或称世界史。用那时的话来说,主要则是一部诸夏霸政兴衰史。
由此一转手,政府的官史,遂变成了民间的私史……时代尽管杂乱,他所写出的历史,则是一个统一体。而且在此历史之内,更寓有一番特殊精神之存在。
中国自古都有重视历史的传统,纵不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也要“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不仅是记录过去,更是观照当下,面对未来。随便读一部史书,也胜却成功励志书无数。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这里,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