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鬼子”家的铁匠铺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阿婆也即奶奶教我一首童谣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学打铁。”我同阿婆说:“打铁那么好玩,我也要学打铁。”阿婆摸摸我的头笑着回答道:蠢子,打铁不好玩,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哪天阿婆有空带你去村南头“洋鬼子”家的铁匠铺去看看,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洋鬼子”他姓楚,其实他是本村人,并不是什么外国人,只是他的长相有点似外国人,卷发,勾鼻子。究竟他为什么生出这个相,村子里的人说法不异,有的人说他的爷爷的爷爷娶了一个外国女人,有的人说他奶奶被一个欧洲男人强奸过等等。让人费解的是他父亲和其他直系亲属都是中国人的面相,唯独他例外。

“洋鬼子”家的铁匠铺,与众不同,是开在家里,不是临街铺位。那年立春后的一天,阿婆拿着一把缺了角的锄头,带着我来到了村南头“洋鬼子”家的铁匠铺。铁匠铺设在“洋鬼子”的大厅屋里,面积较大,屋子一旁是灶台,灶台后侧用青砖砌一四四方方高高的烟囱,灶台右边横放着一个长长的风箱,与其说是风箱,倒不如说看上去更像是横放在石板上的一口长长的棺材,即使是在白天过路时见了,也让人不寒而栗。风箱边是个大火炉,即烘炉。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火炉的旁边有一个大铁墩。门口石墩上摆放着一块磨刀石。岁月的磨砺给磨刀石留下一道月牙形的凹槽。

“洋鬼子”招呼我们在离大火炉较远的长凳上坐,问我阿婆,锄头急不急用?阿婆回答说“急用,赶着去自留地挖土种菜。”

“洋鬼子”拿着这把缺了角的锄头交给他儿子,说打完现在这把铁铲之后,就帮阿婆修理锄头。他儿子点了点头。

有句俗语:“打铁先要身板硬”,打铁是男人的事业。“洋鬼子”家的铁匠铺只有三个男人员工,“洋鬼子”、“洋鬼子”的儿子小楚,还有他远方亲戚的一个儿子。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凉,农活还不忙的乡亲们穿着臃肿的老棉袄,把开春要用的铁锨、镢头、锄头、犁头等带来修理。但打铁的一老两少却是单衣加身。一般的活儿,“洋鬼子”不亲自上阵,由两个后生崽搞定,只有技术含量的活“洋鬼子”才操刀。

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类似“洋鬼子”的儿子小楚,这样的铁匠再将烧红的铁器移到大铁墩上。铁匠铺里的炉火熊熊,通红的火光映亮了那几个古铜色男人的脸膛。“洋鬼子”的儿子,一个年轻后生牛高马大,身强力壮以悠扬的节奏拉着风箱, 肌肉凸起的粗壮臂膀好似铁打铜铸一般, 风箱忽哒忽哒地把风送进炉膛,炉火越烧越旺,腾起半尺高的火苗 ;放在火上的铁块由暗红变成通红,由通红变成刺目的翠蓝炽白。随着加热的需要,那风箱会在平缓均称的节奏中加速,强力的节拍中充满希望。那炉中的火苗,一起随风箱的节拍跳跃,在劲风的吹奏中升腾。拉了一阵子风箱,“洋鬼子”的儿子已经是满头大汗了。

“洋鬼子”远方亲戚的儿子名字叫王小二,是刚来铁匠铺不久,应该算是徒弟。“洋鬼子”儿子小楚学艺有四、五年了,在王小二面前是师傅了。打铁时,徒弟王小二手握大锤进行锻打,“洋鬼子”儿子则抄起夹钳与小锤 ,动作娴熟地夹出铁块,置于厚重的大铁墩上,将小锤在冒着热气的铁块上一击。一边用特定的击打方式暗号指挥王小二锻打,一边用小锤修改关键位置,早已蓄势待发的王小二立即抡圆手中大锤,和着铿锵有力节奏,精准无误地砸在“洋鬼子”儿子小楚指点的地方。瞬时火星喷射, 但他们没有惧怕,“洋鬼子”儿子不停地将铁块翻覆指打,王小二落锤的速度越来越快,叮、当、叮、当的打铁声像清脆悠扬的古曲,回荡在了村子里的天空。

一番铁锤上下,一串钉铛声响,一阵汗雨飘下,过了一会儿,一块顽铁,便变成了弧形三角样, 渐渐地,一只犁头完整地呈现出来 。接下来的活就由“洋鬼子”来干,只见他用铁印在上面錾上自己的标记,继而夹起它投进水盆,耳朵里“哧”的一声,半空中腾起一团白色雾气,瞬间被冷风吹得无影无踪。盆中的水却还在“咕嘟咕嘟”冒出一串串晶莹的水泡儿。 之后 ,“洋鬼子”跨坐在长条凳上,将犁头在磨石上飞快地来回推移,去掉边边角角的毛刺后,历尽磨练的犁头做完了。 几袋烟的工夫,一块方铁便被打成了崭新的犁头。“洋鬼子”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犁头做好了,“洋鬼子”的儿子小楚便将阿婆那把缺了角的锄头放在火炉中烧,开始加工修理。这样的活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不大一会儿,缺了角的锄头便修补好了。

打铁既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任何坚硬的铁块,在“洋鬼子”这些老铁匠们手中,都可以变方、圆、长、扁、尖等各种形状。在“洋鬼子”的铁匠铺里,陈列着许多铁器成品。有与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有农具,如犁、耙、锄、镐、镰等,也有部分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等,此外还有如门环、泡钉、门插等。其产品质量都是一流,村民们可以选购。而且“洋鬼子”的售后服务也很到位,为此,找他打铁的,选购其产品的人很多,“洋鬼子”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是第一方阵。那些年,虽然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了好几回,但最终还是没有彻底割掉,因为村民们需要,离不开这个铁匠铺。

有人说“人间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但是,我知道,没有力量的人不能打铁,没有胆量的人不敢打铁,没有吃苦精神的人不愿打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小型农具逐年减少,铁匠活也逐年减少,铁匠师傅被迫转行,做了其他事情,为此,铁匠铺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的老家,“洋鬼子”铁匠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洋鬼子”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驾鹤西去,帮他打铁的儿子和他远方的亲戚王小二也不知去向。那些关于“洋鬼子”铁匠们和铁匠铺的往事,也正渐渐地模糊成为村里人点点滴滴一路渐行渐远的记忆。

(0)

相关推荐

  • 东篱把酒(四)

    东篱把酒(四) ●  铁 匠 ● 三里庄集上有一座古老的泥炉,一个大大的风箱,一个大铁砧子,一大一小两把锤子,一对年过不惑的夫妻,一堆摆放在地上的铁锨.锄头,一些看打铁的人...... 开春后,地里的 ...

  • 散文《老铁匠》 刘寥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寺庙的前面和高石坎子之间,住着铁匠一家.铁匠原来是公社的专职铁匠,凭着一身打铁的本事在社里挣着工分,每年帮队 ...

  • 有一种情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韩梅梅和李雷,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他们从初中就开始在一起了.高中.大学,他们又都上了同一个学校,还是同一个专业的同一个班.他们学的是热处理专业. 毕业后,李雷顺理成章的成了一个铁匠.韩梅梅,则在铁匠铺子 ...

  • 专栏 | 朱友宏:铁匠秦老豁

    乡村手艺人系列 铁匠秦老豁 作者:朱友宏 我在这里叫老铁匠秦老豁,实在有些不敬,因为他若活到现在怕也有一百岁了,且论辈分我该叫他姑父,但是我确实不知道他的尊名,从我记事起,大人们都叫他"老豁 ...

  • 月明春江|乡村图卷 • 三月

    文:方和平|诵:江道雁 春意一天浓似一天,乡村所有的树木都发满了新叶,密密地罩上一层厚绿,蓬蓬如盖.垄上纵横交错的阡陌两旁,还有旮旮旯旯的边角荒野,都长出嫩生生的野蒿杂草,茵茵新绿在三月里随意流淌,无 ...

  • 【那一朵飞逝的铁花】/ 蒋仪洁

    那一朵飞逝的铁花 蒋仪洁    二叔是远近闻名的铁匠,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燎,皮肤锻造的像乌黑发亮的煤块,隆起的肌肉宛如一块久置的生铁疙瘩.二叔随意一站就能站成一座沉默的铁塔,一双铜铃般的眼睛不怒自威.二 ...

  • 【云峰故事会】龚增元 | 老 张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云峰诗友会|麻城文化|学苑新苗|故事会|散文空间|校园新风|举水晨读|视频汇 ...

  • 雷池诗社 ||【散家随笔】铁匠 | 吴超

    <雷池诗社>欢迎您 Welcome to LeichiPoets'Club! kw 作品欣赏 铁匠 文 | 吴超 前些日子回老家,遇见了当年我父亲说谋介绍给小唐铁匠的远房表姐(徐秀兰),我 ...

  • 王族《刨头》阅读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刨头 王族 刨头是一种古老的农具,有细长空心的柄身,刃较宽,且锋利,利于挖掘.如果有人提着刨头往地里走,知情的人便知道他要用刨头去翻挖有树根的土地,因为刨头有宽而锋利的 ...

  •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七大区别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的文化 儒家倡导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 道 ...

  • 人民日报: 一个人没有出息的9大根源, 条条扎心, 希望您家孩子没有

    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趁早趁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足够重视并及时引导--网友人民日报曾发过一个微博,提到了一个人没有出息的9大根源,里面提到的习惯征兆,都是从小就养成的. 点击加载图片 这些恶习会 ...

  • 从3%到36%需要一个月,那么从36%到100%、再到邻国家需要多久呢?

        印度,新德里,这个将近2000万人口的首都大城市,正在面临着惨绝人寰的灾难,到处都是浓烟滚滚,好像刚刚发生过战争一样!     新德里检测呈阳性率达到了惊人的36%,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 ...

  • 偶家仙奇遇记之红陶罐

    红陶罐 责编黄元大仙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音频录制 贰飞文传(微信公众号:贰飞说说说) 故事发生在两年前,那年我初中毕业,当时我妈正陪我在学校里参加初中毕业典礼,她接了一个电话之后脸色一下就不对劲了 ...

  •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出炉 17家出版单位的20种图书入选

    近日,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图书揭晓, 17家出版单位的20种图书入选. 第十六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No. 01. 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 作者:陈胜前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公司 我们自己的商店 里面有上海人满满的回忆

    与共和国同龄的上海第一百货,无疑是南京路步行街的地标,也被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称为"我们自己的商店",也是新中国的第一家国有百货公司.曾经第一百货里售卖的各式各样新奇现代的商品不但令 ...

  • 温暖的旅程——张家兴

    温暖的旅程 801班 20 张家兴 人的一生就像一场长途旅程,一路上你会发现许多美妙的事物,并且旅程中还会有父亲母 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等.途中不仅有大自然美好的景色,还有沁人 ...

  • 老农民误入期货 倾家荡产 有家不敢回

    说一说十几年前我亲历的一件事情. 老董是个农民. 我最初见到老董,是在我的交易室.一个朋友带他来找我,说想做期货,咨询一下我.当时见他面黑衣糙,胳膊夹着把大雨伞,长筒雨鞋,完全是一副农民模样,便有轻视 ...

  • 家有四胞胎父母实行“军事化”管理,生活趣事多多丨幸福来敲门

    家有四胞胎父母实行“军事化”管理,生活趣事多多丨幸福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