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390:杀身未必成仁,不杀身亦可成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5.9)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仁人志士,不会因贪生而损害仁,却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
孔子惜命,从不会拿生命冒险。但生命诚可贵,仁义价更高。这就是杀身成仁。《南轩论语解》言:
人莫不重于其生也,君子亦何以异于人哉?然以害仁,则不敢以求生。以成仁,则杀身而不避。
如何才称得上为仁而死呢?康有为《论语注》:
仁者,近之为父母之难,远之为君国之急,大之为种族宗教文明之所系,小之为职守节义之所关。见危授命则仁成,隐忍偷生则仁丧。哀莫大于身死,则身死次之。
天地之间有正气,杀身成仁体现的是至大至刚的勇气,养成的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朱子语类》言:
问:死生是大关节,要之,工夫却不全在那一节上。学者须是日用之间,不问事之大小,皆欲即于义理之安,然后临死生之际,庶几不差,若平常应事,义理合如此处都放过,到临大节,未有不可夺也。
曰: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可见,修身全在平时。有人为爱情而死;有人认为,不自由,毋宁死;孔子认为,害仁,生不如死。但是杀身只是成仁的必要条件。管仲不死而民到于今受其赐,成仁不一定要杀身。死要死得有价值,死且不朽。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尔雅书苑
微信:eryashuxuan
用经典涵养儒雅人生
温故知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