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伴旅】东京奥运会首例兴奋剂阳性?兴奋剂到底是什么?

来源:网络
伴随着“灵异”的开幕式,东京奥运会缓缓拉开了帷幕。清华学霸杨倩在射击项目中拿下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为国争光。
几家欢喜几家愁,澳大利亚马术运动员杰米-克蒙德在例行药检中可卡因呈阳性,被临时禁赛,无缘本次东京奥运会。

1

兴奋剂到底是什么,因何屡禁不止?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将“兴奋剂”定义为:参加竞赛的运动员使用任何异体物质,或以不正常的量和不正常进入机体的途径使用生理物质,试图人为地以不正当的方式提高其在竞赛中的运动成绩。

2

兴奋剂都使人兴奋吗?

 
不一定。“兴奋剂”只是人们对运动员违禁药品的一种通用叫法。违禁药品中包括兴奋性的,也包括抑制性的,甚至有些“兴奋剂”还是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药,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利尿剂、抗心绞痛药物等。抑制剂通常出现在射击、射箭这种需要运动员保持冷静的比赛项目中。

3

奥运会的运动员为什么要冒险使用兴奋剂?

兴奋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身体机能,令神经、肌肉都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状态。在比赛中使用兴奋剂,能让运动员发挥出比平常更高的水平。

4

奥委会为什么禁止运动员使用兴奋剂?
奥运会对兴奋剂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使用多种检测手段,防止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参加比赛影响比赛的公平性。
虽然兴奋剂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人体的运动能量,但对身体身体伤害很大。有的药物在运动员服用后暂时不会产生危害,而是在未来的几年或者是十几年后,才会显示出来药物对人身体的侵害,并且危害极大,容易导致人的性格发生变化,产生药物依赖、出现过敏反应,以及器官的功能异常,甚至引起猝死,由此可见一旦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在1960年奥运会上,丹麦运动员努德·詹森在参加100公里自行车计时赛时突然摔倒死亡,通过解剖后才发现他死于服用过量的苯丙胺和酒精的混合剂。因此,他成为奥运史上首个有记载确认因服用兴奋剂而亡的运动员。
兴奋剂不仅影响了奥运会的公平,更违背了运动的初衷——强身健体。

5

兴奋剂的分类

大类分为:所有场合禁用、赛内禁用、特殊项目禁用。
所有场合禁用的包括:未获批准的物质、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生长因子、相关物质和模拟物、β2激动剂、激素及代谢调节剂、利尿剂和掩蔽剂。
赛内禁用的包括:刺激剂、麻醉剂、大麻(酚)类、糖皮质激素。
特殊项目禁用的包括:β-阻断剂。
不同的兴奋剂有不同的“效果”,那些想要“走捷径”的运动员都会按照自己实际身体情况,又或者结合自己比赛项目,从而选择不同的兴奋剂。
利尿剂能够快速减重,通过稀释和改变服用过禁药的排泄速率来逃避兴奋剂的检查。但长期滥用会引起低血钾、缺钾,自然人会容易出现疲劳、无力、麻痹甚至肌肉坏死。
刺激剂的代表——苯丙胺,可以减少服用者的疲劳度,能够更好在短时间内增强人的灵敏性和攻击性。但也会引起服用者神经兴奋、心神不宁、心律失常等副作用,而且还会增加服用者的敌意和攻击性,从而出现幻觉,严重的还会引发脑溢血死亡。
肽类激素能够促进服用者红细胞生成素提高,增高血红蛋白含量,血液中携带氧气能力也提高。但长期滥用会引发静脉血栓、心血管硬化,严重的还会引发心肌梗死或者脑梗。
体育竞技最重要的就是公平,运动最重要的是强健体魄,使用兴奋剂既破坏了比赛的公平,又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就算拿到奖牌又有什么意义呢?

参考资料: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
韩汶龙. 运动员开展反兴奋剂教育的重要性[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7):107-108.
(0)

相关推荐