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日课180丨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进阶的门路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180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
讲完鲁繆公与子思之事,孟子又举齐景公的例子。
齐景公出去打猎,用羽毛装饰的旌旗召唤猎场小吏,小吏不来,齐景公大怒,就要将小吏抓起来要杀他。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之人不怕丢脑袋。孔子为什么赞赏这个小吏呢?因为旌旗不是召唤猎场小吏的信物,不是自己该接受的召唤之礼,他就不去。
那么召猎场小吏该用什么信物呢?孟子解释说:
召猎场小吏用皮帽子,召老百姓用旃(zhān),即用全幅红绸子做的曲柄旗。召士人,用旂(qí),即有铃铛的旗。召大夫,才用旌,即有羽毛的旌旗。
古代的礼就相当于制度,制定了就要遵守,倘若任性更改,是会出大乱的。
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所以,用召大夫的信物去召猎场小吏,他死也不敢去。以此类推,用召士人的信物去召老百姓,他难道敢去吗?用不贤之人的礼节去召贤人,则轻慢之、屈辱之,他怎么肯去应召呢?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国君见贤,近的则登门求见;远的则币聘。要见贤人,必先开其门路。所谓门路,也就是礼义。要见贤人,却不依其规矩礼节,那就好比要请人家进来,却把大门关上。只有君子能在大路上行走,从大门出入。
《诗经》说:大路就像磨刀石一样平,像箭一样直,这是君子所行走的,小人所效法的。
底,砥石,取其平正之意。矢,取其直之意。君子能由义路,出入礼门。门路,本是光明正大之大路,所谓行不由径,而今却成了另辟蹊径,投机取巧之路,也是可叹。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
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孟子·万章下07》下)
然而,万章有疑问,他说:
不对。孔子不是这样,他听说有君命召唤,不等车马驾好,自己就先起身而行,难道孔子错了吗?
看孟子如何解释:
未仕之士与已仕之臣不同。孔子当时有官职在身,国君以其官职相召,他也应当以其官职应召。
这是人臣官守之常,义不可违,礼不容缓。如张居正所言:
士人有自守之节,节之所在,贱如虞人,不可得而屈。人君待之,各尽其道,则名分辨,而节义亦无不伸矣。
为人当以道自重,由礼义之门路,登堂入室,实现自我人格之完善,领导也当尊贤爱才,知人善任。
关于本章文法,姚永概引刘海峰之言赞曰:
以德位二字作主,德字是正,位字借作波澜,而起伏抑扬,全取位字为妙用。
庶人不传质,一抑;
往役,二抑;
何敢与君友,三抑;
虞人不敢受大夫之招,庶人不敢受士之招,四抑;
君命召不俟驾,五抑。
得此五抑,遂使行文诡谲变化。文有纵有夺,乃能上下抑扬,势如生龙。而一篇之中,变态不穷,此文独擅。
欢迎你在留言区交流。别忘了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你的朋友。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
温故知新
家风传承
回复关键词“论语”,进入论语日课的学习
论语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